石侃
本周在冲上5000点如探囊取物的乐观氛围中,周四沪指竟放量下跌321.44点,跌幅达6.5%,创业板指在连创历史新高之后大跌195.69点,跌幅5.39%。两市跌停板的股票达数百只,数不胜数,市场情绪由狂热一下子变成恐惧。今年像这样的暴跌已经是第三次了。
不过,临近5月30日,联想到2007年“5.30”股市暴跌,更增添了市场的恐惧气氛。从市场运行的规律来说,涨多了就要调,涨幅大,调整幅度就会大。从管理层的调控和监管来说,这是今年对这波大牛市的第三次调控,使大牛市的疯长步伐又一次受到了控制。
今年的第一次调控,主要是对券商两融业务的检查和对违规券商的处罚,股市出现了“1.19”暴跌,沪指单日下跌260.15点,跌幅7.7%。这波调整持续了一个多月,调整幅度超过10%。今年的第二次调控,主要是对两融的进一步限制,同时确定将每月新股发行增加到两次,发行数量多达四十几只。
沪指从4月28日的高点4572开始调整,5月5日至7日三天下跌约400点。这次调整的时间虽然只有半个多月,但调整幅度亦超过10%。当前这次调整又主要是两融受到进一步的限制,银监会排查贷款资金流向(市场误传银监会摸底理财资金入市),再加上QFII减持银行股、汇金减持四大行,下周“巨无霸”中国核电要上市,冻结资金达8万元之巨,等等,即使有A股将被纳入富时罗素指数的利好和有可能被纳入MSCI指数的预期,都抵不住管理层调控牛市步伐的力度和诸多利空的冲击。
今年管理层对大牛市的调控,前两次的效果是,大盘调整、蓄势,然后再上攻。“1.19”暴跌之后,沪指在3406至3049点之间调整一个多月,自3月9日便开始向上攻击,先后突破3478点,最高上冲到4572点,用了约一个半月,最大涨幅近50%。
受到第二次调控后,沪指又回到4100点上下,经过半个多月的调整,又开始上攻,仅仅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最高就上攻到4986点,涨幅约21.6%。看来第二次调控后,大盘调整的时间明显缩短,上攻的速度也明显加快,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都在疯长,两市融资余额已经超过两万亿,股票总市值和GDP的比率也超过100%,股市显然处于过热的状态。这就引发了管理层的大力度调控。
调控的目的,显然是要控制牛市的节奏。长期以来,A股市场很少有理性投资的氛围,尤其是遇到这波大牛市,再加上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大家急于赚大钱的心理很难控制。在情绪上,要么高度亢奋,以致狂热,要么就恐慌,以致恐惧,引发股市狂涨暴跌。笔者理解,管理层所以会接二连地对股市进行调控,就是要维持长牛、慢牛和健康牛的行情。这样做,对国家,对投资都是一种好的选择。
这次调控虽然引起股市大跌,但大牛市的整体格局并没有改变,只是牛市的步伐需要调整。调整的过程,既是风险释放的过程,也是孕育新的升浪的过程,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市场都有机会。沪指上5000点、6000点,只是时间问题。这是因为这波牛市的基本逻辑仍然是,中国经济要顶住增速下行的压力,要稳增长、调结构,实现转型升级,就需要股市的大规模直接融资,需要借助股市帮助企业兼并重组,没有持续走牛的股市,这些都是做不到,前些年在熊市中屡屡停发新股已经证实了这一点。
再看这波大牛市的动力,改革牛、创新牛、政策牛,还有开放牛等,基本动力仍在,而且还有加强的趋势。最近,值得期待的是,深港通、A股将被纳入富时罗素指数,也有可能纳入MSCI指数,这些都是对外开放、A股进一步融入国际市场的举措,也意味着有新的境外资金流入A股市场。<\\Hp1020\图片\13年固定彩图\结束符.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