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传喜
陈斌先的小说,多以农村题材为主。他先是写了小说集《吹不响的哨子》,后来又写了一个“北岗”系列。这些农村题材小说集中地书写了后乡土时期的乡村镜像,为我们展现了在变革时代,传统的乡村面临的阵痛,以及乡民们复杂的文化心态。陈斌先的这些小说往往都有着很好的叙事角度,故事也颇为好看,对人性的揭示亦有一定深度。他本可以沿着这样一个写作路径一直走下去,将农村题材继续写深、写透,从而写出一片属于自己的领地。因为按照常理,对于自己熟悉和擅长的题材,作家在创作时能够得心应手,既省力又稳妥。但陈斌先似乎并不满足于此,小说《雾霾不是霾》便挑战了读者的既有的阅读经验,作家带领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题材领域,呈现出一片别样的艺术风景。
《雾霾不是霾》可以视为一部爱情题材的小说,在校园这样一种颇具文化象征意味的叙事空间中,陈斌先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繁复的爱情故事。之所以称其为“繁复”,主要因为作为小说主体的大故事又是由若干个小故事构成:校长吴俊卿的故事、语文教师陈天明的故事、在校生冼婷婷的故事、毕业生胡萍萍的故事,这些故事都与爱情有关,它们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印证,共同指向小说的意义中心:在过去/现在、理想/现实的关系中,爱情得到重新检视与考量,纯粹与美好的初心依然珍贵。
吴俊卿出身贫寒,考上大学,成为村里第一个女大学生,这本是光耀门庭的喜事,却因学费与生活费难以支付,愁煞了父亲。就这样,吴俊卿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父亲许配给大队书记的儿子。在大学期间因为追求纯粹的爱情与同学相恋,这种相恋却遭受来自父亲以及大队书记甚至校方的阻挠,虽经竭力反抗终而得以摆脱纠缠与看管,但最后在冰冷的现实面前,本来一场美好的爱情已然如落花凋零,男友遭受处分栖身贫困山区的乡村中学,精神错乱,终致疯癫。这种纯粹的爱情,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变得异常脆弱,不堪一击。它所带给当事人的隐痛终将伴随终身,挥之不去。正是因为这样一段刻骨铭心却无果的恋爱,致使吴俊卿一直孑然一人。
陈天明毕业于省内重点师范院校,这样的青年才俊本应意气风华、踌躇满志,在恋爱婚姻问题上更应是顺风顺水、随心所愿,但现实的境况却不容乐观:出身贫寒的他,只要能够找到媳妇,无论是怎样的媳妇,都能够了却父亲的一桩心愿。虽然在陈天明的内心,一直装着那种美好的纯粹的爱情,他甚至固执地相信,爱情肯定会在不远处等着他,但现实中无论是高中女同学还是大学女同学,无论是在校生还是毕业生,与他似乎都没有共结连理的可能。那个高中女同学告诉他要“现实些”,大学女同学罗亚亚告诉他“跟你相处,没有尊严”,在校生冼婷婷以不屑一顾的鼻息来回应他,唯一一个能够听完他的爱情承诺的胡婷婷,其颇不寻常的感情经历反过来又让他难以接受。对于陈天明来说,爱情是如此美好,但又遥不可及,在现实的土地上,这种纯粹的爱情要想落地生根着实很难,开花结果更是难上加难。
冼婷婷与思明的爱情,更是别有意味。尽管班主任老师范大嘴认为思明的各科成绩其实并不好,但在冼婷婷看来他的诗歌写得却是很好的。冼婷婷的作文也总是被作为全班的范文,这个才女的内心悄然种植了纯粹的爱情,只对诗歌写得不错的思明情有独钟,对语文老师陈天明的欣赏和关心表现出极度的反感。出于对爱情的向往和执着,冼婷婷和思明两度私奔,这种对待爱情的态度不能不让人为之感动,以至于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他们最后应该能够琴瑟和鸣,共同组建美好的家庭。但是,逼仄的经济条件,还是击垮了恣意的爱情,他们最后还是各奔东西了。
胡萍萍为了一个LV包,可以将自己的处女贞操献给一个包工头。在之后的自我放纵中迷失了方向,消耗了青春。当她最后发现“穿越物质背后,得到的全是无聊和空虚”的时候,转过身来,重寻爱情,但爱情却未能在不远处等她。即便陈天明这样一个让贫穷的父亲焦虑万分的教师,也不能给她提供栖息的可能,最后只能心灰意冷,将自己残剩的青春付与了青灯古佛。
这四个故事的主人公,有校长,有教师,有学生,他们的经历,像一个复调,呈现出不同代际的人们可能性的爱情遭遇。校园是一个缩略图,映现的是更为广阔的现实人生。不仅有着校园文化背景的人们如此,有着其他背景的人们大抵也会如此。故事的主人公都曾经憧憬过纯粹的爱情,也都面临过贫困,纯粹的爱情在遭遇了贫困现实的迎头一击之后,无一例外,都败下阵来。曾几何时,爱情是一个多么神圣与美好的词汇,甚至一提及这个词汇,人们的内心便温暖而潮湿,但时过境迁,我们无情地进入到一个注重即时性消费的功利主义和物质主义时代,在这个时代,不注重物质基础的纯粹爱情俨然成为了珍稀产品。当然,在任何时代,物质基础都会对爱情产生影响,但在当下,这种影响却是大得如此惊人。
小说以“雾霾不是霾”为题,其实寄托了作家对纯粹爱情的体认。雾霾是现时代的一种特殊的自然现象,在小说中隐喻了环境恶化等种种时代问题。由雾变成霾,这是一个从理想、精神、纯粹到现实、物质、异化的转变。正如作家所言,早晨有雾,才算是纯粹,薄雾暗含了对人生旅途中更为丰富内涵的理解,也为人生旅途中增加了一层诗意的氛围。但当雾变成霾之后,这种诗意便在很大程度上被消解了,取而代之的则是无处不在的深入骨髓的世俗和功利。
整体看来,《雾霾不是霾》的立意还是比较高远的,小说也充分展现出作家叙事的能力,在一个中篇的有限篇幅中,作家舒展地铺开了一个繁复的故事,既不显得枝蔓过多,又将故事讲得详尽流畅,应该说,作为作家转型后对于新题材的一次尝试,这篇小说可圈可点。需要补充的是,这部小说其实可以从爱情这一主题荡开去,增加更多的主题意蕴,营造更大的意义空间,也许作家已经将这些纳入考虑之中,但从现有的叙事来看,尚不明晰。再有,这部小说的叙事,整体上比较轻灵,而这种关乎时代题材的叙事,其实还可以继续深挖,比如物质主义背后关涉的深刻的社会的思想的文化的因素,都可以成为小说反思的内容,从而增加叙事的穿透力和韵味,增加小说的厚重感和趣味。
责任编辑 江 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