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改革需要理性前行

2015-09-10 07:22叶檀
南风窗 2015年24期
关键词:共识市场化权力

叶檀

中国有很多值得称道的改革,但现在,改革面临挑战。

近期一系列经济数据非常糟糕,无论是工业增加值,还是固定资产投资,以及房地产新开工量,说明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遭遇瓶颈。唯一值得安慰的是,统计局再也不惮于发布不让人喜闻乐见的数据。

此前30年的改革,中国放宽市场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但不意味着要彻底否定政府的监管,没有法律与市场的边界,甚至政府公务员带头不遵守规制,这样的市场经济一定粗糙而野蛮,遵循血酬定律与寻租原理。

同样,因为改革进入瓶颈期,而否认前30年艰苦卓绝的市场化努力,甚至把开放、加入“WTO”戴上陷入美国阴谋的帽子,以为贫困绝境中的中国才是有尊严的,以为中国一步就到了今天供应畅旺的局面,这样的数典忘祖同样难以得到时代的呼应与支持。

由于中国是个初级市场国家,接下来的很多改革仍需要在政府的引领下进行,因此,政府本身如何遵守法律,成为中立的第三方,依然是最大的、尚未解决的难题。涉及社会资源分配的改革,政府同样责无旁贷。

如贾康先生所说,当前,我国还有很多深层次改革仍未全面开展和取得积极性成果,如资源型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新一轮价税财改革、中小企业融资机制改革、减少行政审批、打破垄断的改革以及户籍制度改革等等。这些改革的主导者,在目前来看显然都是权力部门,因此权力部门的能力,权力部门的理念、对权力部门利益的制约,是中国是否能够释放制度红利的关键。这是吊诡之处,我们的目标是市场化,但我们需要理解市场并最终与市场共舞的权力。

为了达到法治市场的目标,要求精英阶层的共识,在精英成为反讽词汇、共识经常成为分裂的背景下,通过法治制约各方,让各方在公平的平台上博弈,超越市场与政府的分野,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制度安排层面的取向应该是市场化,但又不能简单限于、止步于市场化概念。

与共识同样重要的,是对我们的当前阶段、土壤特性形成共识,否则我们根本不知道该往哪儿去。

以中国的金融创新为例,一提到金融创新似乎必定是进步的,谁反对金融创新谁就是社会进步的绊脚石。线性思维非常可怕,这个世界上还有个词汇叫作合适,尽管有的创新很好,但未必适合当下的中国。

在本组特刊中提及海南发展银行,这个典型的案例显示了在中国寻租无处不在,不仅存在于官员,也存在任何略有特权的群体当中。上世纪末,海南发展银行倒闭,倒闭的原因,除了成立之初就背负巨额债务的“先天负担”之外,问题出在贷款集中度超乎想象,而且都集中于股东的关联公司。事实上,中国民营银行一度停滞,就是股东关联贷款风险不可控。

问题的实质不在于饱受诟病的“监管过度”,而是监管疲软,监管不到位,有时候甚至出现猫鼠同眠的现象。中国金融市场寻租广、信用差有目共睹,由此造成信息不对称,风险上升,融资成本居高不下。

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必须直面这一难题,难题不会轻易得到缓解,必须将提高信用溢价,到寻租现象控制在50%甚至更小的范围内,否则中国金融很难走向成熟市场。

中国经济确实不让人乐观,但阵痛期可以让人清醒,摆脱虚妄与自傲,而进入理性改革状态,了解实际土壤,面对市场化目标的真实内涵,前行。

猜你喜欢
共识市场化权力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论思想共识凝聚的文化向度
商量出共识
试论二人台市场化的发展前景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泛市场化”思想根源及其治理:评《泛市场化批判》
别让“PX共识”在爆炸中瓦解
与权力走得太近,终走向不归路
唤醒沉睡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