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我再为你们添把柴,让更多的人成为创客!”1月4日,位于深圳的柴火创客空间迎来了2015年的首位荣誉会员——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总理现场评价说:“创客充分展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这种活力和创造,将会成为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不熄引擎。”两个月后,“创客”一词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几乎家喻户晓的热词。
PM 2.5检测盒子、手机APP控制环境的智能宠物屋、用脑电波掌握方向的轮椅、超声波定位的家庭卫士……虽然来自各行各业,但有一点共通——玩的就是创新。为兴趣创业、互联网思维、全球化视野、颠覆式创新……创客们的创业之路与众不同。
创客空间:众人拾柴火焰高
总理的到访,为创客和柴火空间狠狠地再添了一把火。“华侨城应该是深圳文化气息最浓的地方,这里聚集了一批设计师,可以加入到创客跨界交流中来。”作为深圳首家创客空间“柴火”的创始人,潘吴欣喜地看到这把“柴火”烧得越来越旺。
创客是什么?在创客空间,总理饶有兴致地问。潘吴解释说:创客是来自民间的科技创新者。在柴火,创客们是利用8小时之外的业余时间进行开放交流、创新协作。
创客源于英文单词“maker”,是指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创客一词因美国《连线》杂志前主编克里斯·安德森的《创客:新工业革命》一书而名声大噪。全球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创客空间诞生于1981年的柏林。
如今在欧美,创客运动早已蔚然成风。去年6月1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举办了创客嘉年华活动并亲自主持Maker Faire活动,并确定每年的6月18日为美国“制造日”。而2010年可以视作是中国创客空间的元年,这年的10月1日,国内第一个创客空间位于上海徐汇区长乐路的“新车间”诞生。
同年,取“众人拾柴火焰高”之意,潘吴创立深圳首家创客空间——柴火空间,成为中国本土创客运动的早期见证人之一。去年11月30日,潘吴还牵头发布了《全球创客深圳宣言》。
潘吴认为,当下中国“创客”创意和实践土壤正在形成,他对去年召开的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印象深刻。当时,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只要“一机在手”、“人在线上”,实现“电脑+人脑”的融合,就可以通过“创客”、“众筹”、“众包”等方式获取大量知识信息,对接众多创业投资,引爆无限创意创造。
目前,国内已经形成了以深圳、上海、北京为中心的三大创客生态圈。实际上,“创客”密集的北上广深等地政府已经注意到并开始重视这些来自民间的“科创”力量,并纷纷为其发展创造条件。例如,上海市提出“十二五”期间全市将建设100个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配备DIY实验设备的“社区创新屋”,鼓励普通市民开展创意和创新实践活动。
除了公共分享平台,对于“创客”们来说,实现从“创客”到“创业”的转化,资金支持必不可少。
潘吴坦言,“刚开始企业注册时不算高新技术企业,因此没有税收优惠,很多优惠政策也不适合创客,但随着国家对民间创新力量的发现和重视,政策慢慢有调整了,现在我们去海外参展,很多费用都可以补贴。2014年下半年开始,(深圳)科创委开始向柴火提供补贴,把柴火定义为孵化器,针对孵化器就有专项的资金支持。”
对于创客而言,创意作为专利转让或被天使投资公司相中投入产品化生产,是最好的归宿。创客的转型,用“自生产”改变着传统制造商品的方式。在欧美,由创意到孵化的体系已比较成熟,但在国内,潘吴们的探索仍处于初创摸索阶段。
海尔:打造开放的创业平台
“时代列车转入一个新的轨道,‘零距离’、‘去中心化’、‘分布式’的互联网思维把我们带进一个充满生机与挑战的人人时代,一个人人创客的时代。”2014年岁末,海尔集团的精神领袖张瑞敏句句铿锵,展望着企业的未来。
如今,海尔的名字叫做“创客公地”。“海尔选择的是,从一个封闭的科层制企业,转型为一个开放的创业平台,从一个有围墙的花园,变为万千物种自演进的生态系统。”张瑞敏如是说。
基于张瑞敏“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用户个性化”的创新理念,今天,海尔的每一个细胞都在分裂、新生。小微正在海尔内部日渐成长,并且有的已经开始结出果实。
