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足球 细节决定成败

2015-09-10 07:22张晓辰
新体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体育老师师资足球

张晓辰

校园足球要顺利开展,涉及师资、场地、经费、教材、考试、竞赛、家长和社会态度等诸多方面,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北京市足协青少部部长文小伟。

《新体育》:《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中有这样的目标:到2020年要建成2万所足球学校,2025年要建成5万所足球学校,您怎么看?全国能找到这么多体育老师吗?怎么培养?

答:技能的培养不是一天两天的事,需要有个过程。如果顺利的话,所有体育院校每年的足球毕业生加起来不过几千人,师资培养跟不上,而且没有捷径可走。让沙漠变成绿洲,最开始的一批人就是打基础。足球教师的培养也是这样,成长周期可能在5-10年。

人从哪儿来是很实际的问题,不是喊口号。量是很容易达到的,而质能不能上去,我个人始终有这样的疑问。虽然科教兴国战略讲了许多年,但人才培养有成长周期。往长远看,现阶段大量培养足球专业人才,未来某天总有饱和的时候,那时候这部分人又会面临就业难的困境。我觉得只能有序引导,做好10-20年的规划,不是说10年以后足球学校一定要达到5万所。

《新体育》:从国外引进120名教练,到中国培养足球老师,也培养学生,您觉得这个方法可行吗?

答:这个方法可行。但是,正如改革开放初期引进国外资本帮助我们发展工商业一样,最终还是要立足于自身。引进可以作为一种助推手段,但最终发展还是要靠本国。毕竟引进外国优秀师资只是一种途径,弥补短时的缺口。如果教育部门只是为了普及足球教育,完全可以达到这样的目标。

《新体育》:在师资的培养上,您觉得究竟是为有能力的人解决教师资格问题,还是为有教师资格的人解决能力问题?

答:这涉及到存量和增量。

为有能力的人解决资格问题,是培养退役球员、教练员的教师资格,这是增量问题,但有一个前提,需要这些人有自我学习的动力。为有资格的人解决能力问题,是培训学校现有的体育老师,这是存量问题。我觉得存量要挖掘,增量也得充分利用,必须双管齐下,才能尽快弥补师资的缺口。

双管齐下,涉及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的配合。体育部门解决不了政策的问题,据说,教师资格证未来需要5年认证一次,如何让退役运动员拥有施教的技能,关键在教育部门。而且,运动员从小在“三脱离”和“三集中”的环境中成长,脱离社会、脱离父母、脱离学校,集中学习、集中住宿、集中训练,存在适应社会的问题。运动员有技能,但在足球教学上,这批人才的质量有限,会踢球的人不一定会教青少年。实话说,让这批人拿到教师资格是很难的,因为很多职业运动员真正的文化水平能有初中程度就不错了。

《新体育》:开展校园足球,您认为究竟是职业学校模式还是普通学校开设足球课更可行?

答:从成材率来讲,普通小学开展足球完全没有问题,因为课业压力比较轻,时间比较充裕。北京目前共有274所学校开展校园足球,主要是小学。由小学到初中,这个数量要少三分之二,初中到高中再少三分之二,数量随年龄升高而递减,高中只有几所学校。初中数量减少是因为场地有限,师资有限,家长支持力度有限,课业负担重。小学生很喜欢踢球,但升入初中,没有足球的土壤,我觉得目前的政策主要就是给这些有足球特长的孩子打通接口。不过,北京的教育政策是学生不能跨学区升学,这可能就限制了足球人才的流动。

《新体育》:由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组成的四级联赛体系会不会影响体育系统原有的比赛?

答:体育系统原有的很多比赛都跟教育系统有合作,譬如北京市体育局与北京市教委共同举办的校园足球联赛北京赛区的比赛。对于教委来说,目前只是面临如何整合资源并保证竞赛质量的问题。既然要开展赛事,就必须有足够数量的球队参赛。曾经有过这样的设想:把12-16所高中、30-40所初中纳入到联赛中来,实行主客场制。体育部门要做的是为教练员、裁判员提供专业的训练和指导。

《新体育》:要培训教师,还要建场地,经费问题怎么解决?

