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密
1.2015年7月30日,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出席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土耳其经贸论坛并致辞。2.2014年7月25日,中国企业首次在海外承建的连接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和伊斯坦布尔的高铁通车。3.2015年5月24日,中国海军第十九批护航编队抵达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开始对土耳其进行为期5天的友好访问。伊斯坦布尔是土耳其海军北部海区司令部和伊斯坦布尔海峡司令部所在地。
土耳其位于亚欧大陆的交汇点,是东西方文明的交汇点,也是黑海和地中海联通的要塞,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多元性,是“一带一路”区域的重要国家。7月底,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访华,不仅希望加强两国的反恐合作,而且重视加强双边经贸合作。这次访问有利于加强中土双方的互信了解,减弱外界对两国经贸合作的干扰,为“一带一路”相关项目在土的落地发展提供更大的支持,符合两国企业和人民的利益。
双边经贸合作现有规模不大
中土两国间经贸活动总体仍处于较低水平,发展和提升空间较大。
双边贸易总量不大。中土双边贸易额连续3年超过200亿美元,中国的贸易顺差较大。2014年,土耳其在中国进口来源国/地区中排在第56位,中国进口额为37.2亿美元;在中国出口目的地国/地区中排在第27位,中国出口额为193.1亿美元,贸易顺差为155.9亿美元。2015年,受多种因素影响,双边贸易不平衡略有增加。1—6月,中国向土耳其出口94.5亿美元,同比增长3.1%;中国从土耳其进口13.7亿美元,同比减少27.3%,贸易顺差为80.8亿美元,占2014年顺差额的51.8%。
双边贸易占比较小。中国是土耳其仅次于德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但在中国全部出口中的比重不大。以2014年为例,对土耳其的出口额和从土耳其的进口额分别仅占到中国当年出口和进口总额的0.82%和0.19%。不过,如果以“一带一路”国家为比对空间,土耳其的重要性不容忽视。2014年,土耳其在中国出口目的地中排名第11,在进口来源地中则是排名第20。
双边贸易波动较大。2001—2014年间,中国对土耳其的出口实现年均29.4%的增速,远高于全部出口18.2%的增速,但其间分别在2001、2009和2012年出现负增长,而2003年和2006年的增速则分别高达89.6%和71.8%。同期中国企业从土耳其的进口年均增速为23.8%,也远高于中国全部进口17.4%的增速。其中,2011和2014年从土耳其进口同比减少,而2001、2003和2010年的同比增速则分别高达82.1%、84.5%和82.0%。
对土投资增长较快。与贸易不同,投资往往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中国企业重视土耳其的地理位置、经济和政治发展的条件。近年来,中国企业对土耳其投资从经济危机中逐渐恢复。在2010年投资额只有782万美元的基础上,2011—2013连续突破千万美元、亿美元和十亿美元三个整数关口。
制约中土经贸的主要因素
中土两国经贸关系受到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传统因素与新形势下的新情况相互交织、作用,制约了双边经贸的发展。
地理距离影响经贸意愿。尽管位于欧亚大洲的十字路口,但中国与土耳其距离遥远,无论是海路还是陆路都缺少直接、快捷的基础设施联通,企业开展经贸活动需要克服距离带来的成本。货物运输和人员往来都会因为距离遥远而花费大量的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企业与土耳其开展经贸合作的意愿。
经济产业不足形成制约。尽管土耳其产业结构较为完整,但多集中于传统的制造业领域,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同质性较强,全球竞争力并不突出,面临的国际贸易摩擦不少。经济危机对土耳其造成的影响较大,在无法尽快加入欧盟的情况下,土耳其的经济增长动力较为不足,影响了其进口能力。不仅如此,中国在土耳其投资企业也会受到其国际经贸环境的制约,根据原产地规则在开展对外贸易的过程中也会受到限制。
宗教文化差异提出挑战。土耳其国内宗教、民族数量较多,关系比较复杂,所代表的信仰和习惯差异较大。历史上,土耳其与中国有一定的宗教文化联系,但相互交流曾经出现较长时期停顿,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加之各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也已经形成各自的特点,差异日趋明显。土耳其境内一些有针对性的活动在很大程度上给中土经贸合作制造了麻烦,增加了民众对中国商品和中国企业的不信任。
反恐形势严峻增加风险。一国政治环境的稳定程度对该国对外经贸关系的影响不容忽视。土耳其与传统上冲突频发的中东地区相邻,安全形势较为复杂。全球油价疲软削弱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影响力和干预能力,缺乏有效、系统的应对,伊拉克、叙利亚、巴以和也门等中东国家冲突未见缓和,加之伊朗核危机尚未尘埃落定,反恐形势比较复杂,企业投资的稳定经营和发展面临挑战。中土间货物运输所需经过的海域海盗猖獗,各方打击海盗的意愿与能力差异也无益于运输安全。
外部国家干预制造麻烦。地缘政治因素一直以来是土耳其面临的重要挑战。除了在亚欧间需要平衡外,乌克兰问题对其影响也有相当程度。美、欧、俄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僵持为土耳其及其相关区域的稳定发展埋下了不小隐患,也让有意愿赴当地开展投资合作的企业有所疑虑。中土两国间有关红旗系列产品的正常贸易也受到包括美国在内的域外大国的影响而出现反复,在一定程度上彰显出土耳其较为复杂的国内形势,给经贸活动带来信心的冲击不容忽视。
创造双边经贸合作的更佳环境
土耳其高层访华,为促进双边经贸合作提供了有效引导和有力支撑。还需要做好系统协调,为双边经贸合作创造更佳的环境。
建立健全政府间协同机制。与土耳其政府加强协同,创造更为良好且可预期的政治环境。围绕重点行业发展需求,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专门的政策保护企业利益,稳定和巩固企业开展投资经营的信心。较为稳定的机制可以使得企业在开展外经贸活动时不用担心政权更迭造成的经营不延续。
规范渠道提高信息透明度。充分发挥双边政府、行业组织的作用,建立多个权威信息平台,规范信息发布的周期、来源,为有意开展经贸合作的企业创造良好的信息环境。通过该平台的信息产品和服务,减少企业投资合作的盲目性,促进双边经贸合作中的信用建设,尽可能减少经贸合作的成本。
加强行业组织桥梁与纽带。规范和鼓励行业组织协同具有类似发展需求的企业,倾听其诉求,将相关政策或信息传达给相关企业,起到良好的沟通作用。在可能的情况下由行业组织组织企业,总结存在的共同问题,协同彼此力量,在有效整合相关资源的基础上力争形成合力,为企业争取更为便捷的发展条件。
探索集群式对外投资合作。根据中国已有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的经验,探索在土耳其推动以中国企业为主的工业园区建设。由当地政府与中国企业展开更好协调,在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供应上提供更好配套,吸引中国企业加大集群式赴土耳其投资,形成有效配合,完善产业链布局,降低发展风险。
做好金融措施协同与配套。将中土经贸合作放到重要位置,推动亚投行、丝路基金等域内政策性金融资源向相关领域的经贸合作倾斜,为企业提供政策性和商业性的金融支持,降低企业开展投资合作的风险,支持“一带一路”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