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打造“黄金十年”

2015-09-10 07:22张纲纲
南风窗 2015年23期
关键词:访英奥斯本英国政府

张纲纲

英国政府为了吸引中国的投资,几乎在任何一个领域,任何一个行业,都向中国敞开了大门,亮起了绿灯。中国也回以同样的热情。今后的10年,将会是中英经贸关系发展的“黄金十年”。

10月19日~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率团对英国展开了为期4天的国事访问。与以前中国国家元首访问英国不同的是,这次习近平是专程访问英国。这种“点穴式”的国事访问,凸显了中国对中英双边关系的高度重视。

在为期4天的国事访问中,中英双方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金融服务、医疗、文化和学术交流等多个领域签署了合作意向,合同涉及金额高达400亿英镑。随着习近平主席的这次成功访英,中英关系进入到了“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黄金时期。

为了经济利益

为了这次习近平主席的国事访问,英国政府在接待上花了不少心思。接待规格之高,在近几年来也是罕见的。英国政府之所以这么做,无非是为了表示英国政府对习近平主席这次访问的重视和同中国展开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诚意。

在习近平主席启程前的媒体吹风会上,英国首相卡梅伦就表示,要让英国成为中国在西方最好的贸易伙伴。这不是句空话。早在今年年初,在中国倡导的亚投行成立之前,英国不惜开罪自己的战略盟友—美国,在西方国家中第一个申请加入亚投行的创始成员国,便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那么,英国为什么会选择与西方发达国家阵营保持距离,而与中国走近、靠拢呢?说到底,这是出于对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

2008年的次贷危机爆发后,欧洲大陆陷入经济危机和政府债务危机所交织的怪圈中,英国也不例外。当时的英国,在次贷危机的打击下,经济一片萧条。一些跨国银行,像皇家苏格兰银行、罗丝银行、北岩银行等,都不得不靠英国政府的注资才得以生存下去。而与此同时,英国政府的债务,已经到了比较危险的地步。虽然与欧洲大陆的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比起来,英国政府的债务还不算吃紧,但世界三大评级公司已经考虑下调英国国债的信用等级。

在经济危机和政府债务危机的双重打击下,英国政府在财政政策上做出了艰难的选择。为了控制政府债务的不断攀升,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宣布了一揽子削减政府财政开支的计划,涉及国防、教育、卫生和医疗等多个领域。在危机后的好长一段时间,英国政府的各个部门都勒紧了裤腰带过日子。而为了刺激经济,早日让英国从经济危机的泥潭中走出来,英国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像减免税收,通过“梅林计划”要求英国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贷款,鼓励民间投资等。英国中央银行也适时的配合英国政府,进行了大规模的量化宽松。

英国政府债务的有效控制,使得英国得以保留自己良好的信用等级,而这又增加了国内外投资者对英国政府的信心,英国民间投资得以不断的恢复和逐渐壮大。实践证明,奥斯本紧缩财政,刺激增长的政策是行之有效的。英国在欧洲能够率先走出经济危机,并在经济上实现强劲复苏,奥斯本功不可没。

但现在,英国的经济发展遇到了一个瓶颈。来自英国国内和欧美的民间投资,已经基本处于饱和状态,很难有大的增长。而与此同时,卡梅伦政府在今年5月份大选的时候,向英国民众承诺会继续奉行紧缩财政政策,因此指望英国政府现在改弦易张,通过扩大公共开支来刺激经济增长,也是不现实的 。而没有投资,就没有经济增长。怎么办?英国政府陷入了一个两难境地。

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让英国经济保持现在的良好势头,必须另觅他径,寻找新的投资源。而中国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外汇储备,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资金充裕,因此在条件上满足英国振兴英国北部经济的需要。而另一面,英国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强国,地处欧洲腹地,又是世界金融中心,法律和基础设施完善,也很自然的成为中资企业海外拓展的首选。而且,中国“一带一路”的大战略,也需要英国这样的西方大国的参与和支持。

所以,英国企业需要中国的资金,而中国企业海外拓展也需要英国这个平台。于是,英国同中国各取所需,一拍即合。两国走近,便是很自然的事情。

“奥斯本主义”

