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洞洞 张莹琦 王柿子
全球240个人口超百万以上的大型城市,有160个在中国。在中国新一轮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不断扩大化与大型化是其显著特征。这不仅意味着这个建基于五千年农耕传统的文明正在发生内在的质的变化,而且,“城市”,这个现代工业文明的产物正是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趋向于它高度繁衍、乃至登峰造极的形态。
城市人口的老龄化、城市空间的集约化、城市代谢节奏的不断提速,在造就从上海的天际线到北京的“围堵”等奇观的同时,也制造了迄今为止也许是人类城市发展史上最具挑战力的管理之难。作为财富的聚集之地,每天千百亿级的资金出入城市的千百万个账户,你能想象它是如何几乎没有毫厘之差地得以运行,支撑着天南海北的聚居者在此生息投机?作为信息的流通之港,城市是它的生产者又是巨量消耗者,打破些微的信息平衡就意味着成败之间,又有多少英雄在此折戟?密集人口对于空间的蚕食,使得土地是城市当仁不让的稀缺资源,这些看似“江流石不转”的不动产又如何在不经意间露出颓败、倾圮的痕迹?
城市越是巩固其历久弥坚、不可撼动的表象之下,也迅速抹平着身处其间的城市人对于地域、文化乃至生活习惯差异的感知力。套用瑞士前卫建筑师库哈斯的话,中国在造就一批“通属城市”之时,也塑造了一批“通属城市人”。身在北上广乃至二三线城市的新城区,你都能迅速进入你所熟悉的生活状态、格调,乃至构成这一切的标识和符号;同时你也慑于可能瞬间迷失其间、不知其所至的惶恐和无力。
身处现代城市的立足之地,在于你的专注和投入。在支配着生活的城市律动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定位,创造难以替代的价值感;而身处与城市生活息息相关的不同行业,他们对于各自专业的专注,旨在创造更优质的体验,引领城市生活的方向感。本期福特翼虎特为您呈现散落在金融、建筑、科技、汽车、娱乐等不同领域的现代城市人,他们以各自的经历诉说着在这个外表冷漠、似乎不可撼动的城市之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涓涓细流,汇成改变的可能。
而在这隔行如隔山、又铸就当今城市生活“通属”体验的不同方向的创新实践中,他们所共有的,是各自高度的专业化,对于品质的执着,在深耕的领域之内发现创新变革的可能,也为改变日益严酷的城市生存注入了人性的体温。
影视剧里的消解崇高、讽刺一切也似乎变得天经地义,但总有一些作品的出现,让人意识到耽于物质的欠缺,以致触及了曾经埋藏在每个人心底深处的温情。李晨从台前走到幕后,试图以“导演”“编剧”的身份去揭示娱乐产品所能带来的新的负载。
《奔跑吧兄弟》的热播,让李晨一夜之间被贴上了“技术控”“手工帝”的标签;那个在《北京爱情故事》里以“痴情汉”形象打动了不知多少观众的李晨,也变得更加立体、耐人揣摩。
“我只是把演戏当成能养家糊口的事儿,能开心工作就好了,从来没想过有什么艺术上的造诣,我真正喜欢的是赛车之类的东西。”就算李晨曾这样对媒体吐露,也被当成了某种开脱。直到人们见识了《奔跑吧兄弟》里那个一扫往日的忧郁、伤情、文艺范的李晨,直呼“他就是个理工男啊”。
尽管比起那些科班出身的演员,李晨可谓“英雄不问出处”。“当年初中毕业就去了摩托车队,从那会儿起就没再从学校学什么了。”很多都是做了演员之后,才半道捡起;方法上也不求“名门正统”,而颇有点学野狐禅的意思。
“觉得自己需要更多的信息量,就养成看书的习惯,但没有正经的系统,就是把关注点放在些有趣的事情上,比如我爱看人物传记;比如我每到一个地方都会想了解当地的历史……就弄得比较杂。”前些年拍戏到敦煌,他就忍不住自修了一把“敦煌学”。
对于赛车的热爱,则从青春期一直延续到了现在。李晨有自己的车队,拿过一些半专业表演赛形式的冠军,也参加过环法拉力赛。
说起天生爱琢磨、和对技术的痴迷,他自认可以追溯到当年玩网游的时候,“一向比较爱分析,因为需要找到线索才能通关。”如今《奔跑吧兄弟》里,有些游戏环节颇有些类似的地方,“比如获胜几率、平衡要素,既要分析队与队之间的优劣平衡,还要展现大家的个性,共同完成任务”。李晨一说起这些技术细节,就开起“无轨电车”。
身在《奔跑吧兄弟》节目组,演员们跟韩方导演,以及整体的韩方制作人团队,一关起门来开会,往往就是半天。李晨连连感叹韩国人对技术“抠得细”,“包括如何跟不同机位得摄影师之间去配合拍摄,他们会告诉我们很多方式。比如说,有时候你心里想一件事情,生活当中你想完可能就去做了,但是在节目里面,关键一点是你不但想了,还要说出来,甚至是跟观众沟通,然后把你这个想法加以一定的形容和自己的处理。”
今年年初,在扶持和发掘中国电影新生力量的“星光UP新锐导演计划”开幕式上,李晨跻身在《山楂树之恋》的编剧尹丽川、《蜗居》导演滕华涛、《爱情维修站》导演王宁等一干新锐导演中,面对递过来的话筒,一再推却之下说出的一番话,却让外界看到了他的野心,“想要出产好作品,就需要对各个环节有更多的介入,我也希望以后能多参与幕后工作。”
他早年的“技术男”特性在栖身演艺圈后,也在另一个方向上展示出来。“爱琢磨,有办法”也是诸多和李晨有过合作的演员、导演的共通感受。
在冯小刚看来,很多有时候演员拿到台词是没有思考的,“哗地就把这戏演完了,却忽略了它的真实性合理性,忽略了很多很多东西。”但李晨不一样,他拿到本子,会试图去琢磨“每部戏都想要表达的精神或中心思想,周围如何派生出一些比较帮助性的人物和故事桥段”。他把这些东西搁在脑海里不断反思,间中会浮现冯小刚时而在片场上抛给他的一个问题,“就是问你,李晨,什么是生活?”
