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超
2015年7月5日,作为首届世界华侨华人工商大会的分会,“2015侨商北京洽谈会暨世界华侨华人工商大会北京行”(简称“侨洽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全球53个国家和地区的150余名海外侨商和150余名在京企业代表嘉宾参会。本届“侨洽会”由北京市政府侨务办公室、北京市商务委、北京市国资委等8家单位共同主办。
北京市副市长程红在开幕式上说,华侨华人一直在促进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作用,与北京携手经历了2008奥运会的筹备、承办,现在又全力助推北京-张家口申办冬奥,同时也一直是北京深化改革开放的一支重要力量。
程红介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海外华商在京投资兴业,北京市委、市政府为顺应侨胞在京发展愿望,着力规划建设“世界华商中心”“世界侨商总部聚集区”“世界侨商创新中心”三个中心,及筹办“侨商银行”,吸引更多华商企业向北京聚集,为海外华商在京发展提供商机。
程红表示,侨商北京洽谈会旨在面向全球华侨华人展示、推介北京发展机遇,推动共赢合作。自2010年开办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五届。其核心是让首都优势与侨务资源优势相结合,实现互利共赢。让更多北京创造和北京特色“走出去”,让侨商在京业务更好发展,相互促进,共同提升。
程红称,本届侨洽会与首届世界华侨华人工商大会结合,旨在更好地促进侨务资源与首都资源的合作,共同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
在“企业走出去”专场推介洽谈会上,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汽集团)、北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控集团)、首钢总公司、林德国际物流集团、中法经济贸易合作区、老字号企业内联升先后介绍了企业海外市场开发需求、企业“走出去”战略,北京传统文化产品及其对外贸易优势。与会的海外侨商非常关注,纷纷表示希望能与之相关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并且对中国企业“走出去”提出了建议。
随着中国企业的持续发展与全球竞争格局的形成,“走出去”成为中国企业的必然选择。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达1029亿美元,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同比增长14.1%,继续保持世界第三位。
在“企业走出去”专场推介会上,北汽集团副董事长卫华诚介绍了该集团海外事业的发展情况。他说:“北汽集团的海外事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在过去近20年的较快发展中,自主品牌的北京汽车、北汽福田、昌河汽车以及海纳川零部件都有较好的成功经验。2013年6月成立北京汽车国际发展有限公司,专项负责北汽集团的海外业务。北汽集团已在海外十余个国家建有生产基地。在2014年7月发布的《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中,北汽集团排名第248位。2014年12月19日,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于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正式上市。北汽股份是在香港首发上市融资额最高的中资汽车制造商,也是在香港首发上市融资额最高的北京市属国有企业。”
关于北汽集团未来的国际化战略,卫华诚说,北汽集团将以差异化的竞争策略以及卓越的全球整合和运营能力,在整体布局和规划的前提下,有重点、有计划地逐步突破。
据悉,2015年北汽将加大海外销售服务网络的建设力度,北汽国际在海外的网点建设总量要达到103家。“当前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合资合作仍是北汽集团发展的主要支撑力。北汽必须加快‘走出去’的步伐,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建设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北汽’”。卫华诚充满信心地说。
而北控集团为落实“走出去”战略,近年来一直积极跟踪海外市场,并已经在多个项目上取得一定的突破,北控集团总经理助理杨治昌举例,如马来西亚潘岱第二污水处理厂项目、葡萄牙水务资产收购项目、印度尼西亚棉兰供水BOT项目、台湾污水下水道项目、新加坡新生水项目等,总水处理规模达70万吨/日,总投资约为38亿元人民币。
杨治昌说,北控集团将在海外市场的发展中寻求更多机会,投资建设磁悬浮,城市地铁、轻轨,低地板有轨电车等项目,同时提供车辆制造、维修等服务。他期望,在海外的华侨华人能够给予更多有益的帮助。
在侨洽会现场,卫华诚、杨治昌被许多侨商包围。一位来自德国的侨商带来了自己公司生产的汽车配件向卫华诚推介。来自荷兰的侨商吴杰申,则对北控集团的轻轨项目颇感兴趣。他说,这是他第一次参加侨洽会,不虚此行,这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可以实现国内企业和侨资企业的对接,让大家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专家分析,通过“走出去”,中国企业不仅可以获得国际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市场、整合产业链等资源,还能获得财务投资收益,同时能够提升中国产业竞争力。
