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讨论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

2015-09-10 22:25:09宋明生
新课程·小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小组讨论素质思维

宋明生

目前学生的惰性强,厌学情况较为严重,这种现象除各种间接或直接的社会因素、家庭原因外,是否与我们传统的教学方

法——教师传授知识的课堂教学程序设计、结构系统等有直接关

系?我们某些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否致使学生昏昏欲睡,思维压抑,停顿而产生了惰性至厌学?鉴于此现象,几年来努力实验在每节课堂教学中坚持常设有效的课堂讨论,形成“讨论式教学科”,感到所教学生思维活跃,不但学习成绩优秀,而且体现出较强的能力素质。每节课,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热情、主动。课堂气氛热烈、活跃,可以说课堂讨论式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素质,是让素质教育走向课堂的途径之一,其优越效果表现为:

一、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素质

课堂40分钟,不可能提问到每一个学生,而小学生都有表现欲、上进心和好奇心。在“四人小组”的课堂讨论天地里,人人都得到机会,个个都可以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体现出了主人翁精神,学习好、中的学生可以淋漓尽致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体会成功的喜悦与满足,差些的学生也有机会锻炼,得到发言,敢面对老师及全班同学,不怯场。就是说错了,能立即得到纠正。学生实是“老师”,老师实是“学生”,互教互学,争相发言,进步极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所教学生陈某,原学习成绩属中下,性格内向羞涩,课堂提问总不吭声,开展“四人小组讨论课”后,渐渐参与发言,得到带动,受到促进,到下半学期能积极举手,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四人小组讨论课”引入课堂教学后,打破了学生静听、嗜睡的格局,学习气氛极为热烈,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求知欲,发展了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素质。

二、启发各“个体”思维,致使“群体”思维交流,培养多向思维能力

有一道逆应用题:甲、乙两人都要做84个零件,甲每小时做21个,乙每小时做18个,如果两人同时做,当甲完成任务时,乙还要做多少个?多数学生列出:84-18×(84÷21)=12(个)或(21-18)×(84÷21)=12(个)。当我巡视到一个小组时,有个学生说:“老师,我这样列就行了。84÷21=4(小时)或84÷18=4(小时)…(个),余数12个就是乙还要做的个数。这种方法引发全班各小组介入争论,争得面红耳赤,各抒己见。而这争论的过程是增了知识,长了才智。许多题目单独解题学生一般只限一法,通过讨论,集思广益可以达到一题多解。在小组讨论中,上、中、下各层次学生都得以发展,起到取长补短的效果。也可以说做到了因材施教,挖掘出各类学生的学习素质,训练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

三、鼓励学生标新立异,通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课堂讨论中,常常会遇到学生标新立异的想法,对此,我们应该以欣赏的目光鼓励学生,并且巧妙地引导。例如,对那些在课堂上爱随意说话的学生,不能只简单地加以约束制止,而应当适当地了解一下他们到底说了什么,是否对上课内容有疑问,是否想出了什么新思路或新观点,这样,对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调皮的学生往往不因循守旧,喜欢标新立异。如,一只燕子可以活9年,一只喜鹊的寿命是燕子的3倍,喜鹊的寿命比燕子长多少年?

大多数学生的解答是:

(1)一只喜鹊可以活多少年?

9×3=27(年)

(2)喜鹊的寿命比燕子长多少年?

27-9=18(年)

答:喜鹊的寿命比燕子长18年。

可是有一位调皮的学生却嚷起来:“我还有另外的方法。”他说:“我的方法是9×(3-1)=18(年)。”并且能很快说出他的解题思路。

我表扬了这位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善于动脑筋,并且鼓励大家向他学习,要有多向的思维。这位学生受到了鼓舞,在以后的学习中,他都能认真思考,积极动脑,寻求不同的解题方法,成为一位优秀的学生。

标新立异不是异想天开,而是一种创造力,是创新意识,我们当教师的要适时鼓励学生,这样便可激发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并且在求知欲望的驱使下去实战、探索、总结。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获得了思维的发展。

四、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做了学习的主人,学习素质就能不断提高

每个学生为小组一员,要参加讨论。有“参与”就有行动,有讨论就有发言,口头表达能力促进思维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又促进语言能力。小组讨论中,不仅体现知识方面的交流,它同时也培养学生互助合作、集体观念等思想品质,在热烈的学习气氛中,体现了学习主体的主人翁精神。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过程,要发挥教师“教”的主导思想,也要体现学生“学”的主体作用,开展课堂討论,可以使教与学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反馈及时、快速。讨论以“四人小组”为基本主体,讨论中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允许越组讨论(左右前后的小组),教师反复巡视,有些问题通过教师及全班学生的讨论这种反馈形式,也打破了传统的单向“老师←→学生”教学形式。而转为“老师←→学生”“学生←→学生”“学生←→老师”这种多向教学反馈形式,从空间到时间上都表现出了“短距离”,它使师生融为一体,情感上会自然、亲切,使师生关系和谐,在时间上反馈及时、快速,当堂完成本节教学任务。作业在小组中也可自批、互批、互查、组长批、老师批等。这样学生的错题、疑点总能得到及时纠正、解决。而且从另一角度而言,也促进教师的教学素质。(教师要有较广阔的知识、深度的专业知识和应变能力,它迫使教师要不断继续深造)所以,把课堂讨论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既顺应了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得到发展,又能达到教学相长之作用。几年实践,效果良好。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小组讨论素质思维
高效课堂小组讨论环节的有效运用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7:30
厘清小组讨论的两种取向
长江丛刊(2017年3期)2017-11-25 06:17:35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如何提升初中社会课小组讨论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