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安波
李克强总理2015年7月1日在“富人俱乐部”—OECD总部发表了题为“聚焦发展共创繁荣”的主旨演讲,指出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当今世界经济深度融合的背景下,中国和发达国家可以塑造一种新型关系,重要一点就是国际产能和第三方合作。这一对外宣示开启了中国新型的对外经济合作模式。
中国与发达国家加强“国际产能合作”,重点为四大领域。
对接双方发展战略,在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上取得突破。如推动中国“一带一路”规划与欧盟“容克投资计划”对接,中欧这两大战略构想在诸多方面有较高的契合度和兼容性。此外,“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新工业法国”和“英国制造2050”等制造业振兴战略具有共同或相似目标。
以装备制造为重点,在第三方合作上取得突破。如中国企业在其他发展中国家开展产能合作项目,一方面需要发挥自身中端装备制造性价比高的优势,同时也需要采购和集成发达国家的先进设备。
面向产业投资需求,在金融合作上取得突破。中国有充裕的外汇储备和充分的意愿,可以多种金融合作方式参与欧洲的投资与发展;发达国家同样也可以金融合作方式分享中国的发展红利。
在提升贸易投资自由化水平上取得突破。本着互惠互利原则,稳妥处理好贸易摩擦等问题,中国与发达国家的贸易将更上层楼。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加强国际产能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将中国的生产能力与发展中国家的需求和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结合起来,不仅促进双方自身发展,也有利于共同推动更多的发展中国家进步,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
中国倡导的国际产能合作重点领域之一是“以装备制造为重点,在第三方合作上取得突破”。“第三方合作”是开放式合作,这一设想主要是将中国的巨大产能与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结合,联合开发第三方市场,推动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化进程,使处于工业化初期的发展中国家、处于工业化中期的中国和处于工业化高端水平甚至后工业化时代的发达国家实现三赢;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
目前,中法两国在第三方合作领域率先达成共识,两国在第三方国家开展核电合作已取得进展,还将在中非、东非等基础设施建设、安全、金融、能源、维和护航、医药卫生和教育培训等领域展开合作。2015年6月30日,中法两国总理见证双方签署《开发第三方市场合作协议》。鉴于中法过去诸多合作的成效大多表现良好,预计将激发更多发达国家参与第三方合作的积极性。
中国是号称“世界工厂”的制造业大国,在全球产业格局中处于中端,20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全球首位。如果将中国有比较优势的中端装备、生产能力和发达国家先进的高端装备技术集成起来,不仅可以适应有近60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需求,而且可以向全球市场提供更多的物美价廉的装备和产品。这是促进南北合作、南南合作的新途径,也是应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等全球性问题的有效方法。
对于众多处于工业化初期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国际产能合作将协助其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化进程和减少贫困,有利于其逐步走向繁荣。
对于发达国家而言,国际产能合作将有利于其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和节能环保设备的出口,有利于其再工业化进程。
对于中国而言,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可视为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升级版,是中国在发展新阶段适应新环境、以开放促发展的必由之路,既有利于缓解经济下行压力,也有利于优质富裕产能更有效地匹配国际市场,而且还有利于倒逼装备制造等产业升级。
当然,中国也清醒地认识到在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的道路上还存在许多困难与障碍,必须提升具有激励兼容、真实信息揭示和资源优化配置特征的机制设计能力,提升调整利益关系和改变交易结构的商业模式创新能力,重视掌控分歧和文化融合,使得国际产能合作切实惠及全球,推动人类共同发展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