作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典型代表,林德国际物流集团是中国最早“走出去”的国际物流企业,2007年成功进行跨国并购独资拥有德国帕希姆国际机场及附属850公顷土地保税经济合作区。林德物流集团董事长庞玉良说,他们致力于以机场为依托,建设供应链集成体系和贸易便利化平台。为进出口企业提供跨境电商、海外仓、保税仓储直销、整合物流、供应链金融等服务,帮助中国企业更快、更好地实现“买全球卖全球”的目标。
他解释说,通过国际物流模式整合创新,林德国际物流集团首创国际物流“铁、空、海”多式联运,以较低成本的铁路运输将国内货物集结至乌鲁木齐,再以航空货物包机运抵德国帕希姆国际机场,不但覆盖欧洲大陆,还通过汉堡港与海运联运辐射非洲、南美等地区,在保证国际物流服务时效的前提下,大大降低了国际物流成本。“铁、空、海”多式联运正成为国际贸易中一条运力充足、经济高效的新丝绸之路,减轻了高油价对外贸企业带来的成本上升压力。
庞玉良称,林德国际物流集团搭建中欧保税区互联互通自由贸易区网络,打造“互联网+国际物流+国际贸易”帕希姆保税仓储直销跨境电商平台,促进国际贸易便利化。
庞玉良期望,华侨华人和中国企业借助林德国际物流平台,让更多的海外侨商“走进来”,中国企业“走出去”。
与林德国际物流集团相似,中法经贸合作区也旨在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搭建平台。
“中法经贸区定位为企业国际化服务平台,将为中国企业‘走出去’以及海外拓展提供包括土地、厂房、办公室以及注册设立、法律咨询、市场拓展、合作对接、金融服务在内的系统服务和解决方案。”中法经贸合作区项目总监张浩说,他诚挚欢迎有意向赴法的企业与中法经贸区携手合作。
张浩介绍,2013年,首创置业与法国地方政府签订土地协议,投资建设“中法经济贸易合作区(EUROSITY)”,位于巴黎南220公里的夏斗湖市。项目总占地470公顷,投资总额约20亿欧元,是中国第一个位于发达国家的大型综合型产业园区。
张浩进一步解释,中法经贸合作区主要分三部分:一是中法国际大学城,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其中教学楼9万平方米,学生公寓及配套6万平方米。园区建成后,容纳师生规模达到8000人左右,将成为中国高校最大海外基地和欧洲最大的高校群。大学城一期工程已基本完工,包括行政楼、教学楼、食堂以及200间学生宿舍。
二是创新研发园,定位于中法科技创新合作基地,将建高校实验室及科研机构集群、中法企业研发中心聚集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三是中欧商品博览园,依托中欧日益加深的外贸往来,打造中国产品走出去,欧洲产品引进来的中欧商品展览贸易平台。总体规模约4平方公里,硬件设施包括展示区,仓储区、行政办公区、售后服务区、休闲餐饮区。
目前,中法经贸合作区得到了中法两国政府的支持,法国夏斗湖市市长吉乐?阿夫贺认为中法两国的投资与贸易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和互补性,中法经贸区是国内有意“走出去”的企业一个很好的选择。
对国内的大多数企业来说,由于与境外市场直接接触的机会较少,信息较闭塞,因此虽然很多企业有“走出去”的愿望,但由于缺乏对境外市场情况的详细了解,无法付诸实施;一些已经“走出去”的企业也出现了因为不了解当地的法律法规和经营规范,导致海外项目进展不理想。
对此,泰国北京商会会长蔡荣庄分析道,很多在国内发展得很好的“走出去”企业,但在国外却频频失利。原因不外乎信息资源不通、人才支撑不足、联系渠道不畅、风险意识不强等。当地华侨华人熟悉住在国文化、市场体系和法律制度等,更接地气,应利用优势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前哨,为其“走出去”提供重要依托。
蔡荣庄告诉记者,他们已经办过几场以中国企业“走出去”和“一带一路”为主题的高端论坛,试图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答疑解惑,排除困难,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反响很好。
海外侨胞希望在国内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分享机会,实现“共赢”。来自美国的侨商张平呼吁,海外华侨华人可利用自身优势,组建法律、会计等各类中介机构或咨询机构,发挥“耳鼻喉舌”作用,为国内“走出去”企业提供翻译、投资顾问和税务顾问等服务,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我们走出去的策略是不错的,但对当地的情况不了解。还没有走出去以前,产品的质量和交货很重要。自我强大了才容易走出去,不然,着急走出去没有担保,受到的损害要花更长的时间来补救。” 张平说。
“‘企业出口’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产生样板工程。” 世茂集团董事局主席许荣茂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应首先对当地政治、法律、经济、人文情况有所了解。“中国企业可与当地企业或有华资背景的企业合作,加强对当地社会的了解。”
许荣茂指出,前期法律把控及税务把控对华商在海外发展异常重要。“拥有一个好的开始,中国企业才能在海外发展长远。”
“中国企业‘走出去’是潮流,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积极作用。”许荣茂称,“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先进产能在一些需要的地区得以扩展,对当地经济建设作出贡献,对当地税收、就业、社会和谐都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