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创业新物种

2015-09-10 07:22
中国民商 2015年5期
关键词:弹幕创客创业者

刚刚过去的2014年,产生了一大批90后创业明星:有凭借制作漫画头像而席卷微信朋友圈的“脸萌”创始人郭列,有因卖情趣产品而名声大噪的“泡否科技”创始人马佳佳,也有做开发者社区的高阳、做KTV团购APP“一起唱”的尹桑,还有致力于用P2P技术构建一套简单有效的支付网络的“锐波科技”创始人兼CEO孙宇晨、湖南常德“伏牛堂”米粉的创始人张天一等。他们在各自的领域掀起一阵阵风潮,并引发热议。

在一次宣讲会上,有位大学生很直接地问张朝阳:你觉得搜狐老了吗?这话不止无礼,而且伤人。但你不可否认,这话有一种刀锋般尖锐的力量。这一问不止属于张朝阳,更属于李彦宏、马云、马化腾这些曾经开创过一个时代的大佬们。他们担心自己老了,不懂年轻人在想些什么。

正如“脸萌”创始人郭列所说:“我们做的是年轻人的产品。”尤其在当下90后正在成为消费主力军的时候,其背后的意义和逻辑,则是只有“90后更懂90后”。

90后,一个创业的新物种悄然来袭,属于他们的时代正在到来。

做喜欢做的事

裸辞创业时,郭列只是想做一款有很多人用的产品。这位喜欢《海贼王》的90后,第一个项目惨遭失败,耗光了几乎所有的积蓄。想放弃的时候,他就想象和小伙伴一起庆祝成功的画面:“我们实现了理想!”好像又打满了鸡血,继续把产品做完、做好。

2014年6月,他带领团队设计的“脸萌”在没有推广的情况下,登上了APP排行榜首位。随后上线的海外版“FaceQ”,仅半个月就在美国、英国等多个国家登顶娱乐下载榜或者总榜。

“我创业的起因很简单,就是想找一个喜欢的事情作为职业。10年后谁都不会太差,选择的道路决定了未来的幸福指数”。与郭列一样,北京大学法学院毕业的刘莸自称“学渣”。她不希望像很多师兄师姐那样,在金融、法律等收入不菲的行业里忙碌,却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

大三的一堂知识产权课上,老师讲的一起著作权侵权案,引发了她这个戏剧票友对娱乐产业法律问题的思考我国电影市场开始飞速奔跑,而大的律师事务所很少有机会深入到文化领域。面对庞大的娱乐市场,法律服务是一片蓝海。

“如果毕业出国读一两年书,有可能耽误了‘抢滩’的机会”。于是,她决定创业。

不少90后对于创业的态度和刘莐相似。清华大学经管学院近日发布的《中国创业观察报告》显示,66.2%的受访90后认为创业是好的职业选择,70.4%的受访90后认为创业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31.1%的受访90后在未来3年内有创业打算。

阴明是在英国剑桥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后回国创业的。他做的项目叫做“毕老师”,利用大数据帮助申请留学。想到这个创意,是因为他在申请学校时遇到过一些问题,比如一些数据、资源得不到,自己在论坛里找又很繁琐。

“上一代人创业的时候,顾虑会多一点。我们更多的是想做好一件事,甚至一开始并不会去考虑是不是有完整的商业计划。”阴明说,90后与国际接轨更快,国外刚有什么概念,在中国“零时差”就知道了。尤其是从国外回来想创业的孩子,有些想法几乎和西方同步。

在《我是90后,我是创业家》一书的序言里,腾讯公司主要创始人之一陈一舟写到,90后没有后顾之忧。中国第一次出现了“可以干自己想干的事情”的一代人。这代人喷薄而出的创新力,会帮助中国进入一个极具创新力的年代。

近两年,腾讯做了很多与90后创业者相关的活动,一个初衷就是向90后创业者学习,更好地了解90后、00后的需求。陈一舟坦言,腾讯一个很大的担忧是搞不懂年轻人的想法,这直接关系到腾讯在下一个十年的发展。

创业是一种生活方式

抱着开眼界的心态,学生小龙报名参加了2014年11月底在北京举行的“创客马拉松”。参赛的五人团队在队长张巩的带领下,针对实体书阅读管理不便的痛点,从设计、技术与市场三个角度把想法变成了设计,再变成夺冠作品。