爱琢磨、爱较真,在李晨的从影生涯里是家常便饭,摄影师能轻易地在现场抓到他和其他演员讲解剧本的场景,其中也不乏他的得意之作。直到现在,李晨还颇愿意讲起在电影《奋斗》里面,那句广为传诵的对白,正是出于他手,“也是我最想表达的:越被嘲笑的梦想越有实现的价值。”他相信这些细小之处融入个人经验,能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体验。
直到在荧屏上爆火的《北京爱情故事》,剧本原型出自李晨发布在博客上的一篇小小说,之后他更与导演滕华涛共同担任了该剧的监制。演员马苏等人在接受采访时都曾提到,李晨时而绕到摄影机背后,或者出现在片场的边缘,在监视器后定定打量着眼前发生的一切,要言不烦地偶尔对工作人员加以指点,“哪里穿帮了,或者机位该往哪里再挪一点”,每每让人豁然开朗。
李晨则自谦,“拍《北京青年》的时候,我就在跟赵宝刚导演学习,我每天都会和他聊怎么拍戏,之前也跟很多好导演学习了很多,但我首先会把演员做好,要稳扎稳打。现在每一部戏我都会参与到编剧的过程当中,等将来时机成熟了,我还会做导演。”他自认在生活中离他比较近的是编剧兰晓龙,“觉得他真是个鬼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跟我说‘李晨,我把《山海经》写剧本里’,我说你够了吧!”
在《北京青年》之后,现实中的发展似乎在戏里戏外有了某种照应。片中的几位年轻演员在这部戏后,发生了不小改变,有人要去重走青春路;有人要放下手头一切,从劳模到云游四方。而李晨,在他的演、编、导结合的技术路线上越走越远,他相信一部真正为人们所需要的作品,总是要说出点什么,就像《北京爱情故事》那样,戳中现代人心里的痛点和柔软之处。
中国近十年内的城市生长速度相当于西方国家的五到十倍,迅速刷新的城市天际线也覆盖了建筑生长的痕迹。那些尚未达至其使用寿限的老建筑也悄无声息地露出颓败的面目,随它们倒掉的是城市历史的见证。作为这座城市风貌的修缮者和保护者,“风格性”同“原真性”都是他追求的目标,保留故迹的需要总是伴生着创新的挑战。
每逢节假日,侯建设和许多新上海人一样,喜欢带上妻儿到黄浦江边走一走。隔江眺望外滩熟悉的建筑群,在他眼里却别有一番意味。这些在外人看来构成这座城市门面的新古典主义或是art deco风格建筑,于他却似乎能辨认出每一个细微的表情:那是由屹立于此上百年的石柱柱身一道不易察觉的裂痕、抑或是门楣上新更换的大理石贴面那过于耀目的光泽传递出来的。
自西往东数过去,和平饭店,外滩14号,外滩18号……几乎每一栋重现往日风华的沿江老建筑,都曾经过他积年累月的检视打量,乃至抵掌触抚。这是他的工作特性所决定的,身为国内几乎唯一一家承担近代建筑的全面修复和保护的设计施工单位—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历史建筑保护研究院的项目部主任,老建筑或衰朽或风韵犹存的面貌,总是萦回于他的心间。
在他看来,“要在城市建筑的历史记忆与新功能之间维持平衡,是相当不容易的。”城市的历史不仅指被政府圈定、列属保护名录内的“保护建筑”,也包括了那些富含历史年鉴意义、在当时社会产生过积极影响的任何老的躯壳,而它们总能在适时的呵护打磨之下再现出新的魂灵。
徘徊在黄浦江边,凝望那一个个在他记忆里结晶的建筑细节。其中既不乏他的得意之作,也有侯建设引为遗憾的地方。“风格性”同“原真性”都是他追求的目标。“但要在今天找出与当初完全相同的材料与工艺很难,关键是要把握建筑的历史情感。”
如2004年修复的外滩十八号始建于1922年,原名为麦加利银行,有的也译为“渣打银行”,1955年改名为春江大楼(水产局大楼),是外滩保留较完整的近代优秀建筑。新古典主义的建筑风格中大量使用了花岗岩和大理石的饰面和花饰,尤以一层的门厅和中庭部分堪称大楼内的装饰精华。
侯建设至今记得,“当我们2003年第一次进行勘察时,大楼内到处可见经过80多年使用后留给这幢大楼的创伤。一层门厅看起来很昏暗,美丽的大理石上蒙着厚厚的一层污垢。中庭开阔的共享空间给人为地分隔开,显得压抑。中庭原来的马赛克地面已荡然无存,取代的竟然是劣质的花岗岩和地砖。”
