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亚热带喀斯特岩溶石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探析

2015-09-10 13:12许进龙黎谚桦余海芯陈诗林蒋艳
热带农业科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霸王花石漠化火龙果

许进龙++黎谚桦++余海芯++陈诗林++蒋艳

摘 要 针对广西亚热带喀斯特岩溶石山区的土壤、气候条件,对火龙果在喀斯特岩溶石山区发展条件进行适宜性分析,以广西平果县火龙果产业为例,对火龙果产业在平果的先天条件、发展规模、产值效益、市场前景以及火龙果对石漠化的治理作用等展开阐述,并根据调查中发现的火龙果产业发展遇到的石山地区土地流转难度大,栽培技术及苗木繁育基地未能满足发展需求、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等过程中一系列发展瓶颈,进行深入地分析探讨,有针对性地提出诸如实行区域布局、加快火龙果无病毒健康苗木基地的建立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喀斯特岩溶石山区特色农业 ;火龙果 ;产业 ;可持续发展

分类号 S59 ;X171

Explor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ath for Agriculture

in Guangxi Karst Mountainous Regions ——

Taking the Pitaya Industry of Pingguo County as an Example

XU Jinlong LI Yanhua YU Haixin CHEN Shilin JIANG Yan

(Finance and Economics University of Guangxi, Nanning,Guangxi 530000)

Abstract Aiming at hills' soil and climate in Guangxi Karst mountainous regions, the development of Pitaya in Karst mountainous regions is suitability analyzed. The regions' conditions, scale, output, outlook and the governance of stony desertification are elaborated. As an example, pitaya industry of Pingguo county in Guangxi have difficulties in hard land trade, poor cultivation and breeding base, short industry chain and low value-added products. Under deeply discussion and individual research, suggestions to implement border layout, speed up the establishment of no-virus pitaya seedlings base are provided.

Keywords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in Karst mountainous regions ; pitaya industry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广西作为喀斯特岩溶典型地区,岩溶土地总面积达8 334 270.9 hm2,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35.1%。岩溶地区土壤贫瘠,土层浅薄,一经破坏后极难恢复,加上广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为石漠化形成提供了侵蚀动力和溶蚀等自然条件[1]。喀斯特岩溶石山区多为贫困山区,耕作方式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形成大面积的石漠化,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如何在喀斯特岩溶石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带动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同时,又保证不破坏土层,防治石漠化,达到经济、效益的双重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项极具研究价值的课题。经过平果县大量实践证明,火龙果极适宜在喀斯特岩溶地区种植,依托火龙果产业,进行石漠化防治,经济和生态效益均十分显著,平果县以火龙果治理石漠化、发展山区经济的模式,对中国西南喀斯特山区乃至全国范围,都有巨大的借鉴、推广意义。

1 广西亚热带喀斯特岩溶石山区火龙果产业价值分析

1.1 亚热带喀斯特岩溶石山区具有发展火龙果产业的条件

1.1.1 火龙果生长条件

火龙果(Hylocereus undatus)为仙人掌科量天尺属多浆植物,因其果实外表具软质鳞片如龙状外卷,故称火龙果,又称红龙果、仙蜜果、仙人掌果等,原产于中美洲热带沙漠地区,属典型的热带植物。火龙果为热带、亚热带水果,喜光耐阴、耐热耐旱、喜肥耐瘠。火龙果耐0℃低温和40℃高温,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35℃。火龙果可适应多种土壤,但以含腐殖质多,保水保肥的中性和弱酸性土壤为好。火龙果少有病虫害,几乎可以不使用任何农药和激素同样可以满足正常生长。

1.1.2 广西亚热带喀斯特岩溶石山区种植火龙果的适宜性分析

广西全区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在16~23℃。降雨量在1 000~2 800 mm,太阳年总辐射量达90~100 kCal/(cm2·a),日均温≥10℃积温在5 000~8 300℃,持续日数为240~358 d,无霜期在284~365 d。降水充足且集中,雨热同期,无霜期长,日照时间充足。光温热条件皆满足火龙果生长所需,同时,平果县昼夜温差大,空气湿度小,火龙果生长期长,品质好。

