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瓶装新酒,是对很多换汤不换药的投机取巧做法的一种解读,这种现象在汽车界、媒体界司空见惯。在老车型上随便加个配置,甚至换个颜色,就敢称“全新”;随便一篇文章换个平台传播就叫“新媒体”,以前这样的做法还能骗骗公众,但如今已经没有任何市场了。
这次不太想说车的事,因为最近我接触到的很多现象,让我不可不考虑如何将旧酒装入新瓶。前两天参加活动,碰到一个业内的老大哥,一本汽车杂志的前主编现在在互联网行业创业,寒暄中正想跟他聊聊内容创新的事,不想刚说了两句,对方拍着我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兄弟,别谈内容了,咱们聊点别的吧。我给你讲个笑话。”笑话是这样的:有个大款每月花20000元包了一个二奶,这个二奶不甘寂寞,私下里拿出10000元又包了一个小白脸,小白脸不平衡,又花了5000元包了一个小女生,小女生得知他们三个的关系,非常不爽,直接找到了那个大款,最后两人达成默契,大款踹了二奶,直接花8000元包了这个小女生。“哥们,这就叫O2O,砍掉中间环节,你不觉得传统媒体现在慢慢变成了中间那两个人吗?”我一时语塞,但是老觉得哪不对,却又无从辩驳。
作为媒体,在厂家和读者之间确实扮演者传播者的中间环节,但是我们不是分销商,只是简单地过手,没有加工和再创造,这样的中间环节势必会被抛弃。但是我们几十年来一直坚持内容的精品化和原创,也培养了一大批死忠,为何在移动互联网崛起的时代,我们却显得有些被动?几天来我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最后我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说服我继续下去的理由:1,我们不是中间环节,我们是内容的创造者;2,我们确实缺乏互联网思维,还在用传统的模式混迹江湖;3,内容永远是阅读的营养来源,不会因为媒介的变化变得不再重要。前段时间听说订阅号里排名很靠前的一个自媒体,被叫价上亿元,还有不止一家风投竞价,翻开他们的订阅号,动辄一篇文章阅读量就在10万+,可内容无非还是导购,保养,选车等传统内容,客观地讲,有些文章的养分真的不及我们杂志和微信的原创。但是他们成功了,就是抓住了移动互联网的传播规律:标题党、屌丝心态、极大的煽动性。我不认为这样的文章有什么营养,但是却能让手机那头的人们趋之若鹜。
话说回来,汽车之友已经经历了29个年头,从一开始的五六个人到现在的五六十人,唯一没变的就是对内容的追求,但外面的世界改变了,人们阅读的习惯和方式改变了,从翻书到翻屏,从收费到白给。在完成杂志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探索一条符合新媒体传播规律的玩法了,但是我始终相信,有营养的内容一直将会是有价值的,无论对厂家还是读者,一味的心灵鸡汤和无底线的杂耍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用新的渠道包装出来的优质内容一样有着广阔的市场,甚至这部分人群的数据对于产生商业价值更加精准,毕竟汽车是大宗消费品,有消费实力,喜欢汽车,爱玩的适龄人群才是有商业价值的,对我们杂志而言也是有足够粘性的群体,只不过这部分人淹没在很多随波逐流的普通人群里,我们要用优质的内容将他们分割出来,以前可以通过杂志,而现在则要通过网络、微信了。
一个媒体他的生命力不在于有多少受众,有多立体的渠道,因为这些早晚会被新的形式所颠覆,唯独有强大的内容制造和创新能力,敏锐的嗅觉系统,洞察力,才能在瞬息万变的发展中不落人后。我把内容比作酒,越陈越香,渠道比作瓶,以前是青花瓷,现在是塑料、不锈钢、树脂玻璃,换个形式让大家体验过程,但喝道嘴里的始终还是陈年的佳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