尽管事隔多时,侯建设追溯起来,仍不禁眉头拧结。“原来地面和墙壁铺贴的黑色花岗岩,据意大利修复专家介绍此矿已经绝种;而在门厅的四角还有四根价值连城的用整块与墙面同一种大理石雕成的柱子……”他不得不挖空心思进行“创意修复”,既然门口四根大理石柱的用材早已绝迹,他们就从同一产区一所荒废的教堂里找到同样的材料,最大限度地尊重和呈现其艺术价值。
在“创意修复”外滩18号时,面对大厅黑色地面花岗岩难以再现的难题,侯建设日思夜想出了一招日后颇让他得意的折衷之术。“修复后最大的不同是大堂用了不少红色:高悬的红色灯具;电梯门上的珊瑚红……因为当时我发现,每逢晴天下午两点钟左右,一江之隔的东方明珠电视塔便将一团酒红色的光晕映射在18号的大堂前。所以,设计、修复时就决定以红色为新18号的大堂表情基调,调和历史时刻与当下的紧张。”
就历史建筑的保护而言,本就在理念上存在“修旧如旧”和“修旧如故”的分歧,前者是梁思成提出的,意在恢复历史建筑的原貌;而后者是冯骥中在梁的基础上总结的,旨在强调要在修复中保留历史的痕迹。
国内近代保护建筑通过置换的形式被国内外大财团所收购,开发利用的品位相当高,投资数额也较大。要求的设计效果及施工质量也相应高,往往境外设计方案成为各家的首选。而好大喜功地上马整体“修旧如故”的方案,往往需要抹杀在各个历史时期改造时所遗留下的印迹,而较易造成“戏说历史”的局面。
在外滩标志性建筑和平饭店重见天日的过程中,就颇有过一番周折。最初承担和平饭店内部设计的美国HBA酒店设计顾问公司在2007年提出了一套大胆泼辣的改造方案,干脆用“流线形的线条”解构饭店的内部装潢。
消息传出,专门书写上海的作家陈丹燕的一封信直抵市长韩正的案头,最后由于“和平饭店特殊的历史地位”,韩正亲自出面叫停了刚启动的和平饭店修缮改造工程。
“从国际上的趋势来看,法律所规范的历史建筑保护范畴随时代的延续而逐渐宽泛,从单幢建筑到建筑的周边环境直到今天整个街区风貌的保护。等到我们对法律条款与市场商机有很好的理解力和敏感度之后会发现,在对旧建筑进行修补或添加时,不仅要修复古董本身,而且要保留修复的痕迹,才能更好地展现旧肌体的史料原真性,进而保护其史料的文化价值。”
漫步浦江之滨,过眼这些经他之手重现往日光彩的城市地标,有时侯建设的思绪会被带回当年在罗马竞技场边游走的景象:一边像是旷古建筑腾出的空白发出遥远的召唤,细看之下,被脚手架、安全网一个个围拢的石柱似乎永远在那里修修补补,在时间的残垣之上延长这座“永恒之城”的寿命。
说他们是从城市逃遁的归隐者,倒不如说他们仍是怀有乌托邦理想的城市人。曾经的广告人和策展人欧宁在黄山脚下的“碧山共同体”项目,啸聚了一批精英气息颇重的“新村民”。他们在此的安居更像是一场精神试炼和身体力行的实验,上承晏阳初等人开创的传统,希望重建公共生活并赋予它新的内涵。
白墙灰瓦,远山如黛,黄山脚下的“碧山共同体”远离城市的喧嚣,一派世外桃源的风貌。早在三年多前,曾经的广告人和策展人欧宁成为第一批“碧山”的“新村民”。当初他从一个铁匠手中买下一栋600平方米的老宅,花了38万;又用70万请朋友寒玉帮忙装修。修毕,他把房子命名为“牛院”,带着妻儿、侄子和母亲在这里安家。
儿子唐唐在县城读幼儿园,由妻子唐雪骑电瓶车往返接送。初来乍到时,小家伙两腿发颤,不敢踏上牛院陡窄的台阶,如今早已习惯乡间生活,河中玩水、田间野餐。一天夜里,儿子突然对唐雪说,“妈妈,我好幸福。”唐唐在碧山有很多玩伴,比起都市长大的孩子,他的自由活动范围要宽广得多。
唐雪在城市长大,乡村草木砖瓦对她而言是一种惊奇而新鲜的存在。没有外卖、做菜需要亲自动手,收一份邮件需要骑车20分钟去县城。但久而久之习惯了之后,这一切都成了一种享受。每午1点到碧山书局上班,家庭与工作通通与碧山有了关联。
在城市打拼多年后来到这里,欧宁并非仅仅想寻求一个幽静之所,从此深居简出。他希望能融入这座村庄,并通过“碧山计划”,使得城市精英回归乡村,来推动、改变农村的经济文化生活。
其实欧宁也并非天然的“城里人”,出生于广东遂溪县的乡下,欧宁小时候非常讨厌农村,拼了命读书,就是为了逃出来。但等到在城市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年纪渐长,回过头去看,反而觉得曾经的贫困农村生活是宝贵的财富—这一切都被理顺之后,他对农村有了重新认识。
在他和邻居左靖主编的杂志书《碧山》里,有两期专题的名称为“去国还乡”,诗意地表达离开城市、回归故土。“乡愁是一个很复杂的东西,不是具体地理上的一个点,而是对过去东西的缅怀。”
