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自己开庭

2015-09-10 07:22李景阳
新湘评论·下半月 2015年7期
关键词:朵夫开庭脊髓

李景阳

托尔斯泰笔下的那个聂赫留朵夫,就开过我说的这个“内心的道德法庭”。并无外界的“所视”和“所指”,这个贵族青年自己就“良心发现”了,于是去向一个被他抛弃而后沦为妓女的玛丝洛娃表示忏悔。

“内心的道德法庭”,或许就是这样一种自责自省的机制,当自己准备做或已经做了“缺德”的事情时,有一种“扪心自问”,进而知戒、知悔、知耻。

“道德法庭”是个比喻的说法,其实是指一种舆论力量,社会谴责仿佛就是一种审判,常说“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只要脸皮并非厚如鞋底的,总要惧于这种力量。

但我想,与其闹到“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地步,不如预先在自己的内心里开一个“道德法庭”。什么意思?就是:当某种欲望驱使自己要做一件不合情理甚至伤天害理的事情时,做一下自我反省,想一想——“该不该这样做?”“应该”还是“不该”,先在自己心中划定令行禁止的“法律条文”,再依“律”而行。“内心的道德法庭”发挥作用了,就可以避免诉诸社会的“道德法庭”。

托尔斯泰笔下的那个聂赫留朵夫,就开过我说的这个“内心的道德法庭”。并无外界的“所视”和“所指”,这个贵族青年自己就“良心发现”了,于是去向一个被他抛弃而后沦为妓女的玛丝洛娃表示忏悔。“内心的道德法庭”,或许就是这样一种自责自省的机制,当自己准备做或已经做了“缺德”的事情时,有一种“扪心自问”,进而知戒、知悔、知耻。

在当今的社会中,假如建立了普遍的道德自省,好多事故就很可能在发生前得到制止,好多不良的念头就很可能提前被“扪心自问”挡住了。比如制售“问题食品”和假酒假药假针剂的,制售者都明说自己不吃不用这东西,即明知有害,那么,为何还要将它们施加于自己的同类呢?这样的人尤其该在自己的内心开一个“道德法庭”。他们应当这样想:我宁愿要饭去,也不赚这黑心钱!可惜赚黑心钱的,都不曾有这种道德自省。于是,做亏心事的“脸不变色心不跳”,打假部门则忙个不迭。再说公务员。要是公务员心里摆正与纳税人的关系,晓得“吃着人民的小米”就该为人民鞠躬尽瘁。当个人贪欲作祟的时候,就想想“清正廉洁”四个大字,同时让“内心的道德法庭”开庭审判一下子,如此,大概就不至于闹到像有些公务员那样锒铛入狱的地步了。我曾天真地想,若我們的国民及官员的道德境界“提高一个档次”,法院也就不至于“门庭若市”了,搞“国际追逃”的,也不必夜以继日了罢?

当然我还要说,在自己内心“开庭审判”,那是很痛苦的。最好是不用“开庭”,就照着“应该”的原则自然而然地做下去。这时,用得上康德的一个著名概念——“道德律令”。这律令,可不是别人发出的,却是自己向自己发出的。当需要做出道德抉择时,自己的大脑就对自己下指示了。再进一步说,我认为接到大脑指示才做,这还不是最高境界。那命令或指示更应如从脊髓而来——人的肢体受到外界刺激的时候(比如针扎了一下),肢体做出反应是只经过脊髓而不经过大脑的,或说,脊髓不向大脑“汇报”,就直接下指令了。人的善行要是这么自然而然,那就真是“从善如流”了!这不难理解。听到溺水者的呼救,哪位奋勇入水救人的人,是先经过一番理性的思考或先背了一条“语录”呢?刻不容缓,本性使然而已。善,早已融化在他的血液中。

但在“道德学步”的阶段,在从善还不能“如流”的时节,“内心的道德法庭”还得时时“开庭”的。时时地让自己内心起一回“自省”的波澜,搞点并不轻松的“吾日三省吾身”,总会有助于自身的道德完善和社会的道德提升的!

猜你喜欢
朵夫开庭脊髓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聂赫留朵夫羞愧中的利他性与利己性
聂赫留朵夫羞愧中的利他性与利己性
——《复活(节选)》中的人性理想寻找
李斯特与贝森朵夫
仲裁庭开庭应提前多长时间通知当事人?
6.什么是开庭笔录?
终于开庭
罗曼·罗兰为敬隐渔译《约翰·克里斯朵夫》在中国发表的题词:《若望·克里斯朵夫向中国的弟兄们宣言》
姜黄素对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二审劳动争议案件中的非正式开庭现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