1.2 火龙果产业发展前景巨大

1.2.1 市场潜力巨大,供不应求

火龙果不仅味道香甜,还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是一种绿色、环保果品和具有一定疗效的保健养分食品。同时,火龙果是一种低能量的水果,富含水溶性膳食纤维,具有防止血管硬化、排毒护胃、美白减肥、预防贫血的功效。另外,火龙果果实汁多味清甜、除鲜食外、还可酿酒、制罐头、果酱等。花可干制成菜、颜色可提炼食用色素。endprint

在中国,火龙果只能在南亚热带种植,集中在中国南部福建、海南和两广地区,在全国范围内火龙果是属于稀有水果,市场需求量大,全国火龙果需求量有70万t左右,而目前全国年产量仅10万t左右,消费缺口相当大[2]。同时近年来,通过广西的口岸从东盟进口火龙果数量在逐年递增,2012年总量达24万t,进口额约1.3亿美元,居各类进口农产品之首,占农产品进口总金额的1/4,火龙果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如果发展得好,很有可能成长为继香蕉、荔枝、龙眼之后又一种广西的“标志性水果”。

1.2.2 火龙果加工产品的多种功能性使产业发展极具推广价值

在火龙果的深加工和火龙果的增值产品的研发上,目前已研发出18种产品,包括以火龙果作原料制作的零食、点心、饮料等。而火龙果本身就是中高档水果,品质好的红心火龙果的市场价每公斤约20~30元,由此为原料制成的产品,在价格上比鲜果的价格要高出10倍以上。火龙果独特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加上其多样的延伸加工价值,对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产业链的延长和深加工企业的发展来说,都具有极大的推广意义。

1.3 发展火龙果产业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二者结合

1.3.1 喀斯特地区种植火龙果经济效益显著

广西喀斯特地区,岩溶面积大,土壤条件差,农业基础薄弱,严重制约区域经济、生态发展。这样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大石山区的群众在“碗一块,瓢一块、草帽盖住又一块”的石头缝里种植玉米,收入非常低,人均年收入不足1 000元,勉强能够糊口。而在典型岩溶石山区的平果县,“七分石头三分土”,单靠种植粮食作物显然无法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火龙果是旱季作物,在土壤浅薄的山坡地、石山地均可种植,不占用良田。平果县岩溶面积156 306.7 hm2[3],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62.9%,适宜开发种植火龙果的土地资源十分丰富,不管是散户经营还是发展规模经营,其发展空间都非常大。而且管理也相对简单,不用施农药,对人工的要求不高,老人、妇女、小孩就可以完全胜任。种植火龙果每公顷产量可达18 750 kg,每公顷产值150 000元,年纯收入可至112 200元,比单纯靠种植粮食作物糊口,经济效益十分突出。

1.3.2 火龙果种植对石漠化治理效果突出

火龙果在治理石漠化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首先火龙果为热带藤本植物,耐热耐旱、喜肥耐瘠,对土壤的适应性极强,其茎贴在岩石上亦可生长,植株抗风力极强,适宜在石漠化山区种植;其次火龙果根系十分发达,覆盖性强,因而能防治径流和雨水冲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效果,尤其是山坡易冲刷地和沙荒易风蚀地效果更为显著;最后火龙果种植后,水土得到保持,地表矮株植被得到恢复,利于改良土壤结构,持续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及肥力。据实验,持续生草5年的火龙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可由0.5%~0.7%提高到1.6%~2.0%。平果县是全区乃至全国石漠化较严重的县份之一,2003年,平果县在岩溶石漠化地区引种火龙果,通过在石漠山区发展火龙果产业,共治理石漠化面积1 220 hm2,并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定为“国家石漠化区域火龙果栽培综合标准化示范区”,为全区列入国家滇桂黔石漠化区的31个县(市、区)乃至全国石漠化区域提供可学习、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2 平果县火龙果产业发展现状

