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特恩
不管在什么地方,生命只可能生存在具备宜居条件的行星上。因此,问题“宇宙间还有其他智慧生命吗”可归结为“宇宙中还有其他可居住的行星吗”。
在宇宙里,离恒星太近的行星由于温度太高,复杂的有机分子无法形成和产生,不可能有生命;离恒星太远的行星都比较寒冷,生命也不可能产生。因此,只有在距离恒星一定范围内的行星,才是生命产生的理想场所。此外,这样的行星应该有合适的质量,才能“挽留”合适的大气层。
具备了宜居条件并不意味着行星上一定有生命。直到现在,生命科学还不能确切地告诉我们生命究竟是怎样产生的。但我相信,我们不是孤独的,地球不是宇宙间独一无二的具有生命的行星。我们生活在一个普通的行星上,这颗行星绕着一颗普通的恒星旋转,而这颗普通恒星又是在一个普通的星系里。有人认为,质量是太阳质量0.9倍至1.1倍的那些恒星周围大多有宜居行星,这些以十亿计的行星中有相当一部分都发展出了生命,而存在智慧生命的可能少些,也许只有6%。
生命产生的条件
45亿年前,地球大气含有大量的氨和甲烷。1955年,有人将上述气体按比例混合做模拟实验,结果形成了氨基酸。我们知道,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础,而蛋白质则是生命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地球生命的发展史上,有两件事值得科学家注意:①生命起源于我们这颗行星的生命早期;②一旦生命出现,就会逐步向智慧生命阶段发展,人类产生的过程比之早期生命的发展历程,是比较短的。
正是基于这种观点,我相信,在银河系里就居住着好些高度发达的智慧生命。
“奥兹玛”计划
1960年,以美国科学家弗兰克·德雷克为首的一批科学家开始进行“奥兹玛”计划。他们利用美国国家射电天文台的大型射电望远镜,在连续4个星期中,接收了从两个较近的恒星系发来的无线电信号,希望从中分析出有意义的、也许是那里的智慧生命发来的“打招呼”的信号。这两颗星一颗是波江座的ε星,另一颗是鲸鱼座的τ星。遗憾的是,结果是否定的。一位苏联科学家于1968年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实验,监听了从12个恒星系传来的信号;另一位美国科学家于1972年又多监听了10个恒星系的“密码”,结果都是一无所获。最近的一次是在1977年,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的科学家利用灵敏的无线电接收天线来“窃听”可能来自外星人的信号,计划取名为SETI,同样没有取得任何进展。
接二连三的失败并不值得大惊小怪。如果说在银河系千亿颗恒星当中有百万颗附近存在智慧生命居住的行星,我们观测、监听10万颗恒星的信号,平均才有一次碰上智慧生命信号的机会。现在,我们可说是刚迈出了第一步,试图接收外星人的信号才有50来年的历史,被“窃听”过的恒星充其量也不过200来颗。
宇宙探索
接收外来信号是一回事,对外发出信号是另一回事。地球上的无线电信号或电视信号不可避免地会外泄一部分,满打满算,从20世纪30年代起,这些逸出地球的信号才只走了80光年的距离。在这段距离内,也许只有几百颗恒星。至于人类正式对外宣告自己的存在,有目的地发表“宣言”,才只有30多年的历史。1974年,天文学家利用波多黎各阿雷西博天文台的射电望远镜,向武仙座方向发出了一束信息,“电报”的收件人是那个星座中的M13球状星团。
我们并不知道M13球状星团是否有智慧生命,挑选这个对象,是因为它距离我们不算太远,只有24000光年;更为主要的,是因为这里集中了3万颗恒星,从概率上考虑,我们的信号被接收到的可能性会更大些。如果这3万颗恒星中的一颗周围有智慧生命,而且也装备着与我们一样的大射电望远镜,就有可能接收到我们的联络信号。
事情也可以反过来做。如果我们能制造出高灵敏度的专用设备进行“窃听”,也许发现地外智慧生命的可能性会更大些。我们现有的射电望远镜对接收来自银河系的无线电波是够用的,但是如果想从中排除噪音,挑出智能信号,则需要建造更大、更灵敏的设备。投资100亿美元的“西克劳普斯”计划将建造1500架直径100米的射电望远镜,组成一个巨大无比的、非常灵敏的射电望远镜阵列,以接收宇宙信号。
植物的花粉和人类的精子都只有极少数能够开枝散叶,宇宙中的生命可能也是这样。
最数字
2100亿
哥伦比亚大学的安德里斯·库柏博士领导的研究团队表示,他们可以观测到由银河系的质量造成的“波动”,再利用哥伦比亚大学的“雪人”超级计算机计算出银河系的“体重”。他们设计出数百万个模型,计算出与观测到的这种波动相符的质量。由此,他们计算出银河系的质量是太阳的2100亿倍,并得出银河系的直径为120000光年。这一数值的误差在20%左右。
1000万次
科学家研发出一种重复弯曲1000万次后仍能恢复原有形状的新合金。新合金由镍、钛和铜组成,柔韧性非常好,有许多潜在用途,比如人工心脏瓣膜、飞机部件或新一代固态冰箱。
500亿吨
科学家估计,地球上所有的DNA分子加起来,足以装满10亿个集装箱,基因物质的总重量将达到500亿吨。汉娜·拉登马克表示,通过将生命体分解为无数个储存基因编码的分子,科学家能够对地球生物圈的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
96%
欧洲地球科学联盟杂志《冰冻圈》发布尼泊尔、荷兰和法国学者的共同研究报告称,珠穆朗玛峰地区的冰川可能在2100年前融化96%。研究人员表示,珠穆朗玛峰地区的冰川集中在海拔五六千米处,它们对温度和雪线变化很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