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凡·施密茨、芭芭拉·奥皮茨
英国研究者将上班族派往通勤途中,观察其身体数据,结果发现他们的心脏每分钟跳动次数高达145下,有些人陷入轻微的恍惚状态,体内出现一股压力荷尔蒙流。同时他们还测量了战斗机飞行员在执行任务时的数值,结果令人吃惊:通勤途中的上班族承受的压力比坐在驾驶舱中的飞行员还要大。永恒的等待,喜欢罢工的列车司机,永不停工的建筑工地,都让他们对漫漫通勤路感到绝望。
通勤意味着压力,可能危害婚姻,毁灭健康和生活乐趣,但每个人对此的感受都不尽相同。工业采购员克劳迪娅·克莱恩为上班路途感到筋疲力尽,而来自北德无子女的远程通勤族帕特里克·舒尔茨-亨茨尔却在汽车中感受到安静和自由。每个通勤族都在寻找更聪明的通勤解决方案:例如牺牲赚钱和升职的可能性,以获得更有价值的东西——更近的距离、更加健康的气色和孩子们的笑容。
通勤影响伴侣关系?
在德国,每天有2000万人开车去上班,约300万人挤火车和地铁上班,约150万人坐公交上班。600万人的上下班路途单程超过25公里,约1000万人的通勤单程距离在10-25公里之间。
以前,克劳迪娅·克莱恩每天的通勤距离就是50公里。早上6点她端着一杯咖啡坐进汽车,希望能避免赶上大堵车。“但是可能6点半就堵上了。”她听着瑞典Mando Diao乐团的音乐,尽可能放大声音。她说:“你必须让自己尽可能保持舒服。”
但是压力仍然一天天增大。冬天,克莱恩有时需要开车3小时才能到达公司。“当你开车回到家时,感觉自己如同一滩烂泥。”她的丈夫帕特里克也通勤,两人一不留神就会因沮丧而开始吵个不停。“如果你带着怨气从高速公路归来,的确需要一个拳击梨形球来发泄一下。”她回忆说。终于有一天,一切都崩塌了:克莱恩的父亲生病,上司更换,休假被取消。28岁时她想生个孩子,到了30出头却仍未实现。当时她说:“这样我们永远也建不起一个家庭。”今天,克莱恩在房子后的花园里剪得很短的草地上搭起了一个攀援架,这是为她4岁的小儿子准备的。她笑着说:“我现在是家庭主妇和母亲,我很喜欢这种生活。”
汉堡大学社会科学学者斯特凡妮·科雷着手进行的一项研究的主题就是:通勤会危害到伴侣关系吗?她的结论是:没有统一的答案,但是当妻子或女友通勤时,离婚或分手的风险就会升高。因为她们身上常常担负着大部分家务压力,当她们不仅要去上班,还要每天都在路上度过两小时甚至更久时,双方关系就会变得非常危险。
“尤其是那些夫妻双方都做着紧张、忙碌工作的家庭更容易陷入压力之中。”德国联邦人口研究所的托马斯·斯科拉说。有两年时间,43岁的医生菲利普·恩泽尔曼从伍珀塔尔去鲁尔区黑尔讷上班,因为那里的升职可能性和高工资都很吸引人。现在他坐在伍珀塔尔的一家咖啡馆中,他的住所就在不远处。“现在是4点半,我下班了。”他说。如今他只需要步行10分钟就能到家。他的妻子也是医生,也曾在黑尔讷工作。他们本想尽快赚到足够的钱建一栋房子。女儿科雷奥出生时,他们交替着休育儿假。当他从诊所回家时,总是会先给妻子打个电话。然而经常发生的是,45分钟后他的电话响起,妻子问他在哪里——毫无疑问,他还处于堵车长蛇中。有时候妻子也会把电话给女儿,话筒里传来女儿稚嫩的声音:“爸爸,你在哪里?”他一再询问自己:“如果生活在里面的人不快乐,要着房子有何意义呢?”终于有一天他受不了了,递交了辞呈,接受了伍珀塔尔的职位。如今他赚的钱少了很多,但是能为孩子、妻子和生活留出更多时间。
在《明星》杂志进行的一次调查中,约三分之一受访的通勤族宣称他们会关注住所附近的工作机会,只有14%想着搬家去工作地点附近居住,避免将如此长的时间耗费在路上。