有一次在台东的经历更点醒了欧宁。当时他没有戴头盔就骑电瓶车上路,半道上被两个警察拦下来查看驾照,要处以罚款,可当这个从大陆来的男人报出当地一位朋友的名字时,那两人立刻变了态度,原来大家都是邻里乡亲。欧宁对这种传统社会才存有的温暖人情感到非常亲切。而这,就是故乡。
在跑过四川、云南的农村之后,欧宁到了皖南,“非常喜欢”。他选定了安徽黟县的碧山村,作为乡村生活实验之地。“所以我把回归农村的点选在这里,没选自己家乡,因为那里现实残酷、民风剽悍,一直不喜欢我的家乡。”欧宁说,“在我自己老家里找到的是深刻的、物理的,像脐带一样的那种关系。缅怀的是少年时代,或者具体的人,比如我妈妈。可是我经常在台湾找到故乡认同感,在这里也能找到。”
城市人回归乡村的做法也并不是一片坦途。去年下半年,来“碧山共同体”考察的一位哈佛大学女博士在网上发文质疑:迁居碧山的城市人与村民之间存在的距离,使得这一问题被置于媒体的聚光灯之下。
欧宁承认,有些问题确实无力改变,但他没有放弃任何细小的努力。村民们曾称他为“欧老板”,以为他是从广东来的投资人。碧山村前任村支书朱显东认为,他们来碧山享受得天独厚的资源,就理应为碧山做出贡献,而这“贡献”,除了文化输出,更要有形的价值。
欧宁等人为了再造乡村,想了很多办法。他们请政府帮忙展开对“黟县百工”的调研与整理,试图把诸如手工编竹篮、竹刻等传统工艺,通过视觉的革新变成工艺品,放到艺术品市场上去重新实现价值。
欧宁和左靖还发起“碧山丰年庆”,请村民身着原始风味的“稻草装”表演祭祀舞蹈,集中展示黟县34项民间手工艺,邀请全国著名诗人在祠堂为当地孩子讲解诗歌和文学……希望恢复和重建这种由来已久的乡村公共生活,并赋予它新的内涵。
从2013年起,他帮隔壁南屏村的一个村官张昱,在碧山做有机农业种植试验。“她最早是在淘宝开店叫做村官菜园,就是在黟县地区收集一些农产品,在淘宝上卖。我给她的支持主要是理论方面,比如说我带她去北京参观石嫣的‘分享收获’社区,然后让她去参加上海召开的全国CSA大会,然后有时候给她一些文章。”
碧山的“新村民”试图通过这些细碎的事情重建乡村与城市之间的管道。2014年,作为“碧山计划”的一部分,碧山书局试营业,7月,欧宁组织书局第一场读书会,读班固的《白虎通义·乡村》,请来中央美院实验艺术硕士王基宇,讲解乡射礼的选拔制度与乡饮酒的敬老制度。碧山村民与前来参观的高中生围坐一起,神情严肃,如入学堂。
相比城市里人际间惯常的伪装和冷漠,乡村是有人情、有温度的。欧宁希望,“碧山共同体”属于所有生活在这里的人。他说,前两年比较警惕商业,而现在,他思考应该发展一种对环境友善、对农村友善的良性商业,村民也可以成为商业的主体。也许,搭建销售平台卖农产品,把包装做得很漂亮,让它们卖得更好,是一个理想的办法。毕竟,乡村不是孤立于城市的存在,而城市人的“回归”也正改变着城乡的坐标。
从顶着“天才少年”光环的大学生创业者到初为人父,姚欣在过去十年里一步步把PPTV从网络视频技术提供者打造成新媒体文化企业,其所服务的人群也从大学生、到白领,直至走进城市家庭。他相信:“新技术不仅在于提供新的互联网接入形式,也能提供更多的温情。”
这位网络视频行业最年轻也可能是最低调的掌门人,进出会议室手里常端着个陶瓷大口杯,配合他腆着个颇有容量的肚子的形象,姚欣给人的第一印象倒颇有几分像是坐久了机关办公室的领导干部。但一说起PPTV(聚力传媒)的未来,他的两瓣薄唇翻卷,以每秒钟四五个词的高速往外迸词儿,几乎不容听者有丝毫闪神,争相涌出的念头被他梳理得烫贴严整,像是能嗅出他高速运作的头脑烧灼的味道。
这个曾经头顶着“天才少年”光环的互联网创业者,去年刚经历了家庭的升级。如今身为人父的他,回顾过去十年PPTV在惊心动魄的网络视频行业的发家史,则另有一番意趣。“从最开始我们改变大学生的生活,到后来我们改变白领的生活,再到如今我们进入以智能家居为核心的家庭互联网,的的确确让我更多意识到了我们所做的这件事,不仅在于提供新的互联网接入形式,也能提供更多的温情。”
位于浦东张江软件园的PPTV总部,一间房间专门装修成宜家风格的居室,是PPTV志在社会创新的未来核心业务的开发实验室。姚欣解释说,“我们希望为大家提供一个基于家庭的互联和互动平台,就要在那种环境下讨论我们的产品,因而刻意要求面积要小一点,然后布置成客厅。我们的产品开发先要沉浸进去,才能真正贴近当代城市人的感受。”