英国一些媒体分析,英国政府之所以这么高调的接待习近平一行,是因为英国政府在对待中国的政策上出现了重大的调整,现在奉行的是经济外交政策。也就是说,经济利益高于一切,其他方面的考虑都得为经济让道。由于这背后的推动者,正是英国内阁首席大臣,并兼任财相的奥斯本,于是,有人把现在英国同中国的经济外交政策,戏称为“奥斯本主义”。

作为铁腕财相,奥斯本在英国能够快速地走出经济危机,并实现强劲的经济复苏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工商业界,奥斯本有很好的口碑和广泛的支持率。在今年5月份,保守党政府得以连任后,奥斯本更是晋升为内阁首席大臣,在英国政府实在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再加上又兼任英国财相,对英国经济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奥斯本的一举一动,几乎成为英国经济政策走势的风向标。就连首相卡梅伦,在经济上也不得不唯奥斯本是瞻。

就在习近平访英的前一个月,9月20日,奥斯本率团对中国展开了为期1周的正式访问,“奥斯本主义”正式出炉。奥斯本和他率领的代表团刚一抵达北京,奥斯本就迫不及待地告诉中外媒体,这次访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中英两国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合作,强化新时代下的中英关系,强调英国“必须成为中国在西方最好的贸易伙伴”。对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家来讲,在中国经济多事之秋,许多西方人士还持观望态度的时候,仍把对中关系上升到这么一个高度,奥斯本是第一人。

在中国访问的这一周,奥斯本先为了吸引中国参与英国核电站建设的长期投资,宣布英国财政部将为萨默塞郡核电项目提供20亿英镑的担保。接着,在参观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时候,奥斯本宣布中英两国政府决定就如何把两国的证券市场联系起来,展开可行性研究,“沪伦通”正式被搬上了台面。紧接着,接下来的几天,奥斯本马不停蹄,先是不辞辛劳的到了新疆,考察“一带一路”所蕴含的巨大商机,并成为第一个到访新疆的主要西方国家政治首脑;接着又到中国腹地的成都,向中国企业兜售2号高铁和其他一些英国北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可以说,英国政府为了吸引中国的投资,几乎在任何一个领域,任何一个行业,都向中国敞开了大门,亮起了绿灯。难怪奥斯本曾经自豪地说,在吸引中国投资这个问题上,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像英国一样不遗余力。

一些媒体分析,奥斯本之所以不顾一切地对中国示好,其实是为自己能够在下次大选中当选英国首相,积累政治资本。这个不是没有道理。今年5月的英国大选,保守党大获全胜,卡梅伦得以连任。但是,大选后卡梅伦明确表示,不会效仿布莱尔,寻求3次连任。这样一来,一个很直接的问题就是:谁会是卡梅伦的接班人?虽然没有说明,但是英国媒体很清楚,作为财政大臣的奥斯本,将会是最有实力的候选人之一。如果同中国这个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的关系处好了,那么奥斯本无疑就为自己积累了一笔最宝贵的政治资本,他当选英国首相也就会多了一成胜算。

虽然奥斯本的个人仕途考虑,是一个说得过去的动机,但是,“奥斯本主义”出台的最根本的缘由,则是因为奥斯本看到了中英双边贸易确实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这一事实。中英贸易的现状是,中国还只是英国的第六大贸易伙伴,远远落在美国后面。英国对中国的出口,几乎与对比利时和卢森堡这样的欧洲小国的出口相当,而比利时和卢森堡的人口还不到上海的一半。如果英国对中国每一个城市的出口,都能达到对比利时和卢森堡相似的出口水平,那么英国对中国的出口将会是现在的几倍,甚至几十倍。所以,英中贸易确实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正是这种现实,使得奥斯本坚定了进一步加强同中国经贸关系的决心。

奥斯本9月份对中国的访问,为这次习近平主席的成功访英,定下了基调。可以说,正是在奥斯本的大力推动下,中英经贸关系才由冷趋暖,逐渐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而奥斯本自己,也注定会因此而彪炳史册。

互利互惠

习近平主席这次对英国的国事访问,英国媒体做了广泛的报道。那么,英国公众和媒体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呢?