2.1 政府出台政策大力扶持火龙果产业发展

平果县不断出台各项优惠政策,综合运用财政、税收等方式手段,大力扶持火龙果产业的发展,为火龙果产业的发展壮大,创造了稳定有利的政策环境:一是依托工业经济优势,出台了系列的优惠政策减轻种植户负担,给予火龙果等特色农业开发项目资金及物资补助。凡连片立杆种植火龙果1.3 hm2以上的,县财政给予补助折款27 000元/hm2,在石洼地不立杆种植的则给予种苗补助。近年来,该县政府每年投入火龙果产业补助资金约5 000万元。二是通过加快土地流转等措施,吸引外地客商和当地经济能人规模、连片种植火龙果,促进了火龙果产业规模化经营。三是加大科技培训,专门成立火龙果办,并每年通过集中培训和现场指导相结合,开展技术培训180期以上,约培训农民2万人次,确保种植户技术到位,质量有保障,产量有提高。四是积极创新农业的经营模式,大力发展地区特色农业。加快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新型农业经营方式,成立火龙果协会。

2.2 火龙果产业发展已具一定规模

2.2.1 火龙果种植情况

平果县于2003年实施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喀斯特峰丛洼地生态重建技术与示范项目,引进火龙果试种24 000株,主要目的是治理山区石漠化现象,促进荒山植被恢复。试验种植结果数据显示,在平果县石山区种植的火龙果每公顷可达到30 000 kg,每公顷产值180 000元,生态、经济效益显著。2011年,县委、县政府加大对火龙果种植的扶持力度,出台优惠政策,同时进行规模种植。截止2014年大户(公司或农户)植面积共481.8 hm2,约占全县总种植面积的24.73%。其中,种植66.7 hm2以上的有一户,面积共106.7 hm2;种植33.3~66.7 hm2的有一户,面积共52.1 hm2;种植6.7~33.3 hm2的有20户,面积共290.5 hm2;2014年全县火龙果投产面积达400多hm2,产量9 000 t左右、产值5 400万元。2015预计投产面积800多hm2,产量18 000 t,产值10 800万元。截至目前,平果县已经成为广西最大的火龙果种植基地,火龙果产业发展已具一定规模。见图1、表1。

2.2.2 霸王花“品改”规模

平果县发展火龙果产业,相对于其他地区,还具有一个先天独特的优势条件,那就是平果县拥有丰富的野生霸王花资源。霸王花,又名剑花,为仙人掌科量天尺属植物,和火龙果同属同科,原产墨西哥、南美热带雨林,中国于1645年引种,由于广西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霸王花在广西西南部大量生长,并逸生出大面积的野生种群。据统计,平果县目前拥有2 000多hm2的野生霸王花资源。2012年,平果县农技人员根据火龙果和野生霸王花的生长特性,以科技为手段,充分发挥霸王花适应性强的优势,通过利用霸王花作母本嫁接火龙果、为野生霸王花授火龙果粉等方式,实现霸王花品种改造并获得成功,将从不结果的霸王花,改造成了经济效益十分可观的火龙果。2013年,平果县将466.67 hm2霸王花成功改造为火龙果,2014年全县霸王花品改规模,增加到了633.34 hm2,短时间内迅速扩大了火龙果的面积和产量。endprint

实验数据表明,霸王花授粉结果率达91.2%,平均果长11.52 cm,果径8.86 cm,单果重206.7 kg,折合每公顷产量为4 651.5 kg,按照一年6批计算,一年每公顷产量约27 000 kg,每公顷产值超15万元,且野生霸王花授火龙果粉结出来的火龙果个大、味甜,比市面上价格昂贵的红心火龙果味道都要好,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2.3 火龙果产业效益显著

在平地种植火龙果,第一年投入主要为种苗、水泥杆、钢圈、肥料等,进入第二年则主要是做好护理工作投放肥料即可。在石山地不立杆种植火龙果,前2年投入约34 800元/hm2;平地立杆种植火龙果,前2年投入约72 000元/hm2。种植18个月即可挂果,在平果县每年可结10批果,收获周期长达30年,经济效益高。其中,山地不立杆种植每公顷产15.0~18.8 t,产值90 000~112 500元/hm2;平地立杆种植每公顷产22.2~37.5 t,产值18万元/hm2以上。其中,山地种植每公顷纯收入为112 200元,平地种植为138 000元,霸王花“品改”种植为70 500元。

火龙果自引进广西种植以来,连续多年顺产顺销,特别是对干旱缺土的石山地区有着较强的适应能力,助农增收效果十分明显。平果县自2007年大面积推广种植火龙果以来,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从2007年的2 889元到2013年6 287元,增长了117.61%,收入翻了两番。

