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懿红 王卫英
对中国读者来说,刘宇昆这个名字已经不算陌生了。作为揽获2012年星云、雨果两项世界科幻小说大奖并蝉联2013雨果奖的首位华裔作家,他今年又以中篇小说《正常》和翻译的刘慈欣长篇小说《三体》英文版获星云奖提名。对于当下红红火火、图谋进军世界的中国科幻来说,刘宇昆的出现可谓生逢其时,恰好担当起沟通中西科幻的文化大使这一角色。因此,这部新的小说集在大陆出版,确系众望所归,适逢其会。
《杀敌算法》是刘宇昆多年创作的成果荟萃,收在小说集中的第一篇就是获2013雨果奖最佳短篇小说奖的《物哀》。和《手中纸,心中爱》一样,这篇小说打动评委的或许还是其浓郁的东方文化色彩。日本文化中克己守纪、牺牲小我的集体主义,对死亡紧邻和一瞬之美的领悟,使这个民族坚韧不拔,拥有超强的凝聚力。把这种精神放在世界末日全球普遍的混乱无序状态中,放在人类最后一艘宇宙飞船遇险的特定情境下进行考量,它就升华为人类文明传承不可或缺的一块精神基石。从文化差异介入而发现人类共性,这使刘宇昆的作品能够最普遍地打动中西方读者。不能不说,刘宇昆对日本文化的熟练驾驭(俳句、围棋、日文图解),将民族文化融入科幻视野的巧妙叙事方式(美国宇宙飞船上最后一个日本人),使这篇小说韵味十足。世事无常、人生苦短的哀音,在空旷寥廓的宇宙中回响;而大翔坠入星空的最后一跃,则是人类星际漂泊的悲壮绝唱——英雄颂。
但是,如果剥离包裹在世界末日这一科幻设定之外的日本文化元素,则《物哀》和《信息》《人之涛》一样,承载着刘宇昆站在宇宙文明高度对人类文化传承的思考。在小行星撞击地球,人类乘坐唯一方舟逃离毁灭的世界末日;当宇宙探险进入外层空间考古学阶段,到处都是外星生命遗留的文明废墟的时候;当人类抛弃肉身,进而抛弃金属身体,变成翱翔星际的能量体的时候——人类还剩下什么?人类以什么传承文化、凝聚人性?以什么界定自我?刘宇昆在传承与变化中讲述人性与文明,讲述先人与后人代代相传的亲情,讲述过去对未来的责任。在他笔下,这种传承是超越种族的——为群体利益勇于献身的英雄主义,既是日本的,也是全人类的(《物哀》);这种传承可以跨越肉体与精神的界限——麦琪化身光子加入曾孙辈的星际移民,讲述创世神话抚慰他们的心灵并传递爱的喜悦(《人之涛》);这种传承甚至可以超越地球人类而扩展至外星生命——即便文明毁灭,匹拜欧人也把核废料妥善埋藏,留下精心编码的信息警示后人(《信息》)。刘宇昆从来都不是一个缺乏价值判断与道德担当的作家,他的叙事总能传达丰富的内涵,而其中一个响亮的信息就是:传承本身就是价值。
此外,刘宇昆小说也体现了作家站在世界背景下对国家、民族、文化不平等关系的思考与批判。他之前的小说《终结历史的人》就以科幻构想还原真相,戳穿美国人、日本人否定侵华日军731细菌战部队罪行的虚伪无耻;《结绳记事》则将东南亚偏远山区的天村与美国大波士顿地区的大路科技廊并置,揭示隐藏在文化交流背后的文化不平等及尾随而至的商业欺诈、巧取豪夺。这部小说集中的《贝利星人》《杀敌算法》则以冷静内敛的叙述针砭美国普世价值观、大国政治、霸权主义。在《贝利星人》中,美国霸权延伸到外层空间,一方面为太空梭配备华裔船员粉饰其普世价值观,另一方面罔顾《外太空法》企图在其他星球宣示主权。在《杀敌算法》中,无人机借助高科技力量肆意夺取他人的生命,升级版“守护者”的“道德监管模块”不过是一整套充满偏见的冰冷数据,凯拉父女两代人——无人机操作员和研发者都变成了遥控杀人的怪物。然而,“与机器人并肩作战,即意味着没人再需要为杀戮负良心债”,这就是美国宣传的所谓“干净的战争”“文明国家”。
科幻对未来的想象很容易走向哲学。刘宇昆的科幻小说向来不乏对人生、人性的哲理思考,比如《迦太基玫瑰》《重生》。这部小说集中的《弧》《先知》进一步探索生命哲学。《弧》充分体现了美国式的人生观并让主人公以她的传奇人生修正、完善这种人生观。小说处理的是科幻常见的永生题材,但刘宇昆的故事充满新意,不仅以“人体工厂”的恐怖艺术刷新想象,还让列娜·奥珍妮将个人自由和自我体验推向极端,尽情享受长生之后选择老死。在此过程中,她从一个逃避责任与成长的未婚妈妈变成人体雕塑艺术家,收获了爱情与长生,但最终意识到放弃责任与担当的人生并不完整,无穷无尽的生命使人丧失创造力和生命的激情。她再次生育,与当年遗弃的长子团聚,并决定陪伴新的恋人一起变老。《先知》构想了一种可以预示未来画面的设备,展示出人们知道既定命运之后的种种表现。有的人成为遭受歧视排挤的“未来罪犯”,有的人破罐破摔挥霍青春,有的人杀人放火并美其名曰“执行上帝的任务”,而莫妮卡则决定用自己的人生摧毁“先知”预告的命运。她找到预示画面中那个杀死自己的“未来罪犯”佩恩,无所畏惧地开始了一段一见钟情的爱情。“没有‘先知’,我们也知道每个生命的终点是死亡。”她对他呢喃道,“所以我们只需要继续在黑暗中摸索前行,让每一个瞬间都过得有意义。”通过一种预言未来的方法,刘宇昆深入探索人生的意义,以一个改头换面的浪漫故事导出自主选择、体验当下、自我塑造的人生观。小说集中的另一篇《mMod》表现技术对人性的操控,文风诙谐爽利如同马克·吐温,令人读之莞尔。