法比安·斯图克拉特就是他们中的一个。长期以来他都从北威州的山城地区到科隆上班,通勤方式是乘坐公交车和列车,他要将家里的小车留给老婆。“走出空旷的火车站,我得大半夜在空无一人的城市街道上走20分钟。”最初他还可以忍受,但是渐渐他发现“每天缺少的这些时间累积起来,会造成毁灭性的后果”。他常常在儿子卡斯帕上床睡觉后才能到家,无法控制和老婆吵架。“我俩会因为一些琐碎小事很快就大发雷霆。”现在这家人生活在科隆,尽管这里房租贵得吓人,而且双方母亲都住在山城地区的伍珀塔尔。
公司可减少通勤族压力
在单亲家庭中,通勤往往会带来更多麻烦。实际上必须建议单亲父母不去路途遥远的地方上班,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并不能够选择如何生活。在城市中,尤其是在慕尼黑这样的大城市中,生活成本十分高昂,而农村的工作机会很少。斯科拉表示,对很多人来说,通勤与其说是自由意志的表达,不如说是生存问题。“三分之一的通勤族都是被迫的。”
“我不能细想这些事情,否则会变得很沮丧。”一个在施塔恩贝格生活、在慕尼黑工作的年轻人事经理说。她是一对11岁双胞胎的母亲,早上开车20分钟去火车站,然后坐城铁进城,继续坐地铁,再走一段,才能到达办公室。她不能只做兼职,因为她需要钱。回到家后,她常常在脱下外套之前就要开始做饭。昨天她回得有点晚,两个孩子显然生气了,沉默地绷着脸闹别扭,让他们疲倦的母亲为难。“我有时候真的觉得自己很失败。”她说。
这位人事经理和她的雇主协商,她一周有两天可以在家工作。老总们要接受这种模式,就必须放弃让他们的员工围着他们团团转的思想。对很多人来说,这很困难,尽管在因特网时代,坐班实际上常常并不必要。奇怪的是,比起90年代中期,如今在家工作的人更少。2008年仍有80万人在家完成工作,如今只有约60万人大部分时间在家工作,200多万人有时在家工作。在国际上,德国的名次处于匈牙利和波兰之间,远远落后于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和英国。
公司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大大减小通勤者的压力。例如不在早上组织每个人都要按时到场的会议。德国心理学家斯特芬·哈夫纳在萨克森州巴德埃尔斯特镇开办了一家综合医疗诊所,他自己也是周末通勤族。早上他诊所的上班时间是流动性的。“我们的雇员中,有很多早上先送孩子去小学或幼儿园、再来上班的母亲,”他说,“我们这里不开晨会。员工们得知道,通勤压力并不是必然存在的。”
利用通勤时间的软件
机械制造工程师托尔斯腾·路姆佩尔在环绕斯图加特城的城铁和公交上耗费了很多时间,直到他意识到:不能继续这样下去了。如今他早上在家打包好衬衣、裤子、内衣和袜子,放进一个防水背包中,骑着自行车穿过山坡葡萄园,走小路进入工厂,然后冲个澡。最初他需要的时间比坐车多,现在已经基本持平了,而且晚上到家时他也会更加舒服、清醒。周末他无需再专门出去进行体育锻炼,而是可以和家人一起做点什么,因为借助通勤途中的锻炼,他已经足够健康了。
这也许是最有希望的解决方式:既然通勤是必须的,那就好好利用这段时间。根据一项研究,有54%的人在公共交通工具中用智能手机上网,主要是利用交流软件浏览社交网络。显然人们渴望在去公司的途中进行社会交流。而在小车中,大部分人不仅无法上网,往往还是独自一人。