3 平果县火龙果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瓶颈

3.1 栽培技术及苗木繁育基地未能满足发展需求

火龙果标准化栽培技术还不够成熟。当地的农民在种植火龙果中,采用技术较为落后,没有采用统一标准的栽培方式。以及一些农户在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等重要环节上,领会技术能力有限,缺乏护理经验,不舍得投入,导致部分果园产量低,品质差,产值不高。平果县农业局具有水果专业的技术人员少,只有4人,人才资源少,农业部门专业的指导力度不足以匹配平果县庞大的种植户群体。火龙果种植在平果县是一种新兴的产业,栽培技术还在不断的探索中,目前平果县的技术指导来源于不同地方,整个区域还没有制定标准的火龙果技术规程。平果县火龙果产业规模经营起步较晚,发展速度较快,近3年,每年新扩种400 hm2以上,需求火龙果苗木最少是240万株/年。由于全县范围内种植火龙果的面积目前还不到3 333.3 hm2,当地繁殖用的枝条少,火龙果苗木繁育基地还未建立,于是出现平果县农户盲目引进火龙果苗木种植的现象,加之当地的有关部门对一些农户的苗木没有做好质量检查和监督,致使苗木来源杂,品种乱。

3.2 产业管理方式未能适应高效农业发展

当地农业部门对的火龙果耐旱、耐热、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病虫害少等优点的大力宣传,致使部分果农误认为其可以粗放管理,导致果园管理滞后。加上近几年市场价格好,群众自发种植火龙果速度过快,与之配套的技术、管理、水利设施等跟不上这些自发种植的速度,在管理火龙果产业的方式上良莠不齐。截止到2014年平果县大户(公司或农户)种植火龙果面积约占全县总种植面积的24.73%。据平果县农业局的调查统计:平果县大户种植98%以上管理很好;其他散户约50%管理比较好,30%中等,20%管理比较差。当地的散户种植多数采用粗放的管理方式,没有对火龙果进行集约化管理,造成散户的生产较为低质量、低效益。产业管理方式未能适应现代的高效农业产业的发展。目前平果县拥有高效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并能实现大规模种植的企业数量不多,所占比例低,没有达到现代农业结构该有的比例,不利于整个平果县火龙果的产业化管理。

3.3 霸王花的品种改良进程受到地形条件的约束

平果县野生霸王花共有2 000 hm2,但目前通过霸王花品种改造的只有466.7 hm2,虽然“品种改良”工作正在大力推进,一些镇党委政府组织群众开展嫁接技术培训等相关工作,县农业部门也派出技术员人员深入改造工作现场对群众进行技术指导。但是由于一部分野生霸王花生长在较高较陡的山坡地带,果农难以对其进行品种改良。以及一些农户在没有经过指导的情况下对霸王花进行“品改”,对野生的霸王花资源造成浪费。

3.4 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

平果县的火龙果产业链短,造成产品的附加价值低。目前平果县在整个火龙果产业中基本上只负责生产,对所生产出来的火龙果的产品的原料、加工、销售等重要环节都少有涉及,不能完全吸收这些环节所创造的价值。当地的火龙果原材料采购(火龙果种苗、肥料)多从外地购入,火龙果深加工企业少,火龙果的衍生产品品种少,没有充分的开发其产品附加值,增加火龙果的价值,同时在当地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销售网络,采用的销售方式单一,没有多元化的营销体系,解决农户与市场对接和农产品销售问题。在销售的过程中,平果县生产的火龙果品牌效应差,没有经过加工、包装等品牌农业建设,制约着平果县火龙果产品附加值的提高。对平果的火龙果商品宣传力度不够,在全国农贸市场中知名度低,知名品牌没有形成,竞争力不足。

