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文艺发展为了人民、文艺发展依靠人民、文艺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文艺创作生产硕果累累,群众文艺活动遍地开花,文艺惠民服务蔚然成风。
让人民群众当文艺的“衣食父母”。一方面,我们坚持完成“规定动作”不落后,实现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近年来,湖南省积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农家书屋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数字电影放映、“演艺惠民、送戏下乡”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每年送戏下乡万余场,送电影下乡50万场。同时,组织创作生产了电影《毛泽东与齐白石》《爸爸去哪儿》,电视剧《毛泽东》《长沙保卫战》,戏剧《谭嗣同》《人狼同舞》,小说《爱历元年》《活着之上》,电视文艺节目《我是歌手》《变形计》等一大批优秀文艺作品。
另一方面,我们坚持推出“自选动作”不间断。重点保障基层和特殊人群文化权益,满足人民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文化需求。举办了送文化进万家、“雅韵三湘”高雅艺术普及计划、湖南艺术节等活动,搭建了“欢乐潇湘”群众文化活动,“锦绣潇湘”原创旅游歌曲大赛、旅游摄影大赛等平台,丰富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各个市州也纷纷策划推出本土特色的文艺惠民活动。如长沙的“好戏天天演”、衡阳的“周末百姓剧场”、岳阳的“一元剧场”,就备受群众喜爱和好评。
让人民群众当文艺的“源头活水”。一方面,湖南省重点引导创作表现人民、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强烈艺术感染力的精品力作。比如,电视剧《毛泽东》将毛泽东还原为一个普通农家子弟,一个心系国家和民族,与人民血肉相连,富有真情大爱的活生生的人,反映出人民领袖与人民心连心。湘剧《月亮粑粑》、花鼓戏《我叫马翠花》等反映人民群众身边故事的作品正在创排中。另一方面,湖南省文艺界广泛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如省文联今年将组织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我们的中国梦”为主题的系列采风创作活动,推动采风创作常态化。省作協将组织作家深入基层,深度采写,创作一批重点作品,并引导作家在基层建立自己的联系点,体验生活、了解社情民意,寻找文学创作的源头活水。
让人民群众当文艺的“真正主角”。一是让活动平台“火起来”。湖南组织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发动最广泛、群众参与面最广的“欢乐潇湘”群众文艺会演。活动坚持“群众当演员,草根当明星”的特色,为群众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群众自创、自编、自演、自赏,两年共演出18000余场,参演演员120多万人,观众2000多万人次。二是让民办文艺团体“多起来”。湖南通过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政策,扶持创作,辅导培训等措施,引导和扶持民办文艺团体发展。目前全省有民办文艺团体两万多个,他们常年活跃在基层,不仅自娱自乐,而且为群众婚丧嫁娶等活动助兴,是公办文化的有益补充。比如常德市有民办文艺团体2000多个,仅桃源县漳江镇民办文艺团体就有39个,参演人员达966人。三是让文艺志愿活动“热起来”。湖南广泛动员文艺工作者和文艺爱好者,向基层群众提供文艺志愿服务。省文化厅组织成立了文化志愿服务总队,发展县级以上文化志愿服务组织机构724个,全省文化志愿者注册人数达71047人。省文联组织成立了湖南省文艺志愿者协会,各市州也纷纷组建文艺志愿者协会。
让人民群众当文艺的“最终评判”。湖南省着力创新文艺的评价、评奖方式,探索建立群众评价、专家评价和市场检验相统一的评价体系,确保既受群众喜欢又内容健康的作品不断涌现。比如,今年湖南省就面向全国选拔了首批10名观众评委进入省舞台艺术评委库,“舞台作品百姓说了算”。又比如,“欢乐潇湘”群众文艺会演活动、“锦绣潇湘”原创旅游歌曲大赛等活动还设置了网民参与投票评选环节,第五届湖南艺术节优秀作品评选还将纳入基层评委和群众评委,确保评选出真正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好作品。
(执笔:刘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