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月烨
21CBR:《我们这一代》集中拍摄了中国80-90年代最活跃的一群文艺界人士,当时这么有眼光?
肖全:就是缘分,我也珍惜了这缘分。我在部队就开始拍照,退伍回成都,完全是一文艺青年,常为一群玩伴拍照很自然,动机特别朴素,慢慢有了积累,后来在杂志看到一张布列松(亨利.卡蒂埃.布列松,法国摄影家)的摄影作品,我才觉得那是一个方向,该用那种方式拍更多感动别人、感动自己的照片。
21CBR:在20多岁时拍摄文艺大腕,你怎么观察他们?
肖全:当时不觉得他们有名,就是普通人,只是有一定技能,比如画画、写作,愿意通过技能表达他们的生命感悟、世界看法以及艺术主张,后来才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时代造就了他们。
21CBR:据说三毛非常喜欢你的照片,怎么得到她认可?
肖全:第一次见三毛,在拍摄现场没怎么说话,后来她说感觉我们心灵相通。三毛出名不是因为写作,而是她的旅行,一直希望找摄影师合作,看到我拍她的照片,一个劲说“太好了”。她说,20年前就是这么一个人,背着包,留着短发,在世界到处漂泊,时间过去了,还是一个人,一个倔强的女人。
21CBR:朋友大多是诗人、作家,自己写诗吗?
肖全:我不敢写诗,诗真不是一般人都可以写的,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
21CBR:有没有特别想拍、最后没拍成的人?
肖全:有,比如我很喜欢顾长卫的摄影,当年导演胡雪桦拍《兰陵王》(顾长卫担任摄影),拉我去剧组,但是我已答应去《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剧组,曾在拍张艺谋、巩俐、顾长卫之间纠结,最终选择张艺谋,没拍到顾长卫挺遗憾。
21CBR:《我们这一代》出版时,反响如何?
肖全:第一版印量很小,卖得较贵,2006年再版后,影响力巨大,很多人看到这本书才了解到这代人,比如作家许知远曾说在北大读书时就是我的粉丝。很多西方人了解90年代中国文艺界也是借助这本书。之前版本在网上被炒成天价,上千块一本,连淘宝都买不到,很离谱。
21CBR:之后主要在忙什么?
肖全:1996年完成书以后,生活在深圳,1997年左右,有朋友让我回成都拍一个房地产广告,管来回机票,但一分钱都没有。那幅作品成为我最重要的广告作品之一,也是唯一一幅署名的广告摄影。
21CBR:那是幅怎样的作品?
肖全:作品名叫《一个充满回忆的新城》,一张5个小孩站在成都盐市口老街巷口的照片。委托方说要“P”几个小孩进去,我不懂什么叫PS,从来不做那种手脚,就把他们拉到现场拍。栗宪庭(艺术批评家)有次到成都办事,看到这张巨幅广告,感叹成都居然有这样的影像,一看摄影是肖全,就说难怪了(笑)。
21CBR:曾经拍的照片很文艺,如何适应商业摄影?
肖全:很多朋友心痛我拍广告。其实,很多著名摄影师就透过商业渠道表达思想。2013年,我去西双版纳拍摄一组商业作品,委托方给了很多银子,照片拍得特别好,一样在成都展览,有什么不好意思呢?
21CBR:现在影像越来越平民化,怎么看待摄影艺术?
肖全:摄影是一门手艺,像烙大饼一样。大家都拍照,但非每人都能成摄影艺术家了,如果你有足够思想,能持续通过摄影表达对生命和世界的看法,就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