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名利场》2月
来自英国的罗莎蒙德·派克 因出演007系列电影《择日而亡》中的反派邦女郎而一举成名,也是迄今为止最年轻的邦女郎。她的表演颠覆了邦女郎一贯的美艳诱惑,以气质取胜。这次演出让她获得了英国权威电影杂志《Empire》主办的Empire Awards颁发的最佳出道表演奖。2005年,她在新版《傲慢与偏见》中出演了伊丽莎白的大姐简,向人们展示了她独特的气质之美,本片的导演乔·怀特也在后来成为了她的丈夫,如今他们已经有了两个孩子。2014年,由她和本·阿弗莱克主演、大卫·芬奇导演的情感悬疑片《Gone Girl》(消失的女孩)同样好评如潮,和克里斯托弗·诺兰的《星际穿越》一起,是2014年口碑最爆棚的两部影片。派克1979年出生于英国伦敦,父亲是专业的歌剧演员,母亲则是一位小提琴家。派克毕业于牛津大学,主修英国文学。除了是一位技术娴熟的小提琴演奏者之外,她还可以流利地使用德语和法语。
【英】《经济学人》1月10日
《查理周刊》是一本法国的讽刺杂志,其最新一期内容聚焦于米歇尔·维勒贝克的一本新小说,该书设想了未来法国和欧盟被伊斯兰化后的糟糕画面。而就在杂志上市当天,蒙面枪手们袭击了该刊在巴黎的办公室,杀害了12人。这件事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言论自由是否应该有所限制?任何用铅笔或键盘写出来的东西,都不可以用冲锋枪来进行报复。二是这类事件,是不是西方民主制度和极端伊斯兰教之间文明斗争的一部分?把全体穆斯林作为一个单一群体进行考量是非常简单粗暴的。绝大多数穆斯林并不是极端分子,法国主流的大阿訇们在《查理周刊》事件后立即指出,基本没什么穆斯林会支持暴力行径。如果把这群杀手视为伊斯兰教的代表,把复杂的问题仅用简单快意的漫画来表现,这正中了恐怖分子中世纪观念的下怀。
【德】《明镜》1月12日
1月7日法国《查理周刊》编辑部遭恐怖分子袭击,影响之巨大或许连卢浮宫被炸也不过如此。这次袭击是法国和欧洲的“9·11”,它是对共和国的袭击,对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思想的攻击,它不仅仅关乎一本杂志,更关乎言论自由,关乎民主制度。被枪杀的漫画家Cabu认为幽默是没有界限的,是为言论自由服务的。遇害的47岁主编Stephane Chabonnier因杂志发表穆罕默德漫画,2012年就被基地组织列入死亡名单。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处境危险,却泰然自若。恐怖袭击之后,法国人团结一心,政治家、记者、市民都自发组织游行,抗议恐怖分子的行径。但这次恐怖事件也很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加速法国国内对伊斯兰教的抵触情绪,助长右翼势力的排外气焰。
【法】《焦点周刊》1月10日
1月7日是讽刺漫画杂志《查理周刊》每周例会日。11点30分左右,两名恐怖分子头戴黑色头套,身背卡其色弹药袋,手持AK47冲锋枪,尾随漫画家科琳·雷尚进入《查理周刊》总部会议室,确认与会者身份后,对编辑、封面漫画家进行射杀。这是法国40年来最惨重的恐怖暴行。
1月9日,巴黎、里昂、马赛等地共有超过10万人举行静默集会,人们高举“别害怕”、“我就是查理”等标语,对遇难者及媒体工作者致敬。
幸免于难的《查理周刊》编辑们已重新开始工作,他们借用了《解放报》的办公室,用借来的电脑编辑新一期杂志,新杂志命名为“幸存者专刊”,预计将于周三如期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