“不管你在外面多被人认可,回到家以后你还是一个丈夫,一个父亲,还是一个孩子。”尽管姚欣如此自谦,在公司里也因他的执意要求,员工们并不以“姚总”相称,但在背后谈起他,他们仍习惯性地仰视他“比尔姚”。
此“比尔”,即是姚欣过去常挂在口上的第一个人生偶像“比尔·盖茨”。如同大多尚不更世的少年眼中的偶像一样,比尔对于当年的姚欣来说,意味着超出想象的财富(“他的财富换成货币,能绕赤道很多圈”)和不为世俗标准左右的创新精神。
而这位中原少年的人生轨迹几乎也暗合着偶像“比尔”非同寻常的成长道路。1993年,姚欣所在的郑州一中才有了机房,但他似乎凭着天生的直觉,连续两年获全国青少年计算机奥林匹克竞赛河南省一等奖;研究生才读了一年就选择休学,底气来自于他所开发的网络视频技术计算效率超过全球同类型流媒体技术500倍,此后这也成为PPLive创业时期的技术家底。
这段经过媒体一再渲染乃至神化的历史,姚欣重提起来只是轻描淡写,“当时纯粹只为了过过球瘾,2004年欧洲杯如火如荼,但很多人在没有电视的校园里只有眼馋的份,就想写个从网上就能观看视频直播的程序。”
在这样一个似是“信手拈来”的小程序的装机量短期内达到几十万次之后,姚欣野心勃勃地开始了他颇为传奇的创业之旅。从初创期吸引了数百万风投的小公司到在全国六个城市分设办事处,PPTV只用了两年。2006年,姚欣将公司总部由武汉迁往上海。“后来,我们将消费成本相对低、大学生人才密集的武汉作为运营中心;将文化氛围比较好的北京作为媒体中心;此外,还根据业务需求将成都、厦门等地作为销售中心,基本把中国的主要版图都覆盖到了。”
2010年,PPTV获得了当时视频网站业内单笔最大的2.5亿美元的投资。而等到世界杯的热度时隔四年再度袭来之时,PPTV作为唯一官方授权的中国境内直播客户端软件,观看人次已突破亿级。
一路顺风顺水的姚欣,在两年多前目睹了行业内的惊涛骇浪。2012年,优酷和土豆合并,之后便是爱奇艺吞并PPS,几大网络视频公司只剩下曾经一时风头无两的PPTV悄无声息,似乎一夜间成了“愁嫁女”。
在资本力量的助推之下,一时之间似乎大有视频网站取代传统电视媒体之势;但另一方面,网络视频业的大肆“烧钱”已成尽人皆知的事实。此时的PPTV在成为首批拿到广电总局颁发的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的民营企业后,却主动向SMG和分众传媒等传统媒体或有相关背景的企业靠拢,寻找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伙伴。
在各种剑拔弩张的舆论甚嚣尘上之时,姚欣是罕有的不主张传统媒体“消亡论”的新媒体创业者之一。“我们第一个客户就是SMG,我们当时给SMG打工,一边提供技术一边学,然后寻求合作。我认为传播的介质和手段会改变,但传播的形式、内容、主题还是一脉相承,因为互联网更加具有互动、更能到达个人、更加精准,具有很多传统电视不能比拟的功能,互联网用户到现在也就是4.5亿,电视用户的覆盖将近9个亿,这里面还不是在一个数量级,所以我认为这两者是一个互相融合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谁替代谁。”
这个刚当上爸爸的男人,固执地认为,在新旧媒体“取代”的大流之外,应该还有其他选择。他娓娓说起大三的时候所遭遇的一次后来被他视作“人生财富”的经历。当年作为学校计算机高手组队参加湖北省计算机知识竞赛,最后一轮之前姚欣所在的队领先20分,形势大好。最后一题是风险题,有30秒钟答题时间,正确加分,错误要被倒扣分。姚欣选了最高风险的30分题,出题5秒钟内马上锁定了一个答案。“主持人说,错了。”姚欣清晰地记着那一瞬间“心都停了”,“人做事情要给自己留有余地,绷得太满,会断掉的,有时不能太冲动,一定要冷静下来作决策。”
在度过行业狂飙突进的2012年,一反常态选择求稳的姚欣,在此后两三年里专注修炼“内功”、重组的团队既有来自硅谷的专业人士,如出自原微软、谷歌团队的管理人员,也有来自传统媒体的新闻人才,比如出身SMG、CCTV的制作人。用姚欣的话说,“之前我们更像一家互联网企业,或者技术性企业,2008年以后我们更像一家新媒体企业,而这两年里则及早过渡到了一个轻资产的文化企业。”
