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需坚持五个原则

2015-09-10 07:22程云蕾
人民论坛 2015年5期
关键词:社会秩序实事求是党的领导

程云蕾

【摘要】十八届三中全会为中国未来发展绘制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再次吹响了中国新一轮改革的号角,为中国走向新的发展奠定了政策上的支撑。全面深化改革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势,必须坚持和执行。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做到有秩序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革。

【关键词】党的领导 实事求是 以人为本 可持续发展 社会秩序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2013年11月9日~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为中国绘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预示中国进入了第二轮全面大改革时代。

改革是一场革命,革命带来的结果是双向的,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成功固然是好事,但是也不能因为害怕失败就固步自封,停滞不前,要把改革看成是一件很重要而必须做的事。当下,《决定》的公布,更显示出党中央全面推进改革的决心和信心,也看到了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希望。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中,只要我们把这些核心问题和原则问题处理好、把握好,就会有一个很好的结果。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始终坚持好党的领导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在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天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些成功的经验,我们都必须长期坚持,那些失败的教训,我们也必须牢记。其中最重要的经验就是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继续走改革开放之路,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继续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始终确保改革的正确方向。因此,坚持党的领导对于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一轮改革事业成败。

在社会变革进程中,任何一项重大的社会改革,都是有组织的活动,都需要有一个领导核心。当下全面深化改革对我国未来的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决定着中国的成功或失败,同样需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必须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种领导是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这种保证不是依靠行政权力来实现的,而是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尤其是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来实现的。当然,从历史上看,党的领导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实现党的领导作用的具体形式和方法也不一样。但是,无论什么样的客观环境,党的领导核心就是要抓好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这是我们始终必须坚持的。

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就是要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坚持党的最高领导权,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各个层面上,都应处于核心的领导地位。确立了这样的地位,就会使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路线能够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得到切实的贯彻和落实。确立了这样的地位,就会使中央和地方的权力以及经济、社会、军事、司法等各个领域的权力能够得到有效的把控,最终会使我们的深化改革走对路,不走错路,不走老路。

坚持党的思想领导就是要统一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认可进而支持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路线,形成“改革就有出路,不改革就是死路”的共同意识。毛泽东曾经指出:“没有统一的思想,就没有统一行动。”一个正确的决策出台后,加强学习、宣讲、教育就显得迫切必要。因此,要对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行全面宣讲,对《决定》的主要内涵进行系统分析。要把全会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讲全、讲透、讲实,要把《决定》中提出的改革新内涵、新要求讲清楚、讲明白、讲正确,让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一看就理解、一听就领会、一改就支持,从而达到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汇聚起深化改革的强大正能量。

坚持党的组织领导就是要组织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各项深化改革工作,要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参与并引领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到新一轮改革浪潮中,成为新一轮改革的支持者。新一轮改革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诸多方面,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每一步改革的深化都牵动着群众的神经。因此,我们要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决策上来,更要把广大人民群众的行动引领到全面深化改革的步调上来,注重统筹协调,落实领导责任,坚定不移实现中央改革决策部署。要善于发动群众,让广大人民群众在推进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发挥出团队合力。要积极鼓励群众,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大胆创新,勇敢探索。要重视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建立有利于集聚人才的体制机制,增强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的组织领导可以保证全面深化改革每一步都不会落空。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这里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我们的基本国情出发,从我国的社会现实出发,从我国当前的社会发展规律出发,并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就要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每一届三中全会改革政策出台之前,进行广泛地实地调研是重要内容。十六届三中全会文件起草前,胡锦涛等中央政治局常委就分赴全国各地调查研究。同时还专门邀请了20多个部委围绕文件涉及到的各项问题,展开了历时两个多月的专题调研。十七届三中全会则将调研提到更高的位置。起草小组成立后即分成了7个调研组,分赴内蒙古、黑龙江等12个省区进行实地调研,广泛召开座谈会,多方听取不同层次、类型的干部、专家学者和基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还委托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在全国各地开展调研工作,要求这些机关部门都要提交相应的专题调研报告。十八屆三中全会《决定》诞生之前,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足迹遍及大江南北,遍及社区、乡村、企业、学校。同时,中共中央还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等各级政府,向中央和国家机关、解放军部队和各人民团体发出通知,征求大家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意见和建议。在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从上到下、自下而上,大量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意见和建议从全国各地不断地汇集到北京来,反映到党中央。正因为有了这样深入的调查研究,每一个《决定》都在推动着中国的发展。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就要全面把握好客观实际。正确地把握客观实际,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是我们做好各项改革工作的基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共16个部分、60条、300多项改革举措,这些改革措施都在我们的生活范畴里,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国家的发展政策。具体涉及到放开“单独二胎”、延迟退休、高考减科目、废止劳教制度、取消以药补医、推行房地产税、完善城管执法体制,在理论上有了一些突破,也将使改革走在新的实践道路上。这些改革政策都是党和政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当下中国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周致的研判,对影响民生的各项政策进行了全面的研究,结合国内外的改革经验和教训,对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提出的改革计划。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有了这样对现实情况的正确分析,今后的改革才会一步一步走的踏实和坚决。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告中,明确指出了广大人民群众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主体力量。要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来推动各项改革,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所有的改革都会变得没有基础,难以实现。要充分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尊重人的全面发展,始终做到以人为本。

改革要获得成功,就要关注和改善民生,这就是说改革的主题必须是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因为改革必然会涉及到人民切身利害的问题,会出现许多利益的调整和再分配。会影响到成亿人的生活,要把改革看成是一件造福世代的大事。把人作为主体,我们的改革就会把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会心中有民,就会把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生活问题、工作问题以及各种利益问题放在心上,想方设法去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去满足人民群众的各种需求,这样的全面深化改革必将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尊重和支持,这样的发展成果将会更好地惠及到全体人民。