4 平果县火龙果产业可持续发展建议

4.1 加快建立火龙果无病毒健康苗木基地,制定火龙果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

平果县的农业部门要加快在本县建立无病毒健康苗木基地,满足当地不断增加的火龙果苗木需求,注重幼苗质量与数量的提高,引进经过认定能自花授粉的优良品种,并进行试验示范后选择适合本地发展的品种进行推广应用。从源头抓起,有关部门严格把好种苗关,从育苗基地到发苗至农户手中,都做好质量检查与监督,确保向农户提供优质高效的火龙果种苗。同时引进更多水果专业的科技人才,协同技术部门尽快制定统一的适合平果县生长条件的火龙果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由农业局、火龙果办等相关技术小组对农户进行指导,加强对火龙果生产的培训和现场指导,不断推广应用火龙果标准化栽培技术,使火龙果产品达到高产、优质、安全、高效。endprint

4.2 改变产业管理方式,适应高效农业发展

继续积极引进高效现代农业企业生产火龙果,发挥火龙果示范基地的作用,率先采取现代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走精细管理模式,实现大规模种植火龙果并取得显著收益,发挥模范作用。组织管理较差的种植散户到示范基地学习现代农业产业的管理方式,逐步改变平果县传统的火龙果产业生产管理模式,从粗放型管理转化为集约化管理,聘请专业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员,采用先进管理方法,同时不断提高平果县火龙果产业科技含量,使火龙果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服务得到大幅度提升,以适应平果县高效农业的发展,利于整个平果县火龙果的产业化管理。

4.3 充分利用霸王花资源,迅速扩大种植面积

充分利用扶贫资金,继续依托平果县特有的自然资源优势,迅速对全县现有2 000多hm2霸王花(野生火龙果)进行品种改良,在品种改良的进程中,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统一指导,组织好农户在地势较陡的区域进行授粉嫁接,不断提高野生霸王花进行品种改良后的坐果率,争取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并且不浪费这些野生的霸王花资源,争取2 000多hm2都能嫁接成功。在种植火龙果的同时加大对霸王花的品种改良速度,迅速扩大火龙果面积。力争到2018年,全县火龙果面积达5 333.3 hm2。

4.4 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延长平果县的火龙果产业链,积极引进外来资本和鼓励本地龙头企业、农户发展与火龙果的产品的原料、加工、销售等重要环节的投资经营。充分吸收这些环节所创造的价值,促进当地人民增收。不断加强农产品深加工工作,如在果化、新安等大规模种植火龙果乡镇引进企业,对火龙果进行深加工,生产果脯、饮料等。也可以通过招商引资,实施广西火龙果规模种植及精深加工项目,将火龙果鲜果、鲜花加工成保健产品,促使地方低值资源转变为更高附加值产品,延长产业链,提高了农业集约化经营效益,同时吸纳当地富余劳动力进入加工企业、工厂等就业。乡镇政府及涉农部门做好农产品的销售服务工作,协助扩宽销售渠道,逐步形成一个完善的销售网络,采用多元化的营销方式,(如合理利用互联网寻找新的销路,利用电子商务等平台销售火龙果)解决农户与市场对接和农产品销售问题。如平果县引进的广西冠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就实行产—供—销—加工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其产销结合的方式,省去中间的水果收购环节,提高了经济效益。在销售的过程中,对平果县火龙果进行加工、包装等品牌农业建设。抓好火龙果“三品一标”(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统称“三品一标”)生产示范基地,提升知名度,抓紧申报“中国火龙果之乡”的称号,进一步打造属于平果县自己的火龙果品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使广西平果县的火龙果走向全国,融入世界 。

参考文献

[1] 卢 峰.广西岩溶土地现状与石漠化治理模式探析[J].广西林业科学,2012,41(2):183-185.

[2] 邓仁菊,范建新,蔡永强. 国内外火龙果研究进展及产业发展现状[J]. 贵州农业科学,2011,39(6):188-192.

[3] 向悟生,李先琨,何成新,等. 桂西南岩溶生态脆弱区生态承载力分析及可持续发展状况评价-以广西平果县为例[J].中国岩溶,2008,27(1):75-79,96.endprint

猜你喜欢
霸王花石漠化火龙果
红心火龙果不神奇
云南省石漠化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
广西南宁市岩溶土地石漠化状况及动态变化分析
一枝黄花
美味霸王花
典型岩溶区不同水土流失强度区石漠化特征分析
火龙果
石漠化治理存在问题及对策——以广西为例
美味的火龙果
霸王花里绽放巾帼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