答:教育部门缺人,体育部门缺钱,未来双方协商解决。体育部门提供专业教练员,由教育部门出钱培训体育老师。

我觉得开展校园足球不能一窝蜂,还是要根据各个学校学生的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决定是搞足球还是搞其他项目。财政支持通常是给学校音乐、体育、美术一笔经费,北京的情况是一所学校每学年600-700块钱,至于怎么分配,完全取决于校长。所以如何开展校园足球,关乎教委的宏观政策,而能否开展起来,在于校长对体育或足球的认识。就目前的情况看,校园足球开展较好的学校都是因为校长把体育或足球作为一种育人的方式。

《新体育》:开展校园足球,场地也是大问题。有没有场地,有了场地如何分配,是给足球还是给其他项目?

答:第一个问题只存在于大中城市,因为用地紧张,土地资源有限,很多学校没有场地。但是,可以通过租赁社会场地来弥补,把这些资源盘活起来,免费开放给孩子们。西城区体育局的月坛体育场给校园足球提供的场地就很少,场租比较高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这片场地已经托管给某集团,体育局只是代管。天坛、地坛、东单等核心体育场地如果能在周末对孩子们开放,完全可以弥补场地资源的不足,但只能辐射周边学校,没法彻底解决,因为大城市交通拥堵是很大的问题。在偏远地方,其实不是场地问题,而是财政资金问题。至于如何分配场地,如上所言,取决于校长。

《新体育》: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3D版的校园足球教材,体育教学可能不同于其他科目,对于体育老师来说,如何使用教材?

答:前不久,我去校园足球开展得较为不错的朝阳区定福庄第一小学,和老师有过沟通。这名体育老师是北京校园足球教材的编委之一,他的观点是:“如果用这套教材,我们学校很多孩子的技能达不到。”只能说教材与实际情况有一定距离。

根据足球规律,青少年最大的特点是模仿能力特别强,学习足球技能注重直观感受。教材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方式,主导还是落到师资问题上。在咱们这个足球欠发达国家,有这本教材,让孩子知道足球是什么,比如规则教育其实是一种法制教育。技能教育重在实践,足球动作涉及运动生理学的规律,老师需要理解并能指导学生,这也与孩子的生长发育规律有关。

《新体育》:家长对校园足球的顾虑主要在于安全和影响学习成绩两方面,这可能会影响校园足球的开展,您怎么看?

答:我认为,目前在小学阶段,体育对学习几乎没影响。家长的观念也在转变,孩子首先要有好身体,很多踢足球好的孩子学习成绩都很好。如果处理得好,踢球对学习是一种促进。

安全问题,其实什么事都有风险,关键在于如何用各种预防手段把运动的风险降到最低。

教育是一个综合的问题,需要学校、老师、家长各方的努力。但是初中学业的加重,家长的顾虑会随之增加,让孩子继续学习还是踢球,这需要因材施教。

《新体育》:北京市可能在2016年将足球纳入体育课选考科目?

答:不是可能,是一定纳入。我对此很支持。

2009年,北京市体育局推动这件事,基于北京市要发展三大球。当时篮球作为北京体育中考的测试项目,萌生了足球进入中考这样的提案。促成此事的契机是在北京市两次人代会上,人民大学附中的刘彭芝校长提出了相关的提案,最后共同协商促成。

对孩子来说,从三大球中选一项他所喜欢的来考试,是比较合适的。对真正喜欢足球的孩子来说,考试不是难事,不喜欢足球的孩子可以选篮球或排球,考生有自主权。

猜你喜欢
体育老师师资足球
体育老师在电影院上语文课
有些唐突
美国加强数据共享促进师资培育
让足球动起来
美国加强数据共享促进师资培育
少年快乐足球
四百秒的体育课
认识足球(一)
姜还是老的辣
《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开发项目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