改革要取得成功,就要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当下的深化改革就没有了前进的动力;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性,我们的改革就会“冷场”,就会淡化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因此,在全面推進深化改革过程中,要重视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性和积极性,要培养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深化改革的兴趣和感情,要让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改革就是革命”、“改革才有机会”的意识,认同改革,支持改革。

深化改革还须做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有的改革都要以人为本的,所有的发展都应该是以人为本的发展。改革是要关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更要关注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能给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带来什么变化,会给民生的改善带来什么益处。如果我们的改革和发展得不到人民的回应,这样的改革和发展也同样会失去意义,也不可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

自1978年我们党果断决定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中国取得了全方位的进步,五位一体发展的新常态正在显现,广大人民也正在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幸福生活。但是,改革开放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尤其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这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变得更为突出,迫切需要改革,我们的改革已进入深水区。

进入深水区后,我们党又果断决定全面深化改革,掀起了新一轮改革浪潮。这是党对当前发展中所面临的矛盾和困难有了充分的认识,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继续深化改革,改革也是解决很多问题的有效方法。因此,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继续推进国家事业的大发展,继续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这篇大文章。

深化改革必须坚持把发展尤其是可持续发展放在第一位的,所有改革的内容、形式、措施和具体方法都必须遵循这一原则,正如党的《决定》中所强调的,全面深化改革一定要顾及到我国的基本国情,我们最大的国情就是我国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依然需要加快改革,需要通过改革来解决我国所有的问题和困难,需要通过改革来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离开了发展这个目标,我们所有的改革就变得毫无意义,甚至会造成社会动荡,破坏了社会稳定。

改革促进发展,良好的发展又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我们今天的改革不仅着眼于当下的经济社会发展,更要着眼于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把深化改革作为一项战略来规划实施。我们今天的发展既要满足当代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的需求,也要满足未来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的需要,做到近景目标和远景追求相统一,绝不能干急功近利的事情,深化改革应该是注重长远发展的改革,应该是注重社会、经济、文化、资源、环境、生活等各方面协调发展的改革。所以说,改革在保障当代人权利的同时,也要顾及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要深谋远虑,绝不能去破坏后来人生存和发展的权利,这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可持续性原则。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始终做到有秩序

1987年3月8日,邓小平在会见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总统姆维尼时谈话中多次提到要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要将改革开放继续进行下去。并着重强调了保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对于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归纳起来就是要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因此,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我们需要一个安定的环境,我们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社会状况,以便进行改革和建设。

这里强调的秩序是指社会秩序,要求社会具有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状态。具体就是要求人们在日常社会生活中能够遵守相应的规章制度、法律规范和道德要求,所有的行为和行动都需要控制在一个有序、平衡的动态范围里。在中国古代,就有很多著名的思想家曾经提出过自己的治国理念,强调社会的有序状态和社会秩序的维护与巩固,反对破坏社会秩序,反对社会进入无序的状态。在西方,16世纪英国哲学家T·霍布斯提出了社会契约论,强调通过相互缔结契约,形成有效的社会秩序。可见,社会秩序在东西方社会都是人们关注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

做到有秩序,首先要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一个旗帜问题和道路问题。旗帜是党的事业发展方向,道路是党的生命,坚持好旗帜问题就会确保国家的发展方向不会改变,改革的方向不会改变,发展的目标不会改变。坚持好道路问题,我们党的事业就会生机勃勃,充满活力。旗帜不倒,道路不变,人心就不会动摇,思想也不会乱,这对于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作用。

做到有秩序,其次要在经济、政治、劳动、伦理道德和社会日常生活等诸多方面建立相关的社会规范和规则,要从实际出发,及时根据时代的发展要求制定一些新的制度和法律,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和法律体系。这些规范和规则的稳定,这些制度体系和法律体系的建立,对稳定社会秩序会起到决定性作用,会使我们的改革在一个规范的框架内良性运行,不会越轨。

做到有秩序,最后要将深化改革能够继续进行下去,不能因为害怕深化改革带来的诸多影响就去延缓改革的步伐,这样做的后果反而会阻碍经济社会的发展,会引起一些社会矛盾。只要是有秩序的改革,我们可以坚持。可以通过改革来改变国家发展中出现的一些弊端和问题,来实现国家和社会的健康发展。中国不能乱哄哄的,只有在安定团结的局面下搞建设才有出路,只有在有秩序的社会状态下全面深化改革才变得可行,才会最后取得成效。所以说,有秩序才会有力量。

改革本来就是一个很大的试验,经济体制改革就是最大的试验,我们有了试验的成果和经验。正是有了这些成果和经验,为我们现在继续推进深入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我们千万不能丢弃。也不能因为有了些经验就自以为是,看不到改革的困难和风险,要先从一两件要事上着手,不能一下子全面铺开,要有战略规划和蓝图,要有领导有秩序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这是务必牢记的。改革确实是一场革命,我们要把改革当作一种革命。有了这种理念,我们才会重视改革,才会理解改革,才会支持改革。这样的民族才会有希望,民众才会有期待。

(作者为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责编 /张晓

猜你喜欢
社会秩序实事求是党的领导
坚持实事求是与党性原则的统一
科技看百年
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及对策
刑法中意志自由论之提倡
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视域下我国社会秩序危机及其重建研究
民间社会规范对社区秩序的构建意义
朱景文: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
张荣臣:党的领导是最根本的保证
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