90后创客团队众多,但由于对市场和经营缺乏了解,项目风险较大融资困难,创业之路仍不顺畅。更多的人就像小龙一样停留在“玩”的阶段,不求做精做深。从“创客”到“创业”的转化,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深圳市乐美客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刘兴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起创业之初的窘态:“刚开始创业时,费了很大的劲才做成个半成品,因为从创意到产品,涉及工程、成本、客户体验、数据检测等,再加上没有实验室,也没有办公场地,碰到很多困难。”

庆幸的是,刘兴华“转角中”遇到了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创客学院,在学院负责人的帮助下,刘兴华和他的‘小伙伴”们搬入创客学院,在这里迎来了他们事业腾飞的新起点。

对于潘学松来说,他的问题更严峻。基础不坚实、资金不充足是创客们半路夭折的重要原因。潘学松最初的想法是做中国最好用的3D打印设备,现在做的网络平台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去年,他的团队做出两台3D打印机,“设备的技术与性能都处在同行业领先水平,有销往欧洲的机会”。

举全队之力造一台机器并不难,但缺乏配套的金融支撑,自筹资金不充足,无法保证研发实力的跟进,核心技术人员离开……潘学松的打印机没有办法在批量生产上更进一步,也没有能力完成外观设计、技术、功能应用上的持续更新。和许多创客一样,项目的开始很美好,最后无果而终。

刘莸则坦言,年轻对于创业来说,并不总是优势。“法律是一个等级化严重的领域,我们的竞争对手可能都是35岁到50岁的大叔们”。只有做到足够专业,才能消除因为外表年轻而让客户产生的不信任感。

然而,对于很多创业者来说,真正的挑战则来自于企业文化。以90后为主体的创业公司往往很有特色、个性化十足,但在管理上也面临很大的挑战。

“一开始,我们没有扣工资的规定,后来发现请假的人太多了,就跟大家说,请假一天扣一天工资,大家就不请假了。”郭列希望,所有的规矩从自己的经验当中归纳出来,发现一个问题画一条线,不要超过这条线,做什么都可以。“我们营造的关系不是同事,是伙伴。我的团队只有男妹子和女汉子,大家很会在工作中找乐子,每天都不想下班。中午吃饭的时候,我们都会相互调侃一下,比如在办公室放《洗剪吹遇见杀马特》。”

此外,在与合伙人协作、如何处理突发问题上,90后创业者的短板比较突出,“估值1亿元的泡面吧一夜分家”、“西少爷内讧事件”等新闻不时见诸报端。刘莐认为,当大家对一个事情、一个创业项目产生热情时,不能仅仅抱有“咱们就试试看吧,成不成再说”的态度。一定要坚信,这件事情会做成、做大,肯定会遇到各种越来越复杂的问题。所以需要事先设计好一些制度,包括对管理者自我的约束。“明算账”并不会影响兄弟情谊,回避和拖延才会导致隐蔽的风险爆发,最终伤感情。

残酷的事实是,90后创业的成功率普遍不高。“我们宿舍6个人,几乎人人都有过创业的经历或尝试,有卖手机卡的,有做中介的,有开微店的,除挣点小钱,积累点社会经验外,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真正成功的,大多都中途放弃了。”大三学生小刘说。而来自电子科大中山学院的调查数据显示,六年来入驻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160个创业团队,其中只有62家企业目前仍在运营,其余的近百个创业项目都已“夭折”。

然而尽管困难重重、挑战多多,但“创客”们的热情却丝毫不减。创业对于90后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经济上的成功,对那些家庭条件不错的90后创业者来说,他们完全不需要用这种方式来获得物质上的优越感。因此,他们在创业中对内在满足的需求就更加旺盛,为了兴趣和意义,他们愿意付出更多。某种意义上,创业成了他们的—种生活方式。

投资90后消费群体

2014年的某一天,一家深圳24小时开业的肯德基里,两名衣着普通的年轻小伙子坐在一起,聊着同龄人喜爱的《海贼王》等动漫,聊着过去几年中的工作与创业,激动之时手舞足蹈,丝毫不在意周围人们投来的诧异目光,直到他们走出肯德基时才发现,地铁早已停运,两人站在马路上挥手告别,各自打车回家。

这两位在人群中毫不起眼的年轻人,一位是“脸萌”的创始人郭列,另一位是IDG的投资经理常亮,在双方谈了仅仅3个小时后,IDG就决定投这个年轻人创办的有趣项目,于是便有了今天在朋友圈头像中刷屏的“脸萌”。“刚开始常亮来找我,脸萌火了之后他们(IDG)就不出现了。跟他们的关系更像是家人和朋友。”郭列如此形容自己与IDG的交往。