这一切当初看似悖逆时流的选择也反而使得PPTV的观念创新走在了同业的前列,踩准了文化产业高速发展的步点。“以前资本一听这属于轻资产企业,怎么敢投资呢,文化类企业看不到厂房,看不到设备,完全靠人来创意,现在资本市场对于文化行业的认可和期待高很多。”姚欣直言。
时而在“宜家”风格的研发实验室里一杯茶、拖过一张圈椅便默坐一旁,偶尔插话过问的姚欣,略微发福的体态少了当年的年少张狂。回顾PPTV过往的水涨船高,姚欣更保持着谦逊“都只是因看球而起”,一切都是“顺势而为”,但骨子里那股“比尔姚”想要突破现有格局的锐意仍在蠢动。“现在一看身边,都是低头族,甚至在家里也低头看手机。身为人父之后,有时我强烈地感到这并不完全是我们想要的,重要的交流还是要回归客厅,和父母孩子在一起,技术是可以服务于提升人情的温度的。”
恶劣的测试环境,既是对车辆的考验,也是对人的考验。在福特工程师伍志刚眼中,汽车带来了方便出行、提供驾驭乐趣,甚至满足某种征服的欲望,但汽车安全是这一切的基石。在2015年上市的新款福特翼虎身上所体现的“智能化主动安全”设计,则是福特品牌对社会创新境无止境追求的一次最新超越。
当2015款福特翼虎陪伴着伍志刚从北到南不间断行驶了5000公里,跨越50摄氏度温度差,克服冰雪、山路、草地等复杂路况,仍旧表现稳定,伍志刚内心成就感洋溢。虽说“千锤百炼,方得翼虎”是翼虎的广告词,然而作为一款产品的生产者,或许只有为之付出过上千个日夜辛劳的工程师和测试人员才更懂得其中的滋味。
伍志刚的日常工作是带领翼虎的各工程团队,结合福特全球体系里最新研发的汽车技术,持续地展开翼虎车型的产品改进工作,为车主提供更安心舒适的驾驶体验。正是出于专业工程技术人员们竭诚服务于福特系统对于安全性能的精益求精,翼虎车队此番才能圆满地完成纵贯中国72小时挑战。
刚刚上市的2015款福特翼虎就是伍志刚团队按照市场需求改进的一款车型。2015款福特翼虎为消费者配备了一系列同级领先的诸如低速行车安全系统、防翻滚稳定系统、车道保持辅助系统、车道偏离警告系统和驾驶员疲劳驾驶监测系统、碰撞缓解系统、盲区监测系统、胎压监测系统等,全面提升了驾驶安全。
2007年,伍志刚研究生毕业,机械加工专业出身的他进入了长安福特的技术开发中心,今年是伍志刚在长安福特工作的第八个年头。 汽车安全,一直是伍志刚团队工作的重点领域。
身为福特翼虎车主的伍志刚平时也喜欢驾驶爱车带家人旅行,国庆节假期的一次出行中,伍志刚在高速路上目睹了十几起连环撞车的交通事故。让他深深感叹疲劳驾驶对于长途驾车的危险性。
在伍志刚眼中,汽车带来了方便出行、提供驾驭乐趣,甚至满足某种征服的欲望,但汽车安全是这一切的基石。汽车的安全保障功能虽然是隐性的,但却是汽车性能中最重要的部分。用他的话说,“自驾出行就是为了抛开烦恼,纵情于青山绿水之间,这期间哪怕发生小的事故,也会使好心情大打折扣。”
2015款福特翼虎,配置了车道保持、盲区监测、前方碰撞预警系统、疲劳提醒等主动安全系统,在“纵贯中国72小时”这次长途旅行的安全保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被动安全能在车辆碰撞时最大限度地保护驾乘人员,但主动安全能防事故于未然则显得尤为可贵。
这一创新设计正是基于长年以来福特对于车主安全体验的关切。据伍志刚介绍:翼虎安全性能的研发正是通过这些日常驾驶过程中的安全体验得到反馈的,更多是从顾客的实际体验及需求出发,来引进、开发,乃至革新这些安全系统。而在新款福特翼虎上装备的SYNC®系统无疑是创新意识的绝佳体现。
这个系统被消费者熟知,是因为它提供了非常好的车内娱乐体验,其实在安全方面SYNC®系统也有其独特的功能。在车辆行使过程中,如果手动去操作手机、车内娱乐系统时非常容易让驾驶员分散注意力,导致车祸。而SYNC®系统语音系统,只需通过语音指令就可以控制车内娱乐、空调系统、导航功能等,如果通过蓝牙与手机连接还可以实现语音拨打电话和接收短信功能,让驾驶员“双手不离方向盘、眼睛不离前方路”更加便捷、安全地驾驶。
伍志刚的团队结合SYNC®系统,引入了“紧急救援呼叫服务”。当车辆发生意外时,通过已连接SYNC®系统的手机能自动连接到紧急呼叫中心,该呼叫中心与当地救援部门取得联系后,可由当地救援部门实施紧急救援。
