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遏制战略”与南海对峙

2015-09-10 10:46倪乐雄
新民周刊 2015年45期
关键词:拿破仑主权南海

倪乐雄

中美军方有联合有遏制。2015年11月7日上午10时,美国佛罗里达梅波特港东南海域,中美海军联合演练在这里拉开序幕。中方济南舰、益阳舰与美方参演三舰正在组成单纵队航行。

美国对南海的思维和行动

在中美两国首脑一来一往高潮迭起的互访后,在双方都给予对方极高访问规格以及礼遇后,尽管双方做尽了两国关系不错的姿态,但是,10月27日,美国海军终于冒险驶入扬言已久的中国南海人工岛礁12海里内,以罕见的直接挑战中国领海主权的方式强硬表达了自己的意愿。

凡事先讲道理,中国不是第一个在南海填海造岛的国家,越南、马来西亚和菲律宾都先于中国动手建造,另外,日本不是也在西太平洋冲之鸟礁填海造岛么?那时美国既不制止、也不呼吁各方停止造岛,更没指责它们妨碍航行自由和威胁周边国家,也不曾扬言驶入这些岛礁的12海里之内。等到中国开始填海造岛了,美国却来干涉了、主持公道了、强调航行自由了、认定是威胁周边国家安全了。显然,美国的干涉中国填海造岛的行为是赤裸裸地奉行双重标准、故意偏袒,蛮横压制中国。美国并非不知道南海自古属于中国,也知道越南曾经承认后又反悔的经历。美国应该知道自己在南海问题上对中国的做法十分过分,但却偏偏要这样做。这就需要搞清美国决策者在南海争端方面支配他们行动的思路。

观察中美关系互动时,不难发现,美国两次大战的经验教训对他们行动的指导。美国可能、也应该从两次世界大战中总结出以下教训——由于在德国和日本崛起的萌动状态时,美国没有及时采取强有力的遏制措施,以至两国坐大后发动扩张性战争,以至在一战时远涉重洋赴欧洲作战,以及在二战时被迫开辟欧、亚两个战场,弄得十分被动,因此,面对一个崛起的对手,必须在崛起的萌动状态即给予强有力的遏制。这就是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得出的经验教训。因为对手在羽翼未丰之际,即使自己付出再大的代价,也比对手羽毛丰满后再动手的代价要小得多。

笔者曾判断,只要上述姑且称之为“超前遏制战略”思路支配着美国的决策者,那么美国一定会在它所判断的中国“扩张”的一开始就会采取强硬行动。在敌意支配下,美国不会理会南海人工岛礁上的夜间导航等民用设施,只对中国在南海空中、海上作战的前进基地猛地向前推进了1050公里感到忧心忡忡,只会把中国颇有诚意的“永不称霸”、“和平崛起”、“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当作忽悠,甚至把“一带一路”看成是当年日本提倡的“大东亚共荣圈”。这种“超前遏制战略”指导下,美国在南海“填海造岛”问题上偏袒某些东南亚国家,持双重标准、强词夺理压制中国就一点也不奇怪了,所谓“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并非美国不明白南海的是非曲折。在南海讲公平、讲正义、讲公道、讲尊重主权、讲一碗水端平,那就等于颠覆美国的国家大战略。

美战略愿景对中国的伤害

中美海军联合演练拉开序幕。济南舰信号兵升起信号旗,与“梅森”号进行信号通信演练。

如果美国一意孤行,中国将受到怎样的伤害?美国进入中国南海人工岛礁12海里内,挑战中国主权仅仅是手段,目的是不允许中国在自己主权范围的南海建军事设施,其性质是迫使中国某些地区成为“非军事化”地区。不管滥用何种理由,这种做法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尊严和主权完整,并带有赤裸裸的欺凌和侮辱成分,因而让中国难以忍受。因而,此次南海焦点是美国“超前遏制战略”与中国尊严和主权完整的尖锐冲突。

一个主权国家接受他国在自己领土上“非军事化”的苛刻要求,往往是在战败的情况下被迫接受的,如海湾战争时,西方联军击溃了萨达姆的军队后,美、英等国在伊拉克南部北纬33度线以南设置了“禁飞区”,不准伊拉克空军进入。

“一·二八”淞沪抗战时,中国第十九路军在上海奋起抵抗侵华日军,终因日军在浏河登陆、腹背受敌被迫后撤。中日双方签订的《淞沪停战协议》规定:上海划为“非军事区”、第十九路军撤防、划上海为非武装区;中国不得在上海至苏州、昆山一带驻军。国人视为奇耻大辱。

由此可见,美国在南海遏制中国的行为、以及不准许中国在自己领土上修建军事设施的蛮横要求,带有侮辱中国尊严和侵犯主权的性质,除非战场严重失利,对方处于压倒性优势,不然任何国家都难以接受。不战而接受此苛刻要求是懦夫,战败被迫接受,勉强可以被人谅解。

