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旭然
近年来动作不断的巴菲特,这次下了“重手”,对精密机件公司(PCP.N)单笔372亿美元投资成为了其生涯的新纪录。
相比2014年中的峰值,这家公司市值在收购前已经跌去超过30%,2015年一季度财报也并不好看。这类传统的制造型企业,没有太多新概念、没有靓丽的业绩,放在A股市场似乎不会吸引太多投资者的眼球。
什么样的判断,能让巴菲特花掉手中过半的现金储备?
这要从精密机件公司深厚的制造业背景说起,这家总部位于波特兰的公司成立于1949年,绝大部分工厂位于美国本土。其产品主要应用在航天、汽车等领域,主要产品包括各类飞机零部件、机身结构部件等等,波音、劳斯莱斯、空客公司、庞巴迪、赛斯纳、古德里奇等知名企业都是公司的核心客户。
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进入门槛非常高的产业,代表着美国工业制造的较高水平。在国际资本回流、美国工业制造优势重新显现之后,将有望重拾强大的盈利能力,此前公司净利润已经连续5年达到10亿美元以上,显然巴菲特预计这一数字还将继续上升。
虽然一直处在“等待靴子落地”的过程中,但美元加息、资本回流美国的预期一直都在。2015年8月11日,中国央行宣布人民币一次性贬值2%,人民币兑美元在连续两天的时间内大幅下跌3.5%,于此同时其他“新兴国家”货币同时下挫,美元指数虽然有所回落,但强势地位仍然明显。
这次人民币兑美元短时间内的大幅下跌,创造了中国20年以来的新纪录。几乎于此同时,大洋彼岸的巴菲特完成了对美国工业制造企业的又一个落子,其时间节点的选择、坚定的买入态度颇值得玩味。
中国在经过十几年高速发展之后,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房地产价格持续多年的上涨之后,工业生产的成本开始变得居高不下。
据波士顿咨询公司估计,如今在美国制造的商品平均成本只比在中国高5%,他们甚至预计,到2018年美国制造的成本将比中国便宜2%-3%。据统计,在年收入超过10亿美元的美国公司中,已经有三分之一计划或考虑将制造业务迁回美国。
如今美国企业不仅可以用更高的生产自动化率,来对冲掉较高的人力资源成本,也享受着美国国内更加便捷、高效低价的物流体系,整体的生产效率优势已经开始显现。
美国《国家利益》杂志的一篇文章曾经指出,在其国内其他行业仍在步履蹒跚之时,高端制造业的就业和产出已经在持续增长,还帮助美国保持了竞争优势——包括高端制造业在内的高端产业占私营企业研发开支的90%,以及美国总专利数量的85%,同时主导了出口,每出口1美元商品,它们就占到了60%。
在世界工业生产格局变化的大背景下,美国工业制造行业有望在连续多年的萎靡之后,重回增长态势。而具有更高竞争壁垒、护城河效应更加显著的航空零件制造企业,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巴菲特最为看重的投资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