IDG已经有21年的历史,投资了300多家公司,70多家上市公司,差不多涵盖了所有领域的代表性企业。其中已投了15个以年轻人生活方式和年轻人创业为主的90后项目。“90后中很多人具有了真正的兴趣和理想主义,创造了不一样的生活消费娱乐方式,并能够为之比较纯粹地努力和坚持。”IDG副总裁李丰如此评价90后创业者。

在李丰看来,IDG一开始并没有刻意投90后,只是当时投了一起唱的尹桑之后,又接触了SegmentFault的高阳等一些人,发现年轻人在生活方式和喜好上的不同,所以IDG内部就做了一个《90后互联网生存状况》报告,较深入地研究了一下90后这个群体的特性。

在IDG的投资项目中,有目前国内最早的弹幕网—Bilibili。“弹幕满足了90后的需求,即吐槽和表达,发弹幕的人达到了表达的欲望、接受弹幕的用户也找到了乐趣。”李丰表示,他个人一开始也不能接受弹幕的形式,从传统的用户体验上来说,弹幕的存在会造成负面影响。

“在访谈用户后,用户表示这种形式不仅妨碍欣赏电影情节,还可以看到电影内容槽点。”在李丰看来,由于Bilibili特有的表达和生活特征,使得其变成90后在影视等观看娱乐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90后生活方式的特征逐渐变成年代特征。而这个网站的创始人徐逸则是90后中典型的宅男代表。

在某种程度上说,选择90后作为投资对象,也选择了90后的消费群体。“普通的物质类、温饱类的需求对于90后已经不是典型需求,90后乐于消费精神层面的、带有情感属性的东西。”李丰说,这也是90后创业群体如此受关注的重要原因之一。

90后与70后、80后大相径庭

如果你到今天仍然将80后和90后混为一谈,那说明你已经out了。甚至,当你用90后的标签贴在他们身上的时候,你已经犯了众怒。

在一次内部聚会中,IDG资本创始合伙人周全对曾经同为IDG同事的著名投资人王功权感慨,“功权,我们已经落伍了,不再属于创业群体,年轻人跟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像面对叔叔和长辈,根本不想说心里话。”

正如一位70后投资人所说,“70后、80后这一代投资人,在相同的经济、文化中成长,思维方式跟处事方式也都比较相近,或者说比较固化、单一,这在年轻的移动互联网行业是大忌。大家想问题方式一致,最后看的项目都大同小异,不能在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70后、80后、90后带有鲜明的年代特征。90后中很多人具有真正的兴趣和理想主义,具有独立思考、自由的精神,创造了不一样的生活消费娱乐方式,并能够为之比较纯粹地努力和坚持。他们的创业不仅在满足他们那一代人的需求,也在改造我们这个旧世界。”李丰说道。

在李丰看来,90后具备一些创业必须的素质。相较于其他年龄层的创业者,90后更善于在纷乱的信息中寻找想要的东西。

相较70后、80后,90后更加自信和张扬,这和当下移动互联的创业热潮,正相契合。“像我这么火,其实都只是因为很年轻很纯真,习惯讲真话!他们说我狂妄说我幼稚说我吹牛,我年龄这么小,我不张狂,那我还像个年轻人吗?我才20多岁就要活得跟30多岁一样,那生活还有意思吗?”余佳文如此解释为什么90后创业者能够火的原因。

此前,余佳文在央视《青年中国说》节目中的发言更是引起轩然大波。他在节目中称自己“最讨厌谁张口闭口就说90后”,“我90后管你什么事啊”。这个一上台就骂节目导演傻的男生,却得到全场年轻观众的欢呼声,这让现场的明星韩雪、“容嬷嬷”李明启目瞪口呆。

关于80后与90后创业者的不同,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有过这样一段话:“80后和90后一起来到创业大厦,在一楼他们就碰到了一个有钱赚的项目,于是80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留下,而90后没有流连,直接爬上了二楼。在这儿他碰到了一个有意思的项目,他很动心但还有点不甘心,于是他选择了继续爬。在三楼,他终于找到了一个能实现自己理想的终极项目。从此,他们便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一切商业都将互联网化,一切品牌都将人格化,一切消费都将娱乐化,一切流行都将城乡一体化。”吴晓波既总结的未来商业四大趋势,似乎正是为90后创业者专属定制。

创业只是为了创业,并不为其他的任何人、任何事,他们就是90后创业的“新物种”。

猜你喜欢
弹幕创客创业者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HOLLOW COMFORT
“弹幕”防御大师
一大拨弹幕正在向你袭来……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
互联网创业者
让路人都可以坐下来当创客
创客
创客
创业者要勇敢地喊出“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