中国如何寻找到平衡点

2015年2月24日,美国海军F/A-18E战斗机与两日本航空自卫队F-15J在冲绳进行空战训练。

美国在南海问题上对中国取咄咄逼人的姿态还有另一方面的原因,他要向亚洲国家表明:虽然在乌克兰问题上受到俄罗斯的牵制,特别在中东乱了章法搞得一团糟,且被俄罗斯乘机渗透,但在亚洲自己仍然是“带头大哥”,只要姿态到位即可。同时一定程度上希望同中国一起致力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因此战争冲突的选项一般不在考虑之内。人们应该清楚,摆出打架的架势是一回事,是否愿意打架又是另一回事。毕竟“自古知兵非好战”。

中国有着和平崛起的极大愿望,且认真地尝试着同美国建立新型大国关系,避免重蹈历史上大国之间的“修昔底德陷阱”。中国在当下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仍然致力于国内和海外经济的调整和布局,且处崛起的初期阶段,无论从实力和时间看,收复老祖宗留下的南海失地的各种条件,尚未到瓜熟蒂落的时刻,只要维持住争端现状,无碍大局。不到万不得已也不会轻易考虑战争冲突选项。

接下去对于中美两国来说就是在不发生军事冲突的前提下,如何在本国和世界面前维护各自尊严的问题了。美国要维持“带头大哥”的“尊严”,中国要维护主权的尊严。在“有惊无险”的框架里,双方的姿态一定都是强硬的,一定会用先进的军事装备作道具,竭尽全力地摆出强硬架势。目前,第一回合已显出双方今后的周旋模式,美方来碰底线,中方立即驱逐加警告。底线可以碰,但不能穿越。

另外,中国巡航钓鱼岛后的中日周旋模式,十几年前台海危机时候,从剑拔弩张到今天的相对风平浪静,都可作预判的参考。尤其是台海危机的解除,可以看成是中美在台海问题上共同寻找平衡点的过程。这些都可以做参照,或许,此次中美对峙,也是台海危机的翻版,是双方在南海寻找平衡点的过程开始。

正常情况下,中美不会在南海大动干戈。自从核武器时代开始,核武国家之间只有“代理人战争”,还没有直接发生过战争冲突,究其原因是所争之利与核战争之害相差太大,比如苏美对抗时,核战争双方巨大毁灭性的代价仅仅为了争哪种制度更好,而哪种制度下人们都能衣食无忧地活着,只是质量有差距,核冬天里人们都不能活着。所以不是人们的愿望、而是核武器强有力地约束着核国家之间的战争冲动,迫使冲突双方竭尽全力地维护和平。

此外,南海危机比起“台海危机”,对中美两国来说都是小巫见大巫,那是分裂与反分裂冲突,性质和烈度比12海里纠纷强得多,但是中美两国居然有惊无险地度过了,大江大海都过来了,南海“小河沟里”中美关系至少短期翻不了船。至于长期而论,中美海权战略冲突是否最终化解、或最终在未来哪个时间摊牌,目前无解。

历史的经验是,处于崛起萌动期的大国必须忍辱负重、必要时“忍气吞声”方能赢得未来的决定性转机。1805年,处于萌动期的普鲁士蠢蠢欲动,欲乘法国拿破仑与俄国、奥地利交战之际,配合俄、奥军队夹击拿破仑的法军,当它的使者带着给法国的最后通牒走到半途中,拿破仑大军已在奥斯特利茨会战中击溃了俄奥联军,普鲁士使者到达拿破仑军营时态度急转,把履行参战程序的最后通牒宣读,改为向拿破仑祝贺胜利,拿破仑傲慢地奚落道:“你把祝贺的对方弄错了吧?”普鲁士使者战战兢兢、唯唯诺诺而退。65年后,1870年9月2日,普鲁士军队在色当同法国军队交战大获全胜,俘虏法国拿破仑三世皇帝和他的近十万大军,普鲁士完成统一,建立德意志帝国。法国为半个多世纪前的傲慢付出了沉重代价,普鲁士当初的忍辱负重赢得了半个世纪后的辉煌。这段历史上主客互换的故事,很值得回味。(作者为著名海权战略学者)

猜你喜欢
拿破仑主权南海
下期预告 拿破仑:折腾的前半生
北海北、南海南
拿破仑美言惑敌
贵阳首发白皮书:五年建成主权区块链应用示范区
南海的虎斑贝
通识少年·拿破仑
数十国扎堆宣示海洋主权
钓鱼岛主权考
海峡两岸对南沙和西沙群岛主权的共同维护
拿破仑和他的士兵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