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精神美德 彰显和谐力量

2015-09-10 12:07苏立宏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5年32期
关键词:思想道德中学生道德

苏立宏

儒家创始人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人,游于艺。”(《论语·述而》)这里“道”指做人、治国的根本原则,所谓“德”,即“得其道于心”,而又见之于行。意思是说,在思想上懂得“道”,在行动上依“道”去做,社会将会大同。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成人社会所爆发的精神与思想的冲突和危机,正通过种种形式影响到相对封闭的校园,并演变成更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中学生思想道德的稚嫩与弱抵御能力,使得教师更加慎重地思索:重建学校精神家园,理当成为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之世纪重任。

一、中学生思想道德的现状与成因分析

1.真善美的认知界线模糊。

在多元文化、个性化突起的时代,生理、心理上都尚未成熟的中学生,他们的年龄界线在13—19岁之间,由于社会认知与道德评价的多元导向,使青少年面对众多纷繁的“真实”、互相冲突的“善良”、面目狰狞的“美丽”等社会现象时,感到头晕目眩,不置可否。

2.思想情感的冷漠、自私与频发的暴力倾向。

由于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农村向城市的“主力军”(青壮劳动力)输出,这些父母均在30—45岁之间。激烈的工作竞争,冷酷的社会搏击,使他们难以在夜深人静、闲暇一刻冷静地思考生育的下一代所面临的教育问题。也正是这种思想感情与“母体”(父母)的剥离,使得中学生在无助中、孤独中、思想与关爱的黑夜中,渐渐地变得冷漠、自私,甚至出于宣泄而发生暴力倾向,这或许是希望引来“母体”的关爱与问询。

3.对正义与邪恶在现实中的胜负抗争感到疑惑,甚至显露出嘲讽、哄笑。

一部分中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目睹学生中以大欺小、社会中以强欺弱、影视片中以邪恶胜正义的劈头盖脸的冲击,他们许多是抚慰着创伤,流露着疑惑的目光。此时,正义战胜邪恶的信念,很难占据上风。更为甚者,他们会无可奈何地嘲讽弱小的正义,哄笑无聊的事件。

4.盲目模仿成年人怪异、病态化的学生日趋增多。

由于生活方式的多元化,成人世界的触角已经伸展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中学生在面对成人中怪异的举止、爱好甚至病态的生活方式时,感到震惊的同时,这种强烈的视觉、听觉刺激,让青少年难以回避。孩子本性中的好奇、好模仿心态越来越强,最终盲目地走向可怜的“学习”,竟有与成年人较量高下的心态,看谁主“风流”?

5.生理与心理的发育出现划时代的进化加速,导致教育的滞后。

众多调研数据都已经证明,21世纪的近几年,青少年的生理与心理发育,已经明显地超过了上世纪80、90年代的同龄人速度,而不容置疑的是,当前的思想道德教育观念、体系,明显相对滞后。不言而喻,如果拿着老虎钳、大扳手还去修网络时代的掌中电脑,已经不现实,而且有点让人后怕了。与此同时,新的道德目标与信仰的培植,又没有扎根在青少年心中,盲目、迷失便成了不幸中的必然了。

二、思考与对策

1.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培养目标。

2004年10月,北京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召开,首都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领域充分达成共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清晰的培养目标的出现,有利用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推进。

2.把握时代脉搏,树立教育的科学发展观。

针对上文分析,21世纪,经济与科技的发展,文化、思想道德、教育的演变与传播,已经衍生出很多新的内容。对于新世纪的中学生,要明确地实施“三科学三发展”的德育理念。

3.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增强教育感染力。

学校通过“文化”以“化人”,一个优良的育人环境在潜移默化中能够教育学生。学校的文化建设,在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4.创建新型的学校社区,构建协作育人的大德育环境。

三、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

1.多元道德价值观的冲击。

在西方德育理论体系中,经历了理性主义和永恒主义、非理性主义和相对主义、实用主义和改造主义、新托马斯主义、当代人本主义等五大现代德育理论体系。其趋向优化的德育思想,反对灌输的教育方式,人本主义被普遍接受了,突出了微观操作和道德教育形式。

2.社会道德体系的断点现象严重。

中央三令五申,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但在德育工作的落实中,受社会生活欲念、文化多元的冲突,执行力度、教育措施等的弱化,致使道德建设工程出现断点现象。即体系散杂,没有连续性、递进性,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成为一条断断续续的散点,而不是一条务本的实线。甚至出现一种德育工作的倒三角现象:叫得响、任务重、形势紧、上层重视而落实软、展开小、实效微。究其原因,主要是体系不系、实践不利、方法支离等。

3.新旧道德的整合与冲突。

首先,家族、家长式管理的绝对权威观要改变。

其次,单一成才需要融入时代特征,顺从与守德的界定要分清。

再次,给传统道德赋予新的内涵和理解方式,并使之重放光彩。

4.思想道德研究的理念要革新。

校园工厂化的制度德育要改变,德育工作者“戴着面具的微笑” 要革新,让青少年学生真正成为自然、自我成长中的有德人,而不是成为新教育形势下的“变色龙”——校园内恭恭敬敬,校园外“张牙舞爪”。

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只有注重了“修、齐、治、平”的第一步,铸造好个人优良的品行,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才能使他们成为21世纪的新型人才。

猜你喜欢
思想道德中学生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创新机制 多措并举 加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向纵深推进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策略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