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雯雯
【摘要】《小时代》电影的上映,引发了微博平台一次大规模的论战,大量网友参与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大V“鹦鹉史航”与郭敬明粉丝之间的一场论战。本文以此次论战为例,对在娱乐时代的当下,微博线上交流蓬勃发展的基础上,对粉丝文化在微博上所爆发出的不理智、盲目、个体人格丧失,以及盲目拥护导致偶像外界形象“逆崩塌”的种种情况进行再思考。
【关键词】新媒体粉丝文化形象逆崩塌
当下作为娱乐的大繁荣时期,追星已经司空见惯,粉丝作为社会群体中不能忽视的力量愈发的壮大。尤其是凭借新媒体平台,粉丝们的追星举动又有了新的动态和特点,同时粉丝文化在以微博为传播平台的情况下有了新的走向与异变。随着郭敬明的作品《小时代》的热映,微博上掀起了一次由顶郭粉丝与倒郭大V“鹦鹉史航”为首的论战。
粉丝群是由一批对明星有狂热爱好的人组成的集合体,他们以对同一个或多个明星的狂热喜愛为连接的情感基础,在此基础上采取了一系列以拥护偶像表达自己喜爱之情的相关行动。网络粉丝文化是指粉丝在网络环境中,对由崇拜和追捧的心理造成的文化消费并由此发生的为了自己喜爱的对象过度消费和付出无常劳动时间的总和。①
本文主要采取文本分析和观察法,以微博上的此次论战为切入点,初步剖析粉丝文化在新媒体格局下的走向和异变,在这个娱乐至上的时代背景下,在新媒体为载体的基础上对于此次论战中粉丝文化所爆出的种种非理智现象进行分析,对其产生的原因及影响进行深入思考,以及提出设想。
一、微博上演“言语霸权”——“抱团发声”与“逆鳞被压制”的粉丝文化新走向和异变
自从微博代替博客成为人们观点的发声器,粉丝群体作为娱乐时代的潮流人群,开始进军新媒体,明星粉丝团的专门微博用户开始大量涌现。
2013年暑期,随着郭敬明导演的《小时代》火热上映,网上关于《小时代》讨论成为焦点,从上映之日2013年6月27日到7月3日,一直都是新浪微博的搜索热词。粉丝群体的情绪化举动是对偶像狂热喜爱的情感外泄,大V“鹦鹉史航”在2013年6月28日早上8点11分发的一条微博成为了论战的导火素,原微博说“……导演把关把得好,全片没有出现一个演技派……”这条微博一出,网上立刻掀起轩然大波,而“鹦鹉史航”立即也成为了郭敬明粉丝炮轰的对象,随后评论中指责和谩骂如潮水袭来。截止到10月29日原微博被点赞4804次,转发27241次,评论13861次,评论页数高达694页。
虽说微博是自媒体发声的平台,但是它同时也成了粉丝群体的一个发声平台。“群体就是优势,数量上的强大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势不可挡,任何障碍型的存在根本不可能出现在群体意识之中,即使有,那也是对他们这一群体充满敌意的挑衅。”②粉丝群体对于捍卫偶像是不惜一切代价的,在虚拟的网络上,他们由一个个匿名的个人集结成为群体,形成庞大的舆论力量,一旦发现“风吹草动”,就毫不犹豫的使用“言语霸权”,对“逆鳞”的声音进行压制打击,直至其自动“噤音”。凡是对他们崇拜的偶像持不同意见的声音,都会被视为敌意。此次论战中,大V“鹦鹉史航”开始还对郭敬明粉丝群攻从容地“舌战群儒”,没过多久便疲于应付,进而选择“噤音”。
粉丝文化在新媒体平台出现了新的走向和异变。微博上的大V都是有着真实社会身份与影响力的个人或团体,微博平台给了粉丝群体的个人直接向大V叫板的权利,使他们单纯的受传者身份经历了彻底颠覆。
二、粉丝文化的自我固守与排他性的加强
粉丝文化的核心就是一切行为都要围绕狂热崇拜的明星开展,所有与此无关的信息他们毫不关心,他们有统一的身份标识,统一的行动思想。他们基本上很少与外界交流,自我固守在自己的圈子里,就在微博上也是一样。
此次参与论战的郭敬明粉丝很多在评论中都使用了“我们小四”的称呼,“小四”是郭敬明的粉丝对郭敬明的昵称,很明显把自己和除同好以外的一群人都划分开来,形成二元身份对立。首先是文化身份定位的自我固守和排他性,粉丝文化是一个核心内容极端封闭的文化,粉丝们关心的是围绕某个明星所有情况,除非偶像本身遭到颠覆,粉丝群体被瓦解。
此次论战中,郭敬明的粉丝在与大V“鹦鹉史航”的论战中,时刻透露着粉丝文化的自我固守和排他性的信号。如微博用户“爱穿红色高跟鞋的女孩”在与大V“鹦鹉史航”的论战中发言“把粉丝称为脑残!你简直侮辱我们每个爱小时代的人!忘了告诉你,你永远也不会这样的铁杆粉丝!!”微博用户“YOLOOO”发言“这就是为什么郭敬明现在在家里数钱,你却只能在微博上数粉丝”诸如此类的评论使我们看到,大V“鹦鹉史航”所代表的是主流文化,主流文化与粉丝文化出现的矛盾与对立日渐凸显。在主流文化看来,一定程度上的这种非意识形态能够暂时让粉丝脱离社会主体的角色,但是如果超过一定程度,粉丝的专属领域就会无限扩大,也就有可能消解主文化的中心意识形态的能量,从而导致主文化同粉丝文化的矛盾。③
