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德育,谁的理由?

2015-09-10 02:55杜时忠
中小学德育 2015年8期
关键词:党和政府学校德育理由

尽管我们自称德育工作者,或从事理论研究,或从事实际工作,但是,有多少人在思考德育的理由?

众所周知,教育学视野的德育,是指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表明德育不是一时的冲动,不是心血来潮,更不是表面应付,而是深思熟虑的理性活动。既然是理性活动,却不回答理由,这当然说不过去,当然不够“理性”!

回答德育的理由,首要问题是,为什么需要道德;其次是,为什么道德是可教的;再次是,德育的主体是谁,也就是说,德育是谁的德育?

显然,为什么需要道德,有各种各样的理由——古今中外的伦理思想与伦理常识对此有足够多的回答;道德是否可教以及该如何教,也有各种各样的观点和尝试——古今中外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也有足够多的回答。我感兴趣的是第三个问题,即德育究竟是谁的德育,德育理由究竟是谁的德育理由。

如前所述,教育学视野中的德育,指的是学校德育,是学校的德育。那么,学校是谁的?

在我国,学校(特别是公办学校),当然是代表国家的;而国家,就是“最高权力之社会”——党和政府。因此,学校德育的理由,其实就是党和政府的理由!也就是说,学校德育要体现国家德育意志。那么,我们国家的德育意志是什么呢?

众所周知,党和政府是十分重视学校德育的。早在1989年,就明确提出了“德育为首”;后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强调“德育为先”;今天,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仍然强调“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德育为什么如此重要,理由是什么呢?分析不同时期的文件表述可以发现,德育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事关学生的政治思想方向,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直言之,国家的德育意志强调的是德育的政治理由。

有意思的是,尽管学校是代表国家的,但它不一定时时处处以国家为重!因为学校作为一种社会组织,不免有自己的利益算计和利益追求,当然就会有自己的德育理由!因此,我们不难看到,不少学校开展德育,实质上是为了自己管理的方便,为了维持学校正常的生活秩序。看看媒体报道出来的那些“奇葩”学校管理规定,就不难明白其中的道理。

不仅如此,作为学校德育的“利益攸关方”,往往把分数、升学放在第一位的家长也会提出自己的理由,那就是:为升学服务,为考试服务。

尽管现实如此复杂,如此“残酷”,但我们并不排除有的学校会坚守普遍的、共同的社会利益和人类共通的道德良心,超越个人或小团体的私利,“以天下为己任”,重视学生的人格养成和道德完善,把学生培养成“道德上的好人”!这可视为学校德育之“人类的理由”。

可见,德育的理由,既可能是国家的,也可能是学校的、个人的、家长的,还可能是人类的。关键在于,什么样的理由才是合理的、可行的,其依据是什么,能否经得起理性的追问、实践的检验?

我们追问德育的理由,与其说是要找到实施德育的“正确答案”,毋宁说是要提倡一种对待教育问题的理性主义态度,其核心立场就是:如果有人说德育应该这样做或那样做却没有给予充足的理由,那么,我们可以视为武断而加以拒绝!

杜时忠,华中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武汉,430074。

责任编辑 徐向阳endprint

猜你喜欢
党和政府学校德育理由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绝对理由
我们有理由不爱她吗?
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探讨
迟到理由
对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实效问题的理论反思
努力建设一批新型高校智库 服务党和政府科学民主决策
关于强化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对党和政府信任的思考
论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对妇女参政的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