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奕宏 黑背与藏獒

2015-09-10 07:22邓郁蔡阳李玥娴王笑迪
南方人物周刊 2015年27期
关键词:老段

邓郁 蔡阳 李玥娴 王笑迪

编辑 翁倩 rwzkstar@163.com

2001年的一天,导演张建栋在厦门一所监狱拍摄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一个行将释放的“牢头”朝他走了过来。

“他忽然就阴阴地问了我一句,罗阳来了吗?”

“罗阳,没来。”张建栋心里打了个冷战。

那牢头“晃着膀子就走了”。张建栋这才恍过神来,自己3年前根据真实故事拍摄的警匪电视剧《刑警本色》,居然余波犹在。

角色罗阳的名字就是罪犯本名,曾被称为“内江第一杀手”,1994年在行动中被捕。“事隔那么久江湖上还有人惦记着他。一方面说明这是个人物,也说明剧里这个角色的完成度很高。”

出演罗阳的演员段奕宏时年26岁。彼时他的名字还叫“段龙”。

当时力排众议用段奕宏,张建栋看中的首先是他的眼神。“有股狠劲儿,凶煞寒冷,像冰一样。现在看,还能看到。剧中那个罗阳也不是普通马仔,是因为少年时受到欺侮凌辱后来转性,所以他眼神里不光是凶,还有一份纯真和执拗。”

那个剧组有王志文、李幼斌等好几位前辈,新人段龙并不发怵。“别人不敢接王志文的眼神,他敢。两人对视时,火星子乱溅。”更令张建栋惊讶的是,这个“愣头青”居然在谈酬金时毫不松口。“制片主任用那几个大牌压他,他不服,就说你们这样不公平,必须尊重我。”张建栋心一凛,“这孩子好有骨气。角色罗阳也是个底层啊,段龙我要定了。”

13年后,又是在厦门,段奕宏拍摄了他生平第一部大银幕悬疑片《烈日灼心》,演出个性复杂的警长伊谷春。其中大段和邓超扮演的协警、奸杀案疑犯辛小丰之间的对手戏,复杂微妙、纠结难言,同样通过眼神来完成。

部队出身的编剧兰晓龙形容段奕宏演戏既像水,又像容器。“比如张国强,他就是个容器。什么角色到他这儿,基本都是张国强。也挺好,味道对了,很有亲和力。段奕宏他既能包容,把角色装到自己里头,又能生出自己的内涵,这很难得。《士兵突击》里的袁朗就是段奕宏的袁朗,不是兰晓龙的袁朗。我觉得他这个版本更好。”

生活中的段奕宏却是老实而略为拘谨的。兰晓龙把老段比喻成警犬里的“黑背”:“每次演戏,总是一些 ‘诡变多端’的角色,最难演。但其实他这个人很守规则。包括他演死啦死啦(《我的团长我的团》主角龙文章)这样的,袁朗更不要说了,完全没有惟我独尊,很为别人考虑……还有,黑背很聪明。”

深度访问过段奕宏三四次的媒体人何东笑说段奕宏没城府,“他会莫名其妙地透支友情,骗他太容易了。”但下一句,何东毫不犹豫地说,“老段就是只藏獒啊。”

“你看他平常很谦和,如果真有男性触怒了他,他那个情绪会瞬间从零度蹭到100度,中间没有过渡。就像《刑警本色》里最后一个镜头,他和王志文(演的警察)同时举起枪。他一定会这样。”

“但那是戏里。”我说。

“他本人也会,我相信。老段跟你握过手吗?”何东问我。

“握了,特别有力。”

“对了。贼有劲儿,不像有些人,握起来蔫儿吧唧的。我感觉他很像香港演员刘青云。刘青云(塑造角色)更有丰富性,老段的爆发力绝对更胜一筹。”何东特别笃定地作结。“你看刘青云眉头一皱,我就好奇,不知他下一步要干嘛。段奕宏那根弦要是挑动起来,更可怕。对手很容易接不住,掉下去。人和藏獒对戏,你不是瞎努力吗?”