微博上,粉丝文化的自我固守与排他性被推到了前台,过去传统媒体粉丝文化发出的声音非常弱小,除非是通过娱乐版报纸或者电视的娱乐节目才有机会窥见。在传统媒体当道之时,偶像明星都是站在前台的,而他们的粉丝是位于后台的,于此并行的粉丝文化为外界知之甚少。网络时代的到来,粉丝们开始利用微博加强自身文化的展示和宣传,同时也告诉外界他们自己的“文化自留地”,是一块不容外人说道的“乌托邦”。粉丝文化是独立于主流文化外的新秀,个体在粉丝群体之中会自行把自己的主要社会身份标签替换下,同时被暂时收起来的还有与主要社会身份相一致的主流文化下的价值观、交往规范等。
粉丝文化有自己的一套模糊的规范和运行法则,很多时候,它和主流文化是相逆且不兼容。粉丝文化是一种被粉丝悉心培育的“温室文化”,他们对于与主流文化相对抗、相矛盾的情况并不担忧,反而认为其是位于先锋地位的潮流文化,外人不懂是因为“他们老了”。微博上粉丝文化不断发声对抗主流文化以及其他一切文化的质疑,不得不说粉丝文化的自我固守和排他性被史无前例的强化了。由于微博传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个体的匿名性与传播的公开性,话语权的回归,让本来游走于边缘文化的粉丝文化,在微博这个信息平台上第一时间筑起防止他人来犯的文化壁垒,只娱己不娱人的宗旨,让粉丝文化成为一种圈子文化。
三、盲目拥护偶像形象,偶像外界形象“逆崩塌”
就此次论战郭敬明粉丝极其情绪化、不理智的观点表达,让微博上的文本表达在众多的围观群体眼前表现得幼稚、浅薄甚至是粗俗。
当大V“鹦鹉史航”与郭敬明的粉丝群体进行论战的时候,郭敬明粉丝一边倒的侮辱性攻击型言论,作为大V且是剧作家、书评人的“鹦鹉史航”耐心的一一予以还击,且并没有使用侮辱性字眼,是有礼有节的回评,引起了不少围观网友的支持和力顶。郭敬明的粉丝群体据调查,多数年龄都在20岁左右,均是标准的90后,众多郭敬明粉丝在与大V“鹦鹉史航”的论战中多次使用“老不死的”,不雅侮辱性的言论看似气势逼人,在更多的围观网友看来,反而是一群不懂事的“熊孩子”在“寻衅滋事”,同时对90后价值观产生质疑,以及对于郭敬明本身拜金的腐化价值观予以有力的抨击。此时我们看到粉丝群体的回击是那样的单薄,他们更多采取的手段是谩骂以及“你不懂得,你老了,我就是脑残粉!有本事来骂我啊……”那种虚张声势的蛮横似乎成为了粉丝群体的特权,更成了他们四面楚歌的原因。粉丝群体的盲目发声,不仅没能有效的维护偶像的形象,反而对于偶像以及自身群体形象起到一种消解作用,导致偶像外界形象的“逆崩塌”。通过观察郭敬明粉丝的发言,可以发现很多过激的言论引起了围观网民对整个粉丝群体以及郭敬明形象分的下滑。一些围观网民直接将批评转向了郭敬明,以及郭敬明为核心的郭派粉丝文化,其中过半数的人表示对于郭敬明的《小时代》不认可,对郭敬明以及他的粉丝群没有丝毫的好感,甚至是反感。
在微博这个虚拟的平台,对一个人或者一个群体的评价,往往要通过他发表的微博或者回复的评论,语言的文本符号几乎成了一个人、一个群体在外界看来形象建构的关键性符号,尤其是很多一般非粉丝网民对于某一粉丝群体或者某一明星不甚了解的时候,粉丝群体的相关发言就会成为其他网民了解这个群体以及这个明星的初步印象构成的主要途径,而粉丝群体对于微博赋予的言话语权,似乎并不知道如何正确有效的使用,一种盲从和愚忠成了错误方向的引路人,让粉丝群体在微薄的使用上陷入迷雾之中,可能费劲心力,得到的效果和预想的却是背道而驰。
结语
通过此次微博论战,微博上的粉丝文化以粉丝群体所表现出新的走向和异变,无论是“言论霸权”在微博上的扩张蔓延,导致“抱团发声”与“逆鳞被压制”情况的出现,还是粉丝文化自我固守和排他性的增强,又或是最终在粉丝盲目拥护下偶像外界形象的“逆崩塌”的种种现象,使我们反省,微博在为人人创造发声机会的同时,粉丝群体凭借群体发声的优势,让粉丝文化在微博平台上出现了种种不和谐的发展新走向,这让我们忧虑。观其原因,一是微博平台缺少专业把关人,很多言论的发表没有经过相关的人员的审核;二是粉丝文化的最主要的粉丝群体内部缺少监督和把关,粉丝群体是易被情绪化感染的人群,但是在微博平台上粉丝群体没有一个有效的管理系统机制,粉丝们集合成群体四处口诛笔伐,让本来就喧嚣的微博平台更加混乱无序。但我们同时也要相信,现在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这一点,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是从乱序走向规制的,所以基于粉丝文化在微博上积极发展的良好情势,粉丝群体会渐渐学会正确利用新媒体的传播优势,让自身文化走向良性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①蔡琪,《粉丝型受众分析》[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2):36-41
②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M].新世界出版社,2011:29
③赵倩,《近十年中国粉丝文化研究》[D].新疆大学,2012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學院)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