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蔚
做心理咨询,必须是慢性子,坐得住。因此,我们这一行对时间有一些不合时宜的理解:10天8天不短,3年5年不长。一个人风风火火地来了,只求一句话的解决方案,我们请他放宽心,一点一点来,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学会接纳自己”,放在PPT上是一句话;落实到生活中,只怕就是一辈子的工夫。人过日子,不是一两天就能脱胎换骨的。
心理咨询陪伴一个人的过程,好像一条曲曲折折的山中小路:我们以为这段路值得一走,但要走多长时间?不知道。会不会兜圈子,走冤枉路?有可能。路的前方究竟有什么风景,能让我们受用几分?说不清。甚至有可能走到一半,发现是死路一条。总之是这么个东西,时间花出去了,结果不一定。我会对每个走上这条路的人说:“你想好了。”
很久以前,一个来访者问我:“为什么努力了这么久,我的病还是会复发?”
他的抑郁症已经吃过好几年的药。有时好,有时坏,反反复复。最糟糕的时候,他觉得又回到原点,过去的一切努力都打了水漂,连自己都对结果失去了信心。
我实话实说,告诉他:“没办法的事,谁都不能保证不复发。”
他很伤心:“那样的话,现在做的事岂不都在浪费时间?”
当时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从理智上讲,确实,如果不能保证最后得到好的回报,努力的过程又有什么意义?后来我慢慢明白,那还是理智上的说法,而人的生命不能只讲理智。否则,赤条条地来,赤条条地走,生命本身有什么意义?——意义是没法只由回报来定义的。下一小时的棋,输了,不能说这一小时过得没有意义。
越是看不清结果或者结果不乐观的时候,我们越能体认生命的这一重价值。末期的癌症病人,仍在接受积极的治疗,明知结果是一样的,又何苦“浪费”时间和精力?旁观者或许会做出自以为明智的结论,但那是因为他们没有真的身处同样的厄运。当我们说“浪费”的时候,还是在强调回报。这是大脑里的算计,就像在玩大富翁游戏,时间流逝,每一步都可以换算成结果:赚多少钱?占多少地?离胜利又近了几分?
抛开这些换算,就会迷失,同时就只有面对存在本身。
而现代社会让我们沉浸在这些换算里,越来越少有不计得失的机会。时间就等于金钱,每一分都要物尽其用。一生多少天,一天多少小时,就像牌局里的筹码。
一切花时间又没结果的事,在现代人看来都是冤大头。如果看一本书没有记住,这本书就等于没看;如果谈恋爱最后分了手,这段恋爱就不如不谈;如果做一份工作没有得到升迁,那当初找这份工作就是瞎了眼。我们现在跟朋友聊天吃饭,都要掂量一下收益和成本。对方值得我付出那么多时间吗?我又能给对方带来多少回报?人总要和能给自己带来价值的人交往。可是这样一来,还是在交朋友么?我们的感情岂不只是利益的交换?上班族自我管理:别想太多,上班就是为了拿工资。这样一来,自己和机器人又有什么区别?
人情淡薄,生活无趣,有时是因为对时间算得太精。
不妨浪费一点。好的感情,在一起可以无所事事。“什么都不为,只要在一起。”琐碎的工作、无回报的辛苦、与病魔徒劳的抗争,都是生命的组成。“有什么意义呢?”语言无法解释。因为一旦找到理由,便不在它自身。攀岩的最终目的就是攀岩,正如写诗的目的就是为了写诗。生命的流动不息,不是为了流向某个地方,生命就是流动本身。
胡适说:“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这话好就好在“欢喜”两字。如果是“进一寸有一寸的回报”,意思就不对了。以有涯随无涯,回报多一寸少一寸,没什么区别,关键在心里欢喜。一个人认真走过一段路,既困倦,又茫然,也没有什么收获,但心里可以欢喜。哪怕是这样走过了一生,也不错。生命经得起这些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