许多人,特别是工商业界,认同奥斯本的做法,认为靠近中国是符合英国长远利益的大战略,因此对习近平主席的这次访英普遍持欢迎态度。但同时也有一股很强的声音,批评卡梅伦和奥斯本领导的英国政府为了讨好中国,不惜放弃尊严,以牺牲英国的国家安全为代价,向中国“一边倒”、“甩卖英国”,让英国在两国经贸关系中处于不对等地位,等等。

这股反对的声音,在英国老百姓和一些政客中有相当的市场。但是,这些貌似以英国的国家利益为重、打着替人民代言旗号的反对和质疑,实际上是站不住脚的。

先来看看,他们所鼓吹的英国国家安全受到威胁这一点。这主要是针对英国政府邀请中国投资建设英国欣克利角核电站的这一问题的。一些人认为,核电项目涉及国家安全,让中国介入,会威胁到英国的国家安全。令人可笑的是,到了21世纪,一些英国人还是处于早已过时的冷战思维,一涉及中国,就谈虎色变,自己吓自己。中国投资英国核电项目,只是正常的经贸合作,中国有技术、有资金,这正是英国所急需的。萨默塞郡的核电项目本来由法国能源公司(EDF)牵头,但该项目需要大约180亿英镑的投资,法国能源公司自己根本无法独立承担这么巨额的投资。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奥斯本把目光转移到了中国。可以说,这是中国在英国需要的时候,伸出了援助之手,中国无意、也不会威胁英国的国家安全。再说,中国只是出钱和出技术,整过建设过程的监督,评定和最后的验收、管理,都是由英国人来做。

再说英国媒体所指的英国政府在中英双边关系中向中国“一边倒”的问题。一些英国媒体指出英国几乎所有的领域都向中国开放,而中国在一些关键领域却还限制外资的进入,因而得出结论:英国受到了不对等的待遇。听起来似乎有点道理。但是,这种论调忽视了中英两国在发展阶段上的差异。英国是发达的西方国家,有着几百年的工业化历史和经验,各个产业发展得很完善,具备了对外开放的基础。而中国的改革开放只有短短几十年的历史,各行各业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还不完善,甚至比较脆弱。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对外放开,这些行业在外资的冲击下很可能会全军覆没。所以,一些产业现在还没有对外资开放,是有现实的原因的,中国并不是存心要在中英关系中占所谓的优势。实际上,如果把中国改革开放的时间和现在所开放的程度结合起来看,中国的开放速度要比英国快得多。

国际贸易,讲的是互利互惠,任何的“一边倒”,都不可能长久。中英加强经贸往来,对中英双方都是有现实的好处。上个月,奥斯本在访问中国的时候,与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双边贸易、投资、金融监管、宏观经济政策等多个领域签署了近50项协议,可以说是硕果累累。这次,习近平主席访英,更是给英国带来了巨额订单,中英双方在经济、外交、贸易、金融服务、医疗卫生、文化和人员交流等多个领域将展开全面合作。中英双方将会在互通有无中各取所需,互惠共赢。

奥斯本在中国之行即将结束的时候,提出要在10年内,也就是到2025年,将英国对中国的出口额从现在的 250亿英镑提高到300亿英镑,同时让中国从现在的英国第六大贸易伙伴上升到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而这次,习近平主席在访英行程接近尾声的时候,与英国首相卡梅伦签署了共29条的《中英联合声明》,明确提出中英双方将为“构建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而努力。

习近平主席的这次成功访英,开启了持久、开放、共赢的中英关系“黄金时代”。而今后的10年,注定将会是中英经贸关系发展的“黄金十年”,值得两国人民共同的期待。

猜你喜欢
访英奥斯本英国政府
英国政府拨款3 200万英镑用于抽水蓄能项目
本期导读
脱欧后英国经济何处去?英国政府寄希望于人工智能
英国政府整顿尖锐款“指尖陀螺”,eBay表示会移除
1943年宋美龄访英态度变化及原因考察
雪伦·奥斯本的四条成功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