另一个来自日常驾驶细节的灵感体现在翼虎配置的防侧翻滚稳定系统上。虽然SUV悬架高,通过性好,能适应各种高山险路等恶劣路况;但车辆的重心也会变高,在高山险路和冬日冰雪覆盖路面下,存在侧翻的安全隐患。伍志刚的团队通过充分研究车辆侧翻的机理,在车上配置了回转传感器,当监控到车辆出现侧翻倾向时,防翻滚稳定系统能够主动地降低发动机的扭矩,并对外侧车轮施加制动,从而使车辆有一个抵抗侧翻的离心力,保障行车安全。
虽然不同的国家与地区之间在交通路况,驾驶习惯上的确有很大的差异,法规要求也不尽相同,但是消费者对汽车安全的关注都是一样的。
当前汽车安全技术处在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各大汽车公司都在不断推出一些新的安全技术。目前主流的安全技术包括了高强度车身、气囊气帘配置、预张紧及限力式安全带,溃缩吸能式转向柱等等。
在伍志刚看来,主动安全技术是一个研究热点,如防碰撞、自适应巡航、自动照明系统等。而福特在安全性方面除了行业有口皆碑的被动安全技术之外,在智能主动安全技术方面也做到了多项行业领先。
福特翼虎搭载了多项同级领先的高科技智能主动安全配置,能有效地积极预防事故的发生。通过高强度笼形车身结构和超高强度硼钢的运用,以及紧急救援服务,在突发情况中最大限度保护驾乘者安全。
而在翼虎设计之初,设计者甚至充分考虑了对行人安全的保护。翼虎车辆前端侧缘造型,保险杠表面与防撞梁的缓冲距离,引擎盖与机舱硬点之间的缓冲距离,以及隐藏性雨刮等等设计,都体现了对行人的关怀。福特翼虎在E-NCAP行人保护的测试中获得了高分评级,处于领先水平。作为“一个福特”的框架下的车型,国内翼虎在也具备同等的安全水准,通过了国内C-NCAP五星安全评级。
在2015款翼虎上市之前,伍志刚的团队在中国的高原、高温及高寒地区,进行了极端道路、极端气候测试。不仅如此,他的团队还在专业试车场上对翼虎进行了相当于实际路况24万公里的高强度耐久性测试,来充分确保车辆在各种行车环境下都能保持品质始终如一。恶劣的测试环境,既是对车辆的考验,也是对人的考验。工程开发及测试人员在恶劣的环境下,要赶在车型上市前发现潜在的问题并彻底解决,才能将产品安心投产,交付顾客。
“我觉得集成化、智能化主动安全会是一个发展趋势,通过一系列的智能化主动安全技术,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并结合传统的被动安全技术,才能最大可能地保障乘客的安全。”伍志刚说,“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方方面面的工作,将与安全相关的一个一个点连成线、构成面,无微不至地保障人员安全”。
在“纵贯中国72小时”的翼虎车队安全抵达设置于国境最南端的终点站—湛江之时,它在短短三天三夜的旅程里,业已经历了从零下30摄氏度极寒、雪野、冰川等极限路况,一路为车队保驾护航的伍志刚穿越到南国的春色里,也显得越发踌躇满志,“安全研发工作的成就感,很大程度上来自这种极限挑战。我想这或许就是进无止境的真意吧。”
十年,足以使“支付宝”从战战兢兢地承担淘宝的交易担保到成就目前全球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它不仅是在“双十一”这样特殊的日子里一再创下数字纪录的消费狂欢,也是“双十二”线上线下的互动引动城市万人空巷带来的概念革新,从在实体店移动支付、到缴付水电煤费、买彩票、发红包,作为“经济生物”的现代人日常生活中,支付宝正在成为一个全方位的生活服务入口。
在2014年蚂蚁金服分享日上,支付宝钱包负责人、蚂蚁金服无线事业部总经理刘乐君公布了一组令人吃惊的数据:截至目前,支付宝钱包的活跃用户数已经达到1.9亿,日常移动支付日交易笔数超过4500万笔,在支付宝整体占比超过50%。
这预示着支付宝不只是一年一度的购物狂欢时的“通关”利器,而业已是与日常消费相互依存的习惯性行为。
“支付宝最初上线时是为了解决网购交易的支付问题,其中最直接的挑战是必须解决网购当中的信任问题。”蚂蚁金服公关总监朱健回忆说。
金融和互联网这两种属性截然不同事物的特质,注定了“支付宝”必须要面对因为“跨界”带来的纠结。互联网是什么?开放、自由、流动、分享。金融是什么?金融是严谨、专业、风险、安全、高监管。要将这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截然不同角色的两者加以融会,本身就意味着创新的极大挑战。
