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静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是临床上的常见症和多发病,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状态[1]。目前,COPD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细胞内氧化还原状态失衡、气道炎性反应及炎性递质异常有关[2]。沙美特罗是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具有强大的支气管扩张作用;丙酸氟替卡松是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广泛的局部抗炎和抗过敏作用。本研究旨在对沙美特罗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COPD的临床疗效及机制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COPD患者90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 (2013年修订版)”[3]。将纳入患者随机分为A、B、C组各30例,各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疾病严重程度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住院期间3组患者均接受吸氧、抗感染、化痰、止咳、平喘等对症治疗。A组患者给予沙美特罗治疗 (50 μg/次,2次/d);B组患者给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 (250 μg/次,2次/d);C组患者同时给予沙美特罗 (50 μg/次,2次/d)和丙酸氟替卡松 (250 μg/次,2次/d)治疗。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的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用力肺活量 (FVC)和FEV1/FVC〕,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介素10(IL-10)〕、血清Janus激酶1(JAK1)和Janus激酶2(JAK2)水平。ELISA检测试剂盒购自美国OMEGA公司,所有操作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 ()表示,3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肺功能指标 治疗前3组患者FEV1、FVC及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A、B组患者FEV1、FVC及FEV1/FVC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3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 ()Table 1 Comparison of lung function index among the three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表1 治疗前后3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 ()Table 1 Comparison of lung function index among the three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注: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VC=用力肺活量;与C组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治疗后A组 30 1.46±0.34 1.87±0.14a 2.40±0.61 2.74±0.29a 45.3±4.17 51.3±6.5 FEV1(L)治疗前 治疗后FVC(L)治疗前 治疗后FEV1/FVC(%)治疗前a B组 30 1.47±0.57 1.89±0.34a 2.40±0.33 2.72±0.18a 45.6±3.14 51.6±6.1a C组 30 1.45±0.39 2.10±0.44 2.40±0.41 3.01±0.31 45.1±4.47 60.3±7.1 F 0.51 0.01 0.13 0.02 0.24 <0.012.24 3.34 2.37 4.37 3.16 5.21 P值值
2.2 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治疗前3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及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A、B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及IL-10水平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3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Table 2 Comparison of serum inflammatory factor level among the three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表2 治疗前后3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Table 2 Comparison of serum inflammatory factor level among the three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注:hs-CRP=超敏C反应蛋白,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IL-10=白介素10;与C组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hs-CRP(mg/L)治疗前治疗后A组 30 0.60±0.14 0.48±0.11a 0.71±0.11 0.61±0.09a 0.61±0.12 0.51±0.09治疗后TNF-α(g/L)治疗前 治疗后IL-10(g/L)治疗前a B组 30 0.60±0.17 0.46±0.09a 0.71±0.13 0.62±0.18a 0.61±0.10 0.48±0.10a C组 30 0.60±0.09 0.32±0.08 0.71±0.08 0.44±0.07 0.60±0.07 0.42±0.09 F 1.27 3.11 5.12 4.43 2.51 3.14 P值值0.21 0.03 0.17 0.02 0.46 0.03
2.3 血清JAK1和JAK2水平 治疗前3组患者血清JAK1和JAK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A、B组患者血清JAK1和JAK2水平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3组患者血清JAK1和JAK2水平比较 (,g/L)Table 3 Comparison of serum JAK1,JAK2 level among the three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表3 治疗前后3组患者血清JAK1和JAK2水平比较 (,g/L)Table 3 Comparison of serum JAK1,JAK2 level among the three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注:JAK1=Janus激酶1,JAK2=Janus激酶2;与C组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JAK1治疗前 治疗后A组 30 0.68±0.14 0.51±0.10a0.84±0.11 0.67±0.12治疗后JAK2治疗前a B组 30 0.68±0.11 0.48±0.07a0.84±0.08 0.59±0.14a C组 30 0.68±0.10 0.37±0.09 0.84±0.10 0.48±0.11 F 值0.22 0.13 0.24 0.152.34 3.11 2.35 3.64 P值
目前,关于COPD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吸烟、粉尘及化学物质吸入有关,临床上多采用支气管扩张剂、吸入糖皮质激素、止咳祛痰及抗氧化剂等进行治疗。本研究采用沙美特罗和/或丙酸氟替卡松对COPD患者进行治疗,以探讨其治疗效果和相应治疗机制。
炎性反应是细胞内较为常见的病理过程,可发生于机体的多个组织和器官,参与了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和肺损伤过程。既往研究显示,高容量血液滤过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4周内病死率,且其主要作用机制与体内炎性递质水平相关[4];非动脉炎性前段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均与患者体内炎性因子水平相关[5]。
本研究结果显示,沙美特罗联合丙酸氟替卡可以有效降低COPD患者的血清hs-CRP、TNF-α及IL-10水平,效果好于两种药物单独应用,提示二者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与抑制细胞内的炎性反应有关。
JAK信号通路是细胞内普遍存在的信号转导通路,参与了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发育的过程。JAK信号通路的激活也与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相关[6]。在分析RA信号通路蛋白和JAK-STAT信号通路蛋白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组织中表达的研究中发现,JAK-STAT信号通路参与了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过程,且此过程与细胞内异常的炎性反应恢复相关。本研究结果显示,沙美特罗联合丙酸氟替卡可以抑制COPD患者的JAK1和JAK2表达,且效果优于两种药物单独应用。提示药物治疗机制与抑制JAK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综上所述,沙美特罗联合丙酸氟替卡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抑制血清JAK1和JAK2表达。可见,沙美特罗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COPD的效果较好,其机制可能与调节炎性反应、抑制JAK信号通路有关。
[1]谭继玲,刘兰芳.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福莫特罗对老年稳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J].中国药房,2014,11(8):708-711.
[2]沈宁.慢性阻塞性肺病诊治进展 [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2,8(5):29-33.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 (2013年修订版)[J].2013,36(4):1-18.
[4]高文英.高容量血液滤过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炎性介质及氧代谢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4,23(21):3384-3387.
[5]赵晓静,杨程成,郑晖,等.非动脉炎性前段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22(19):5561-5562.
[6]田燕歌,李亚,李建生.JAK/STAT信号通路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研究概况 [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9(18):4092-4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