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艳丽
(沈阳工程学院,沈阳 110136)
RZ工程为普通住宅工程,工程建筑总面积80 000平方米,占地面积30 000平方米,容积率2.6,绿化率30%。工程主体为现浇框架结构,层高18层。该项目工程成本包括人工费、机械费、材料费、工程管理费、税金等因素。施工方案确定后,项目组对该方案的成本费用进行了预算。从财务部门获得相关成本费用的预算数据如下:材料费:1 327万元,机械费:346.6万元,人工费:307.9万元,工程管理费:141.9万元,税金:133.5万元,其他:127.9万元。
建筑工程公司在此项目开始之前进行成本预算采用的估计法是自下而上的。其做法是先将WBS的底层工作所需要的资源种类和数量进行估计,进而估算各个底层工作的费用,然后依次向上累加,最后得到总成本。该公司利用偏差分析法,通过检查点时刻实际发生的累计费用与预算费用的差值,来判断项目的成本控制情况,进而寻找出原因。该项目成本方案的决策依赖于人的经验,决策缺少定量分析和理论做支撑,成本控制以事后核算为主。虽然采用了ABC分类法、价值工程法等成本控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成本,但是不能从中得到项目实际与预期成本绩效的关系,不能预测项目最终成本,不能清楚工期与成本因素各自所造成的影响,亦不能明确责任。因此,需要引入偏差分析法对该项目的成本进行量化,从而达到控制的目的。
偏差分析法是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有效方法,该方法在满足质量要求的前提下,综合分析成本与进度的偏差情况,找出偏差并进行反馈控制,以保证预期的目标得以实现。制定施工成本预算后,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必须定期地将施工成本实际值与计划值进行比较。当实际值偏离了计划值时,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及时采取措施,同时预测项目实际总成本的变化情况,并对项目进行动态监控以确保施工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建筑公司的成本控制以事后核算为主,不能分清工期和成本因素各自所造成的影响,因而不能提供准确的预警信息。
建设阶段的成本控制步骤有以下几步:
(1)比较:定期汇总实际施工成本,将施工成本实际值与计划值进行逐项比较,计算偏差,判断费用是超支还是节支;
(2)分析:对偏差进行分析找出偏差产生的原因;
(3)预测:根据目前项目的偏差程度估计项目施工总成本;
(4)纠偏:对于已经产生的偏差,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采取合理的纠偏措施,为后续成本控制提供经验;
(5)监控:指定期或不定期地选择多个时点对工程进行跟踪与检查,及时掌握工程成本费用预算的执行情况和纠偏措施的效果,确保控制的及时性。
运用偏差分析法,需要计算3个基本值,即BCWS、BCWP、ACWP。
RZ项目第一个月的费用预算及施工执行情况见表1(数据来源于公司财务部)。
表1 RZ项目第一个月的费用预算及施工执行情况表
由表1可知,项目在第一个月,出现了进度落后和成本超支的情况。
为进一步分析项目成本与进度,需要用偏差分析法计算4个重要指标。项目指标计算见表2。
表2 项目指标计算表
对该项目的成本超支和进度延误情况进行了分析,得知是因为项目经理管理不力导致工程量增加和钢材价格小幅的上涨。由于此偏差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可以暂时不采取处理措施,但要密切关注成本与进度变化,予以控制,使成本和进度达到计划要求。
项目的完工预算总成本为:BAC=17 365 433元。用CPI推算法计算项目完工成本估算为:CAC=BAC/CPI=17 365 433/0.981=17 701 767元。也就是说,如果不控制,项目超支很多,竣工差异为:ACV=CAC-BAC=17 701 767-17 365 433=336 334元。
通过上述计算结果分析,若对第一月的项目偏差不采取措施控制,偏差逐渐积累,会对项目最终总成本和工期都有较大的影响。因此要加大对项目成本费用及施工进度的控制,在项目施工阶段连续使用偏差分析法,并在每期末编制偏差分析报告,以指导项目后续控制工作。
[1]陈玉高,张海潮.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探析[J].技术与市场,2008(5).
[2]罗舟.浅议建筑施工成本管理与控制[J].施工技术,2010,39(6).
[3]任应华,翟国平.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几个实操要点[J].建筑经济,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