直到支付宝成立已逾十年,面对着台下从最初才十来号人的创业团队到如今扩张到分布在全国5个城市近4000人的庞大团队,出任蚂蚁金服CEO的彭蕾仍在2014年公司年会上苦口婆心,“对从金融诞生的第一天以及到它存在的未来,金融的特性就是高度监管的,我特别希望我们的同学对此要有深刻的理解,并且对金融的本质保持尊重和敬畏之心。”
不论支付宝业务从网购延伸到金融领域,移动端平台不断推陈出新的变化如何炫目,构建“信任”始终被这个团队置于首要位置。2005年到2013年,支付宝日交易笔数从万增长到百万级到亿的增长,这背后都是一次次的挑战,是蚂蚁金服技术架构的升级。据蚂蚁金服首席技术官程立介绍,在此过程中支付宝完成了“去IOE”(脱离对IBM小型机、Oracle数据库、EMC存储的依赖),逐渐形成“云计算+蚂蚁金服中间件+阿里数据库”的结构。
依托淘宝起家的支付宝如今早已不仅是阿里的支付宝,也不仅是网购支付那么简单。从交易额层面讲,生活缴费、医药挂号等个人业务以及外部商户等非阿里系业务,占比超过整个支付宝业务的50%;而从合作伙伴角度讲,在支付领域,有超过200家金融机构与支付宝合作开展网络支付业务,近千万小微商户选择支付宝作为自己的网络支付服务提供商,范围涵盖B2C购物、航旅机票、理财、教育等方面。支付宝用了十年左右时间,俨然开辟了社会生活的新领域。
2013年,蚂蚁金服品牌与公众沟通部资深总监陈亮在新浪微博上贴出自己的十年账单—57万,引来一波晒账单的奇景,从购物到理财,如今,余额宝吸收了亿级理财用户,更多人感叹账单“晒出来就是一家一当。”而为了支撑日益庞大的支付量和多种多样的支付行为,支付宝现有的五级安全防控体系,层层布局,相互联动,构建了一套完整的风险防控网络,每个支付宝账户都处于这一安全体系的保障之内。
这个厚重的安全体系还将承载更多。
2014年10月16日,在一年一度的蚂蚁金服分享日活动上,支付宝钱包向外界披露了一项面向三四线城市和农村的发展计划,希望通过移动平台和云计算及数据技术改善三四线城市的医疗、交通、公共服务水平,并推动移动金融服务在农村的普及。
“不是说互联网一切都是好的。”彭蕾始终对支付宝团队强调,构建信任和提升安全的需求,总是亦步亦趋,这也让支付宝“风险团队”的600余名员工感觉到什么是创新的责任。
“新老娘舅”的称号不仅寄予着她个人转型“谈话类”节目主播的期待,甚至在此后赋予了她人大代表、教育监督员等身份,也重新界定了现代媒体延伸至社会现实中所能承担的责任。
“老娘舅”有“和事佬”之意,这档晚间六点半黄金档播出的节目,开播五年一直占居上海地区收视率“三甲”。年长日久,观众们已熟悉了那位貌似居委阿姨、常以一头烫发示人的“老娘舅”柏万青,饭前饭后听她以一口麻利的上海话和得理不饶人的强悍,把清官难断的家务事,在电视观众面前剖解得条分缕析。
两年多前的一个晚上,观众眼见“老娘舅”,变成了房海燕这个过去只能在娱乐频道见到的鲜亮、热辣的川妹子。
房海燕回顾当时的选择,也不得不承认“是一趟冒险”,“当你做了那么多明星访谈,已经对他们面对公众的那一套颇为厌倦,你就格外想听到有生活质感的声音。
两年前的一档《新老娘舅》节目。当时上节目寻求调解的一对年轻的外来务工人员,因为患先天性脑瘫的儿子壮壮,夫妻间频繁产生矛盾。当小壮壮在旁人搀扶下蹒跚走来,满脸笑容并用小手擦干妈妈的泪水,费力地挤出“壮壮长大,自己养活自己”时,房海燕和现场工作人员都流下了泪水。
此后,她开始为这家人筹集壮壮的第一笔手术经费,节目过去虽已两年,但她和这对几乎被生活压垮的年轻父母的联系从未中断。
也正是由“壮壮”引发的这一系列举措,让她意识到了媒体人身份的多重可能性。她在节目上的身份延伸到了镜头以外,目前房海燕还担任起了浦东新区人大代表,并被聘为浦东新区的教育监督员。
她个人对特殊教育的关注因而与社会帮扶,乃至公权力介入有了更密切的契合点。早在2013年,她就曾发起和组织过浦东新区特殊学校与新娱乐一起举办的“开心春运会”。此外,她还参与策划了特殊学校师生书画展《绽放》,并计划筹拍关于关爱特殊儿童的公益短片。
从很多时候在一个镜头前摆弄别人也摆弄自己的表演者,到把个人、触角伸到镜头之外的现实,房海燕的身份转型,也践行着一个现代媒体人寻找创新的社会定位的多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