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宝群|
始终“躺着”的长征六号,发射准备周期仅需7 天,适应了卫星发射低成本、短周期的需求。
9月20日7时01分,我国新型运载火箭长征六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成功将20颗微小卫星送入太空。一枚火箭搭载20颗卫星不仅打破了亞洲纪录,还提升了中国在国际商用卫星发射市场上的竞争力。
将20颗卫星送上天的长征六号
有多牛?
长29.3米、起飞重量103吨的长征六号,是我国新研制的三级液体运载火箭,主要用于满足微小卫星的发射需求,作为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家族的新成员,长征六号具有许多创新之处。
长征六号运载火箭首次采用了我国最新研制的高压、大推力、无毒、无污染的补燃循环液氧煤油发动机,起飞推力达到1200千牛,最重要的是绿色无污染无毒。其具有大范围推力调节能力,如同自动挡的汽车,可以实现无级变速。
不同于以往,这次长征六号创造性地采用“三平”测发新模式。以往,火箭研制完毕从总装车间运往发射场,大多是分段运输,然后在发射场的塔架上完成火箭各子级的垂直吊装总装和测试。长征六号对这一传统模式进行了彻底变革,创造性地采用了“三平”测发新模式,即水平整体测试、水平整体星箭对接、水平整体运输起竖发射。始终“躺着”的长征六号,发射准备周期仅需7天,适应了卫星发射低成本、短周期的需求。
此外,长征六号还可以实现更高的导航精度,确保卫星入轨精度达到百米级,在浩瀚太空,这就像是“太空快递”能够“上门投递”,其精度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20颗卫星中最小的比手机还小
作为主要满足微小卫星发射需求的火箭,此次长征六号所载的20颗卫星,来自多个“东家”,包括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这20颗卫星中,有11颗属于军事应用卫星,9颗民用卫星。长征六号主任设计师张晓东介绍说,20颗卫星都不大,“身材”最高大的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东方红海特公司的开拓一号卫星,也才100多公斤重,它位于最顶层,也是最先被释放出去的。最“迷你”的子星只有几十克,比一部小手机还小。这些卫星有的用于验证在轨技术,有的用于相关技术应用。
这20颗卫星有些是“主星”,有些则是它们分别“抱着”的“子星”,“主星”采用金字塔式分列三层排列,最底层安放5颗卫星,中间层是4颗主卫星,最上层是1颗卫星,在卫星与火箭分离后,其中多颗卫星再分别释放出子星。
一箭多星的“特价旅行”
更具市场竞争力
随着世界卫星技术的飞速发展,近年来,1吨以下的小卫星层出不穷,卫星研制小型化、模块化、集成化是国际卫星研制的一个基本趋势。发射低轨道卫星的运载火箭要比发射高轨卫星的火箭花费少,而小卫星一般采用500公里以下高度的轨道就够了。因此使用大型火箭进行运载发射,无疑是“大马拉小车”,严重浪费其运载能力。此次长征六号“一箭20星”,其实是反映了经济、灵活、便捷的新一代运载火箭的发展趋势。
有需求就有市场,一箭多星发射可以充分利用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还能进一步降低单颗卫星的发射成本,犹如品质依旧上乘的“特价旅行”,这次长征六号的成功发射,无疑令中国在国际商用卫星发射市场上更具竞争力。将来,火箭服务的对象将进一步扩大,商用图片、纪念品、超高空气球、区域通讯中继等都将成为座上客。
目前,世界上掌握一箭多星技术的只有美国、俄罗斯、欧盟、中国和印度。各国一直在激烈争夺一次性发射卫星数量的纪录。2013年11月19日,美国用一枚火箭成功地将29颗卫星送入太空,创造了新的一箭多星世界纪录。在这29颗卫星中,还包括一颗由高中生制造的微型卫星,这是第一颗由高中生开发制造的卫星。而两天后的11月21日,俄罗斯就用一枚火箭将32颗卫星送入轨道。2014年6月20日,俄罗斯利用 第聂伯火箭成功将37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迄今为止的世界纪录。
在亚洲,印度在2008年成功实现“一箭10星”,这一亚洲纪录一直保持到此次长征六号发射。早在1981年,中国就曾实现“一箭三星”,并初步掌握了一箭多星技术。2013年4月26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一箭6星”,包括“高分一号”卫星,两个荷兰卫星和3颗分别由厄瓜多尔、阿根廷和土耳其研制的小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