伊谷春是中国银幕上不多见的警察:高度警觉,身手不差,但他的表情和眼神,对于同事兼疑犯的情感和态度,充满了“游离感”和“不确定”。

这种不确定性,正是段奕宏塑造这个角色的内核。但去厦门嘉莲派出所体验生活的过程,并不顺利。

一开始,他专门跟了一位平素全副武装的“标杆警察”。

“标杆曾经光凭第六感就抓获了人家后备箱里的毒品和枪支。那天我上了他的车,他看了旁边那车的哥们儿一眼,那哥们儿是光头,戴着大金链子,一看车牌,是一个外埠车。过去‘啪’一下就给记住了,然后跟我来了一句:你别靠近我。我说,啊?他说你别跟着我,给我站在10米之外。我还真想过,他要是发生了(意外),我是不是得报警啊。”

“标杆”过去给光头敬了个礼,检查了身份证和驾驶证,也打开了后备箱。段奕宏自觉光头看着不像“好人”,但结果什么也没查出来。

“没有,什么东西都没有。‘祝你一路平安。’驾车走了。然后这个警察回到车上,一脸遗憾。他没有抓到一个现行。这是我们所看到的,他还真不是在应付差事,还真盼望着有案件发生。‘宏哥,你今儿来了,我肯定会有好运。’我以为升官发财呢。什么好运?有大案要发生。”

这种在段奕宏看来有点“变态”的心理,让他在那一刻理解到了真实生活中警察的职业属性,和面临危难时压倒正常恐惧心理的“不正常处理”。

这段情境几乎原样复制到了电影中。“但是,他不是我想要的伊谷春。”段奕宏摇摇头。“我这次再去厦门,他当特警了,正如他愿了。(笑)可我不想要一个上来就像打了鸡血的警察,我不想他是一个钢铁侠。”

老段决定离开“标杆”,重新定一个目标。

最终成为影版伊谷春原型的家伙,是另一种“变态”。

“人家真的是歪打正着的8年刑警队长。一开始完全不屌我,好啊,太好了。”段奕宏的拧劲儿也上来了,“犯贱”一样跟在人背后,敬烟,套近乎——不奏效。

“这种人的警觉心和交流之间的这堵墙,是非常坚实的。”段奕宏干脆对他直言不讳,“不是带着目标和任务,我根本不可能接近你。你这样冷冷的外表啊,就挺变态的,谁愿意接触你?”

口子忽然就撕开了。两人从早上9点聊到半夜。

“都聊些啥?”

“我不能告诉你。因为他成了我一个朋友了。”段奕宏很认真地说。

后来,这位副所长情人节给老段发短信,说他“第一次和女友进了咖啡馆”。段奕宏拍戏时,有外地朋友来探班,全是副所长友情接待。影片去厦门点映,副所长出来送他。“我一看,眼泪汪汪的,都不忍心看,急匆匆上了车。发了个信息:我下面去喝茶,接你来,怎么样?好嘞。”

段奕宏说,所谓技术层面和职业共性的东西,以他今时今日的功力,捕捉起来不费力气。但他需要人与人之间接地气的情感,所以才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尝试:不确定性。“就是说不一味地凸显一个职业属性的特征。我要去找到警察和犯罪嫌疑人之间情感的交流系数。”

中戏老同学、演员高虎一向觉得段奕宏演戏“过紧”,看了《烈日灼心》,感到他“有了种成熟的积淀,不容易”。

“他和我是中戏有史以来第一次专业课得了满分的两个学生。”段奕宏的另一个同学、演员陶虹说。“但他不是那种天才型,信手拈来的,他是刻苦型的。一身的想法,特别想展现,所以会稍微显得紧。你看他那个眼神,大学时都没人敢找他演恋爱戏呵。”

高虎说,段奕宏对艺术的严谨和认真是老同学带给自己4年最难得的收获,但他并不完全赞同段的表演方式,“他过于深挖和吃紧了,表演首先不是紧张。你要看题材。不是所有的片子都是神经病、惊悚片。还有很多轻喜剧,枪战片,天马行空。”

毕业大戏《马》,两人分别饰男主角的AB角。那是一个因为受到社会歧视而性格孤僻乖张的青年人,剧中主角和马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甚至会和马做爱。

“同样的舞台、灯光,出来截然不同。他演出了那种‘沉’,压抑和纠结,他是力量型的。我这版,则是有点展望和飞扬的。我吸取了他的纠结和较劲。可我腿长啊,在台上又是上墙,又是飞奔,他做不到。他拙一点,但他也吸取了我的。”