和刘宇昆的其他小说一样,收在这部小说集中的作品以丝丝入扣细腻感人的心理刻画、出人意料而又逻辑严密的科幻想象令人惊艳。刘宇昆的小说很容易引领读者进入人物的心灵世界,从而使超现实情节自然化,植根于人性的真实,获得感人至深的力量。在他的笔下,人物从来不是只会行动的机械工具,每一个人物都以丰满的内心活动推动情节的进展,牵动读者的关心与同情——比如《物哀》中大翔不断闪回的童年记忆,《杀敌算法》中凯拉与父亲的心灵对话。刘宇昆的科幻构思悬想天外,充满奇思妙想,同时又具有坚实准确的技术细节和严密可信的自洽性。比如,《信息》中星球地貌改造师、外星考古学家这种未来职业和外星人建造的铀原子模型金字塔警示图;《星球钻探》中通过熔岩钻探引发火山爆发产生气体养育生命的星球改造工程,舞姿曼妙的天使和心脏被刺穿的活的星球;《mMod》中可以变形、拥有触觉感召力和声音、性格模仿程序,让人爱到无法自拔的平板mMod;以及《贝利星人》中以地质时间记忆和思维的圆形水晶生命体。而《宇宙智慧生物制作书籍掠影》最能体现刘宇昆超凡的想象力。这篇小说形式并不新颖,但奇妙的想象和隐喻令人叫绝,小说中那些匪夷所思的书籍制作方式其实阐述了生命个体和文化的独特性。
这部小说集还收录了一篇非科幻的中篇《人生百味》。和《手中纸,心中爱》一样,这是刘宇昆作品中极少几篇袒露中国情怀的小说之一。作为从小移民的华裔,刘宇昆成功融入美国文化,作品中很少流露民族情感。而《人生百味》却描写第一代中国移民在美国筚路蓝缕的奋斗史,塑造了一位如同关羽再世的民间英雄洛根的形象。
刘宇昆的叙述有一种简约而精致的现代工艺的结构美。他的小说不以紧张复杂的情节取胜,但婉转内敛、充满情感张力的叙述暗含隐喻,意蕴丰富,使人读后掩卷沉思。《信息》颇能体现刘宇昆完美的叙事方法和结构技巧。小说写外星考古学家詹姆斯和女儿麦吉考察即将被清除的辟拜欧文明废墟,但父女关系疏远已久。女儿怨恨父亲当年抛妻弃子追逐宇宙文明的薄情寡义,詹姆斯则需要走出孤独接纳女儿带来的困扰。在共同探索外星遗迹的过程中,父女相互了解、彼此欣赏,不知不觉找回了失落的亲情。小说结尾的时候,詹姆斯破解了匹拜欧人留下的警告,可惜麦吉为达成父亲的心愿单身涉险遭受辐射,詹姆斯拼死将女儿送上归途。和同样从亲子关系切入的《手中纸,心中爱》《幻影》相比,《信息》赋予了亲情文化传承的意味,传承的意义通过匹拜欧人的废墟遗言和詹姆斯父女的亲情回归两条线索得以传达,使故事寓意丰满悠长。讲述奇点时代的《人之涛》也是匠心独具的一篇。刘宇昆将各种人类起源神话、创世纪故事穿插在人类数据化的变迁史中,使麦琪的讲述和她的人生历程协奏出悠远的旋律,美妙的和声。
刘宇昆小说语言精炼,富含哲理与想象,耐人咀嚼回味。在他的作品中,精妙的句子俯拾皆是,比如“反抗吧,唯一不变的是改变”。(《人之涛》)“生命就像一串珍珠,闪亮在暗无边际的宇宙时空里,它起源于虚空,最后又湮灭于虚空。我们的生命历程由一个个独立的时刻串联起来,每个特定时刻都由无数种可能性坍缩而成。”(《先知》)“塔尔—托克人声称,宇宙中所有东西都可以被阅读。每一颗恒星都是一篇鲜活的文章,其中炽热气体形成的巨大对流讲述着史诗传奇,恒星黑子是标点符号,冕环是修辞,耀斑则是在冰冷寂静的深空中回荡的重点篇章。每一颗行星都有一首诗,或是以裸露的岩核写就的节奏,荒凉、嶙峋、断断续续;或是以巨大的气流旋涡写就的旋律,热情奔放、回荡缠绵、刚柔并济。此外,有些行星之上还有生命,它们构造精密,如同镶有珠宝的钟表,内置着大量自我指涉的文学装置,在宇宙中回响、再回响,绵绵无绝期。”(《宇宙智慧生物制作书籍掠影》)作为华裔作家,其英文表达可以如此随心所欲酣畅淋漓,刘宇昆堪称学贯中西惊才艳艳的科幻奇才。
刘宇昆从中国移民美国,在神游天外视通万里的科幻创作中刷新自己看中国、看东方、看世界、看宇宙的眼光,成为“横跨东西的科幻超新星”,迅速崛起于世界科幻界。这样的成功之路令人欣羡,却难以复制,涉及禀赋、机缘、努力等多个变量。毫无疑问,拥有刘宇昆,实属中国科幻之大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