2014年12月,“空气魔方”在海尔互联网转型的“全员创客化”平台上诞生了。这个“小微”创造的新品,通过与81万用户进行交互沟通,然后从产品设计、研发到产品成型仅耗时6个月,到第8个月时,便实现了量产。
在海尔工作了22年的朱振学,从上海交大毕业后就进入了海尔,创造了海尔产品历史上多个第一:从第一台交流变频,第一台直流变频,到第一台自由组合的产品,以及海尔天樽、帝樽空调的结构设计和研发。如今,这名技术狂人,成为名副其实的创客。
海尔“空气魔方”的所有创意、基本功能、细节设计、名字、定价等,全部都是通过与用户不断交互出来的。朱振学称,通过海尔社区、海尔好空气APP、海尔空调官方微博及外部微信、微博、社区等平台,海尔了解了81万用户的需求,这才诞生了今天的“空气魔方”。
在“空气魔方”研发设计初期,如何将不同功能的几大模块连接在一起,一直困扰着团队。一个月多以后,经过不断与用户交互和利用互联网找方法,朱振学最终找到了解决方案——耦合连接。他立刻联系到了全国最好的耦合器生产企业,与其合作,将这项技术应用到“空气魔方”中。而这项技术的灵感就是源于网友们的启发。
目前,在海尔,像朱振学这样自主经营的“小微”有200多个,并且已经有不少产品成功落地。每周、每个月,无论是在海尔集团内部还是小微平台上,都会定期举行经验分享会,不断地有“小微”分享他们与用户交互的宝贵经验。
这样就摆脱了原先的产品思维,转而全流程地都在以用户思维做产品。所有的节点,都要在第一时间开展工作,并且实时围绕用户进行交互。整个开发过程实际上就是用户全流程参与的过程。实际上用户的角色,从原来的购买者变成了全流程参与设计者。
传统制造业关注产品开发出来后能卖多少台。而海尔关注的是,用户的流量(反映着用户关注度)到底是多少。当一个产品有了用户流量,实现销售就会水到渠成。同时现有流量和销售还会促进产品的升级、迭代,因为在持续与用户的交互过程中,“小微”可以不断通过用户反馈去改进。
不仅如此,海尔对“小微”的考核也都是以用户为中心的。甚至,“员工创客化”以后,海尔已没有内外部之分。外部优秀的创业者,如果有创客梦想,同样可以加入到海尔。对于完全从外部引入的独立创客,他们可以在海尔的平台上做大,海尔将实行持股或利润分享。
正如张瑞敏所说,“海尔向社会开放供应链资源,每一个供应商和用户都可以参与到海尔全流程用户体验的价值创造。”由此以来,企业和员工之间的雇佣关系变成了一种新型的“平台+创客”的模式:企业不为员工发放固定收入,员工的收入都是自己挣的,成本也要自己负担。某种意义上讲,海尔好比一个“创业淘宝”,搭建的是一个共赢生态圈。
2015,寻找属于你的创客
事实上,把目光转向创客的大企业,并非只有海尔一家。2014年10月14日,阿里在北京宣布无线开放战略,启动“百川计划”。该计划中,阿里将分享阿里无线资源,重点从技术、商业、数据等方面为移动开发者提供基础设施服务,目标是构建“云+端”的移动时代商业生态。
加入百川计划后,APP开发团队甚至不需要CTO(精通技术的人),只需要有产品经理(有概念、有想法的人),有思路、有想法就能迅速开发成长出一款优秀的APP。对于初创阶段的开发者,百川所提供的技术支持将让APP开发周期最快节省一半,从而技术成本也将大大降低。此外,除了开放的商业数据,阿里还将提供电商服务能力,助力开发者完成APP商业模式的架构,授权其实现淘宝账号登陆,接入阿里交易体系,打通商品推广交易支付、后台管理的全链条。
可以想象,通过百川计划,阿里把任何加入的APP都变成了自己的“终端”,而自己则专心经营“云端”为“终端”提供共享服务,再通过“终端”的繁荣导入数据,壮大“云端”。尽管没有声称自己是“创客平台”,但阿里却为创客们提供了线上支持。创客们则可以“有点子就能(线上)创业”。
近两年来,英特尔在一系列创客活动上频频出手,让更多愿意提供想法和创意的人得到施展的机会。在2014年5-10月举办的“中美创客大赛”上,英特尔联合高校资源在国内掀起一股创客热潮,期间有许多创客通过此活动亮出“佳作”。
在英特尔研究院,“创客工坊”现已有上百号人,这些人可以带着自己的兴趣做项目,当创客的项目取得一定成果后,即可获得英特尔颁发的“认可奖”。
“培养创客的重要手段,一是激励他们持续地做下去,热度不减;二是让别人能看到,他们所做的创新能够得到认可;三是创建开放平台,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成就更多的创客。“这种机制放到任何一个公司都同样适用。”英特尔中国研究院总监宋继强说。
而2014年4月,富士康则投资建立了一个专门为创客服务的工厂——InnoConn,能够为创客生产个性化产品,且没有数量下限。
在人人当创客的风潮下,把个体化的创新能量引入企业,正在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创客时代,只有融合、创新和分享,才能加速梦想与现实零距离地实现。创客有非常好的创意,但很多缺乏产品知识、制造能力,企业与创客“结盟”无疑是个好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