高虎形容段奕宏的表演是“在地上挖土,刨坑”,自己则是“飞在上面,虚渺无根。他沉重,我漂浮。正好互补。于是在争论的过程中,形成了中间值。到后来,我们俩的段子,老师都不看了,因为太默契。命令我们必须和其他人合作。我真的特别愿意他来做我的镜子”。

毕业后排演的《恋爱的犀牛》赴上海演出。直到上场前,段奕宏和导演孟京辉还在就表演风格争执。孟京辉直言,“你哭得太难看了!一点也不美!简直像个疯子,杀人犯。你要去表达爱的感受,而不是爱的结果。”

百练不得其法的老段也很痛苦,冲着老孟发飙:“你别跟我说这个,我不懂!”12年后,他承认问题出在自己身上。“因为我已经做好思想准备,要去体味老孟那种天马行空的感觉,我想打破我4年大学教育里现实主义风格对我的影响。这是表演理念的彻底改变,但在实际操作上还是遇到了困难。”

让他暴得大名的袁朗和龙文章,在圈内圈外也引发了非议。

段奕宏起初极不愿意演袁朗。“演员当然想碰到一个吸饱人血的角色,宝强那角色写得多棒啊,史今班长那个角色也能抓到点,人的温暖性啊,袁朗除了大喊大叫没别的,一块硬板,谁愿意看?张国强演高城,他还找到了一个‘种子’,一个连长。我这个袁朗,康导说你这代表21世纪我军管理阶层的代表,我说我的天,别再给我扣那么大的压力了,谁TM知道21世纪的管理阶层是什么样子?哎呀没法去找这个。”

兰晓龙和康洪雷暗乐,“想得美,就得把这个不好演的给你。”

有一天段奕宏健完身在昆明的马路上溜达,听到周杰伦的《双截棍》,突然一下,“诶,谁说袁朗就不喜欢听这首歌了?一下子,他的可能性就出来了。我们还经常习惯于之前理想的那种人物的心理和形象,要敢于冒风险。”

有一场戏袁朗手里拿着游戏机,和李晨扮演的吴哲讨论“通关”。那也是段奕宏的灵感。其实他手里拿的是一个军用仪表。“康导看我走戏就问别人,老段手里拿一什么东西?不知道,干嘛呢?他质问,但是他不打断。李晨过来捅我一下:诶,这关你能过得去吗?这全是现编的,李晨接得特快,‘这关你这样会死,你跳过去’……你都相信袁朗也听《双截棍》了,还有什么不能相信的?”

陶虹看完《士兵突击》,立马给段奕宏电话,“袁朗这个好,人物多面化,不单一。”高虎硬着头皮看了几集,那种“深沉的表演”实在不是他的菜。“你是在演舞台剧吗?能好好说话吗你?咿咿呀呀的,影视剧要表达出细微的内心变化。”但好在“里头有个王宝强接地气,袁朗这样的教官还有点现实中的合理性。”

到了被称为“妖孽”的龙文章,高虎实在看不下去了。“都被围到山上了,一群人还在慷慨激昂,说着莎士比亚。这种实验性的剧完全违背了大众主流审美,有啥意义?”

何东说这个戏就是创作者的内心抒发。“兰晓龙的剧本就是个藏獒,让人发怵。包括段奕宏在内,好些演员都没把本子吃透。但老段演出了一疯子,他摆脱了以往的表演框架。如果演员对头,进入那个邪界,他对面的演员就要命了。”

素有“自虐”名声的段奕宏,的确让剧组的兄弟有“要命”的感觉。

第4集里,龙文章要领着一帮士兵跳到乌黑的汽油桶里。“没有人愿意下,从演员的本能心理和心态上都不愿意。张国强、张译,他们不是都在吗?他那时候不是迷龙,也不是孟烦了,就是一个正常人,我看老大怎么钻,一定是这样的呀。好,我就用了钻进我家浴缸的那种心态,整个头埋进去。”他拢了拢头,“其他人都傻了。谁能想象,我们下来之后还得吃饭,你他妈头全钻进去了我们怎么演呢?出来我还找了个有太阳的地方晾一会儿,晒晒,把我的表擦一下:这表是防水的吧?这一切的细节的设置是因为什么?我要极度做到真实、享受,我要让你们都涂黑了钻到森林里去,我得以身作则。都说龙文章是个骗子,猥琐,但这一瞬间他又是挺老到的心理素质。”

