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英团
“没有不能原谅的事情,没有不值得原谅的人。”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德斯蒙德·图图与女儿默福·图图如是说,“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愤怒和寻求报复即是我们的毁灭。这一点,就个人或全人类而言,都是如此。”
在历史上,南非曾是世界上唯一运用立法与行政手段把种族隔离作为一种“国策”来推行的国家。面对国家的满目疮痍,面对昔日的血海深仇,“我们必须走过仇恨与愤怒的泥泞浅滩、排除万难地穿越伤悲与失落,才能学会接受。”在《宽恕》一书中,图图父女探讨了宽恕之路的四段进程:“把事情讲出来”、“正视内心的感受”、“予以宽恕”、“重建或放下这段关系”,通过明确的步骤和方法,使人性从怨恨与愤怒的链条下释放出来。
遗忘不是背叛,宽恕的遗忘换得经济社会乃至世界的和谐、稳定与繁荣。宽容是文明的唯一考核。“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既是一种宽容,也是一种胸襟,更是社会正义的一项要素。“其原因在于,宽容在当今世界所扮演的角色要比过去来得重大。宽容应该是‘多元风险社会’中的一项重要美德。”正如德国学者考夫曼所言,“就好像小提琴家不会对交响乐构成障碍一样,多元论也不会对追求真理造成障碍,相反地,多元论反而是寻求可能真理的条件。”“宽容是现代社会生活的一种核心原则,它被认为是个人自由和社会繁荣的手段和条件。”
宽恕包含责任,包含着对人、对生命的尊重。从根本上说,宽容是对人的精神发展的负责,它的价值旨趣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一个文明的和谐的社会,必定是一个宽容的社会。图图父女认为,“宽恕是缔造和平的核心。”宽恕不仅消除战争,宽恕也意味着消除饥馑、贫困、暴力、对人权的威胁、难民问题、全球环境污染,以及许多其他对和平的威胁。所以,要让宽恕创造更多精神正能量。
遗忘与审判并不能解决问题,唯宽恕能促进和解。“我们不能创造一个没有痛苦、失去、冲突或负面感受的世界,但我们能创造一个宽恕的世界。我们能创造一个让我们从这些痛苦与失去当中平复过来,也将我们的关系修复起来的宽恕世界。”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肆意践踏着中国的领土,制造了南京大屠杀等一系列灭绝人寰的惨案,罪行令人发指。但是,中国政府对日本战犯的正义审判并不是“以血还血,以牙还牙”,相反,没有一名日本战犯被判死刑,中国人的宽容与厚道让世界、让“野兽”叹服。
宽恕作为一种价值,既是人类社会性的体现,是对个人的要求,也是社会整合和群体共生的需要,缺少宽恕的“正义”可能演变成“暴力文化”。用图图的话来说,如果我们单纯的实现处罚性的正义,南非将躺在一片废墟之中,而黑人所获得的也将是一场“皮洛斯胜利”(付出惨重牺牲后所取得的一场毫无价值的胜利)。所以,“宽恕就是放弃怨恨”,宽恕的本质,“在于受害者对于伤害者在动机上有利他行为的改变;这种改变削弱了受害者仇视和报复伤害者的内在动机,同时增强了受害者善待伤害者的正性动机,有利于二者之间的和解”。图图父女认为,“我们被夺走的东西,宽恕将之归还。失落的爱、善意与信任,宽恕将之寻回。无论大小,每一个宽恕的举动都让我们朝着完整迈进。宽恕是我们把平安带给自己、把和平带给世界的办法。”
在《宽恕》一书中,图图父女“邀请你和我们一起踏上这段旅程,不是因为这是一条好走的路,而是因为到头来,宽恕之路才是唯一值得走的那条路”,“这是一条能带来复原与蜕变的路”。
(《宽恕》,[南非]德斯蒙德·图图,默福·图图 著,华夏出版社2015年6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