德国软件公司SAP的员工大卫·索梅尔在早上的堵车途中发现了这一点。他和一位同事合作开发出一种软件,可以帮助通勤族找到一起上下班的伙伴。“这个系统可以辨识出,注册用户中谁可以一起上路,接着通知他,并马上向司机展示同伴的路线。”索梅尔说。这款软件并未减少通勤时间,但是改变了通勤内容,汽车中的无聊时间变得如此有趣而充满交流的可能性,至少对于所有早上7点就已经准备好和来自市场营销领域的天才或是销售精英一起聊天的人来说是这样。在该软件的帮助下,SAP员工丹尼尔·施密德在短短3个月内就结识了50位新同事。
同时,这个小程序也已被和SAP无关的公司、医院、大学和管理部门投入使用。例如化工巨头巴斯夫公司位于路德维希港的总部。自2012年起,那里有了一条新的公司协议:员工可以自行安排自己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地点,和上级商定好后就可在家工作。“巴斯夫想为员工提供便捷,以争夺专业人才。”巴斯夫德国的人力资源经理汉斯·奥贝尔舒尔特说。至少一些公司已经认识到必须在这方面多做点什么。自今年初起,宝马公司的工作小组可自行决定,在何时何处完成办公室日常工作。“领导和员工一起确定游戏规则。”宝马人事经理尤尔根·利普说。
这样,工作和生活地点之间的远距离就不再会导致长久的沮丧和效率下降。卡拉迪亚·克莱恩、法比安·斯图克拉特和菲利普·恩泽尔曼等认为,孩子和亲情比职场成就更为重要。但我们也有理由相信,通勤的压力是可以忍受的。对一家汉堡航运公司计算机部门的经理帕特里克·舒尔茨-亨茨尔来说,住在一栋老房子里,幼儿园时期的朋友就住在附近,狗、马随处可见,这样的生活根本不可能在大城市实现。凌晨很早他就坐进他的黑色Dacia Duster汽车中,手里拿着半升咖啡,先听听新闻,再听听播客。“我几乎感受不到路途的漫长。”他说。每天在高速公路上度过约3个小时当然不容易,为此他放弃了手球运动,因为他空闲时间太少,而且精力有限。尽管如此,他仍然说:“我感觉自己很健康。”
大都市的高额生活开支常常让人难以承受。下面是一些人的日常通勤生活。
巴西里约热内卢,戴安娜·苏扎,26岁。
苏扎每天从家所在的Colubande郊区到里约富裕的城区Ipanema上班,全程40公里,约2个半小时,需先后乘坐小巴士、渡轮、地铁和市内公交车等交通工具。这位单亲妈妈在一家旅馆接待处工作,每月能挣350欧元,通勤费为120欧元。“我没有其他选择。”苏扎说。里约的房租令她望而生畏。在有着1250万居民的里约都市圈内,没有一天不堵车。苏扎在路上睡觉,晚上8点回到家中。孩子们11点上床睡觉后,她开始洗衣服,然后去一家酒馆工作。
伦敦,尼克·摩尔比,45岁。
摩尔比的一天开始于清晨5点45分。他在伦敦工作,住在英格兰肯特郡的皇家唐桥井镇。他乘坐列车上班,单程一个小时,而且已经这样上下班22年了,可谓“远距离通勤专家”。摩尔比当然也考虑过搬到城里去,但是后来他认识了现在的妻子,生了两个儿子。肯特郡的学校很好,生活开支也在可承受范围内。摩尔比在车上阅读或打盹儿,甚至注意不到列车晚点或是停下来不走了。作为通勤专家,他知道生气无济于事。
纽约,阿克塞尔·马尔滕斯,42岁。
两年半以来,这位计算机科学家在曼哈顿上班。他和妻子、儿子一起生活在40公里开外的白原市。他先乘坐火车来到中央车站,据时刻表需要32分钟,实际上却需要45分钟。很多女人利用路上的时间化妆,男人们则任凭领带松松垮垮地挂在脖子上。到达市内后,他再换乘地铁。很少有人开车上班,因为停车场收费昂贵,每小时至少20美元。最近他工作的办公楼开始出售车位,标价为每个100万美元。
[编译自德国《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