康洪雷称赞段奕宏做到了在“演”和“不演”之间。“你的正义、你的凶悍、你的战争技巧的实施要下意识,而恰恰是你对生活和上下级周边的关系,你要用有意识来表达。你要表达成3岁孩子都看得出你不太高明的表演方式。”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一场庭审戏,招魂家庭长大的龙文章像呓语般的念白,跳着大神与虞啸卿对峙,段奕宏说,“台词10天便能背出来,更重要的是用什么样的方式说这些词。”很少表扬他的康洪雷,这场戏完请他喝了酒。

说到喝酒吃饭,有一顿饭让好几个人难以忘却。

拍《我的团长我的团》时,剧组经常去吃酸汤鸡火锅,一开就是好几桌。有天,刚下完雨,菜全上来了,大家坐着聊天。

“大圆桌旁边有棵大粗树,刚下完雨,我特开心,啪,一脚踹那个树,树上的水‘哗’下来一桌子!” 段奕宏回忆。

“我X,国强你他妈干嘛?”兰晓龙当场就骂。“国强不在,我当时傻了,我说我踹的……哦,老段踹的,那我可以原谅。”

“为什么?”

“老段很少做这种出格的事,他应该多做这种事。”兰晓龙回答。

回想起来,段奕宏自觉好笑,很快又正色:“嗯,我就是没法很轻松地面对每一个人。哪怕我们都一起演了两部戏。”戏由人生,老段也明白自己的问题:“从大学起,我就是一门心思关心自己这点事,不闻窗外事,给别人感觉心事重重的,不懂得张弛。”

铁哥们儿高虎和段奕宏友情长达20年,在寝室里的床铺头碰头,到今天他都叫段奕宏“龙龙”。说起“龙龙”的“自闭”,高虎直说“可恶”。

刚入校,男生们常会去学校附近的南锣鼓巷、王府井逛逛,看看女生,闲聊、抽烟。段龙同学每天不是排练厅,就是图书馆,宿舍。即便大一就已经被同学争着搭戏,依然充满危机感。

“我是个完全的乐天派,没心没肺一个东西。他三棍子闷不出一屁,一拳出去没反应。可气的是吧,他明明有渴望(要加入我们),就是克制住了。”

陶虹是北京人,那时段龙很少回老家,周末她经常会邀请他到自己家来吃饭。“他总是不好意思,说我回头请你来宿舍,用电磁炉给你做手抓饭吃吧。我们都觉得他的礼貌有点多余。”

他怕亏欠,怕负担不起同学、朋友的关怀,所以好多年里,都把自己包裹得紧紧的。但在距离边境咫尺的新疆伊宁长大,段奕宏身上又天然有股“什么都不怕”的劲头。母亲叫他“萨郎”——新疆话里“一根筋,脑袋容易充血”的意思。

因为在家年纪最小,“被收拾得最多”,逆反心理就更强。家里人说当演员是不可能的事,“谁让你从小给我订《上影画报》、《大众电影》的?”

从小做着电影梦,中间有很多次把自己给“拍死”了,还是没死心。考大学,连着坐了3天3夜的火车来中戏,前两次没考上,回程火车上一遍一遍地想词儿骗家人,想着想着自己也信了。那股拧劲儿毕业后也没消散,段奕宏将之定义为“无知的盲目”。

张建栋记得,在《刑警本色》组里,总有些年轻演员围拢老演员,“捧着”敬着,陪吃陪喝。有一天,段奕宏忽然冷冷地问导演,“我能不陪着吗?”

“太能了!”张建栋叫好。“剧组也是江湖,总有人不高兴。段龙好像无所谓,‘得罪就得罪吧。’我也这么觉得,只要戏上面好,何必管别的。”他在这个“刺头”身上看到了自己。“刚毕业出来的学生,多半都是乖巧服从的。敢坚持自己的不多。段龙有我特想做的那种姿态。在他身上,替我过瘾了。”

已经成为“老段”的段奕宏说,年少时的自闭是一种自我保护,怕受伤害。他承认自己有时会想太多。不过那种孤僻感也成了他营造人物状态的方式。“远离一个群体的时候我特舒服,我只是找到了一个很好的途径来说服自己。然后就造成了什么,人家觉得这孩子有心理问题,找人来跟我聊天。”

还是那个剧组,有场戏在夜市,围观的人很多,段奕宏溜边站在人群当中。休息时制片人“突发奇想”,摆了一排塑料躺椅搁着。“段儿,坐着,这就是你的椅子,坐吧。”

