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考,青海男孩周浩考出660多分的好成绩,被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顺利录取。然而,理论分析课一度让喜欢机械操作的周浩苦不堪言,尽管他想方设法努力使自己去适应、去调整,都无法喜欢上这个专业。最终,他说服家人从北大退学,到北京一所技校就读。面对众多的质疑和反对,周浩坚称“不后悔”。
2014年11月4日,在全国第六届数控技能大赛决赛中,周浩一举夺魁……
苦不堪言,
无法“爱上”北大专业
周浩出生于青海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爸爸是一所大学的工科教授。受爸爸的影响,周浩从小对机械特别感兴趣,家里的家电几乎被他拆了个遍。
2008年高考,周浩考出了660多分的好成绩。填报志愿的时候,周浩想上自己最喜欢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这是一所技术工程占优势的大学,实践操作性强,很合自己的理想。周浩的想法遭到了家长和班主任老师的一致反对,他们觉得这样的分数不上北大清华,实在是太可惜了。
尽管十二分的不情愿,最终,周浩还是选择了妥协,选择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专业就读。但令周浩没想到的是,就是当时的妥协,让他在北大的生活苦不堪言。
每天无休无止的理论学习,枯燥的理论分析,让周浩觉得特别不适应。随着理论学习的加重,周浩的内心也越来越迷茫。生命科学院的学生大多从事学术研究,但自己根本不喜欢,反而喜欢鼓捣机械类的操作。难道就这样为混一张名校的文凭,背弃自己一生的喜好?周浩越想越烦躁。
周浩尝试着去旁听北大工科院和清华工科院的课,企图从中找到兴趣点,结果却发现他们的课基本上也是纯理论,而实践操作课只有他们本院的学生才能去上。周浩想到了转院,但是在北大,转院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焦虑和失眠中,周浩结束了大一的生活。
绝不后悔,
说服父母退学读技校
周浩想到了休学。眼看儿子的情绪越来越低落,父母同意了儿子休学一年的决定。
休学期间,周浩打起了零工,当过电话接线员、在富士康做过枯燥的流水线工人,也曾在一家设备生产公司当过临时工。
一年的打工经历,让周浩深深感受到了社会的残酷。他本以为这种挫败感一定能让自己静下心来学习,然而,结果并非如此。
周浩重新回到北大,他越是努力,就越是找不到感觉,并且出现了挂科。接二连三的尝试失败后,周浩再也无心继续,有了退学的想法。
周浩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父母,当教授的父亲极力劝说儿子不要冲动,周浩所在院系的老师也劝他好好想想再做决定,但周浩铁了心。2011年3月,学校为他办理了退学手续。
退学后,周浩决定读技校。读大一时,周浩就有这个念头,但迫于各方面的压力,他没敢说出来。他已经悄悄在网上对国内的一些技校进行了全方位的了解:国内特别缺知识技能复合型人才,现有的技师学历普遍偏低。周浩坚信,只要努力,他一定会在这个行业有所作为。
父亲得知儿子的决定后,生气地说:“胡闹,怎么能读技校呢?”见说服不通父亲,周浩将自己的想法又告诉了母亲,开明的母亲决定帮助儿子摆脱痛苦,让儿子自己决定未来。
最终她以女人特有的智慧,说服丈夫答应了儿子的决定。2011年9月,周浩转到了北京工业技师学院。
周浩说:“我不后悔。如果我过得很精彩,总有一天,我可以证明给当初质疑自己的人看。”
如愿以偿,
实践操作让他重拾信心
周浩决定学习数控机床装调和维修。学校考虑到周浩的实际情况,没有让他从基础课学起,让他直接进入了技师班,小班授课,并且给他配了数控系最好的老师。但起初数控系的老师听说周浩要来他们班,压力很大,不敢接收,怕教不了。最后,在校领导的再三协商下,他还是接收了周浩。
周浩坦言,刚开始学习机床维修也不太适应,上课时经常要站着进行各种操作,比原来坐着听课劳动强度大很多,但因为找到了兴趣点,周浩重拾了学习热情。
实验室摆满瑞士进口的数控机器,老师面对面的指导,能够上手的机器操作,这一切都令周浩兴奋不已,但由于他之前从没有接触过数控技术,而别的同学都已经潜心学了两年,这对周浩来说,多少有点压力。为了赶上大家,不枉名校生的名头,周浩学得格外卖力,每天都把老师教过的技术反复练习,有不懂的就及时问学员中的佼佼者或者是老师。就连课余时间,周浩都特别珍惜,别的同学逛街、聊天、看电影,周浩选择了学习。技校的理论知识对周浩来说并不难,毫不费力就能全部接受。剩余时间,他把主要精力放在机械加工原理的实际操作上。
每天吃过饭后,周浩就一头钻进实验室里,细心揣摩,潜心操作。一个原理不弄懂决不罢休,很多时候,他都忙得忘记了时间。就这样周浩每天十几个小时都“泡”在实验室里研究机床,从不感到累,更不觉得枯燥和无聊。
功夫没有白费,几个月后,周浩就开始和同班同学拉开了距离。很快,他便成了数控专业项目完成速度最快、质量最好的学生。但他远远没有满足,他有优势,他的文化课基础好,悟性高,英语水平也了得,经常上一些有关数控方面的英文网站,了解当下最前沿的数控讯息。
一鸣惊人,
全国数控比赛夺桂冠
课余时间,周浩除了自己钻研学习外,还经常跟着老师一起维修机床,一身工作服,满身油污,一双看不出颜色的“白色”手套,俨然一个准维修师傅。排除一个故障有时需要几个小时,有时需要几天,但周浩没有丝毫的厌倦,闻着刺鼻的机油味,沉浸其中的他反而感觉非常享受。
有一次,一个故障一连两天还没有排除,老师建议先放放,但周浩不愿放弃,到处查阅资料,最后终于在一个外文网站上找到了答案,成功排除了故障。
在周浩看来,机械加工看似简单,可一个复杂的机床可能涉及成千上万个参数,要想学透它,需要花很多的精力和时间,更需要投入一定的热情。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周浩在学习上更加认真,从来没把自己以前的经历当回事,而是时时把自己当成一个新人,对机床原理永远充满好奇和探究,经常在实验室一坐就是半天。老师也特别青睐这个名校来的高材生,常常一对一和他交流辅导操作,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2014年4月,为了迎接第六届全国数控技能比赛,学院进行了严格的选拔,最终周浩以绝对优势取得参赛资格。5个月后,周浩顺利毕业了,同学们都找到了满意的工作,纷纷离校,但周浩并没有离校,他在潜心准备数控技能大赛。
2014年10月31日,为期5天的第六届全国数控技能比赛,在北京工业技师学院拉开帷幕。来自全国的880多名选手个个摩拳擦掌,一展身手。11月4日,在数控机床装调和维修项目比赛中,周浩不负众望一举夺魁。父母得知消息,一直紧皱的眉头瞬间舒展,打心底里认同了儿子的选择。
周浩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当初的无悔选择。对于未来,周浩坦言,从事机械加工这行,经验非常重要,在学校学习的这点东西肯定不够,毕业后,他会多积累经验,只要能干自己喜欢的事,他就感觉特别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