“啊,不用了不用了,真不用了。”他不愿躺着,拗不过,只好坐在椅子边上,“我不舒服啊。我不习惯你知道吗?包括我今天再想,那个时候我不到这个咖位,我坐不下去,我能理解这个孩子的心思。今天,老段到这个位置了吗?有人说你到了,你可以坐,好的。但我发现,我依然坐不下去,我在现场不会让自己懈怠成这个样子。久而久之,我变成了一个紧张体,并不是说我坐一个什么样的椅子就是不尊重了,它还是个人选择的问题。”

左起:张立、吴京、段奕宏、倪大红拍摄电影《西风烈》

开门关门

接受采访时,“紧张段”倒没有那么拘谨。他很乐意听你的意见。说话时常常趴在桌上向上看着你,一额头重重的抬头纹和孩子气的表情,混搭起来却不冲突。

有一段说到剧情,他突然把手比成手枪开始演。送给他的杂志被他随手当作道具,不时翻起杂志的页角。有一句说到钱,他“哗”地把杂志推向前,“拿着。”有人会觉得这人“太爱演”,不如说他是聊得入港,进到了某种状态。

《烈日灼心》让他和邓超、郭涛在上海电影节上同获影帝。一路宣传,他不时地给邓超一个“公主抱”,甚至深情kiss。大学时最缺乏的弹性和“游戏状态”,今天对他似乎不再是个无法逾越的障碍。

“我还是变圆通了。”他笑笑。

张建栋记得,段奕宏在“火”起来之前,曾经因为没有好戏和好角色,有过一段“沉沦”。“那时孙红雷还开导过他,别那么蔫儿吧唧、怀才不遇的。在影视界,你就需要去征服观众。为这个段奕宏还专门来找我聊天,但多数时候他不是那种很愿意和导演谈戏的演员。”

“这没什么不好。”一样不循常规的兰晓龙很能理解。“那些一天到晚跑来和导演聊戏的,好多我觉得并不一定靠谱。因为演戏这个事儿,不是能谈出来的。对角色的理解,是要靠内化的。老段他就是个关起门来想事、打开门来做事的家伙。”

拙于表达和沟通,偶尔顿悟,又想迈出和师长同道交流的一步,让段奕宏有种“顿顿挫挫”:“有时想透了,更多时候没想透。不是说好像纠正了自己一种能避免犯错的方式,它以后好像就水到渠成了,再下一个好像更行云流水了,不是。这种顿挫感可能会让我不那么世故。”

他的友党并不多,但好像交上一个,就“掏心掏肺”、无需废话。高虎特别喜欢段奕宏在《白鹿原》里的黑娃,“太好了,老段你终于会演戏了,再也不是脸上堆满肌肉和青筋了!”他说《白鹿原》能看出段奕宏做的功课,“也是深挖,可是是用巧劲儿了。”结果等两人一起合作《大时代》,照样因为路子不合吵到要停工,吵完又接着往下演。

何东被段奕宏请去看《西风烈》,看完老何“拂袖而去”:“我直接跟他说,这不就是一‘奔跑吗兄弟’吗?他听了‘呵呵’的,不说话。”

在何东眼中,老段的脸相相比从前更加坚毅、丰富。“现在段奕宏就缺一个逻辑分明、性格更突出的角色。”高虎则从心里觉得,那种贯穿段奕宏全部意识的“狠劲儿”和“神经质”,是演员特别需要的。“就像强尼·德普和艾尔·帕西诺,他如果能够克服性格局限,会有无限的可能。”

这些“最佳损友”都在从个人角度,为这位老相识做着憧憬和“设计”,听来有些遥不可及。真正能马上变现的,兰晓龙倒是提供了一个——明年是《士兵突击》10周年,他还没跟老伙计们说,自己正在筹备这部剧的续集。“团队很重要,袁朗我肯定还是要段奕宏来演。不然我宁愿去掉这个角色。不过,一定会有新东西。十多年了,部队也有革新,袁朗也会是2016年的袁朗。”他肯定无比。

猜你喜欢
老段
万 舅
烂树根打开退休新生活
为了这片林,我宁愿一辈子不下山
——记全国最美护林员段金龙
南京往事
戈壁苍狼(下)
戈壁苍狼(上)
老段的书法人生
稀客
跳槽
百年河龟放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