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宁宁
案例:“孩子已经离家好几天了,至今未归。全家老少、亲戚朋友、老师同学全体出动,天南海北、白天黑夜也寻不到任何音讯,真要出意外……”二年级学生小林(化名)的家长说不下去了,他已经连续几天等候在学校,期盼孩子能尽早回来。
事情发生的原因是:几天前的一个早晨,学生小林在走进教室之前,扔了一个纸团。事就那么巧,正好被从教学楼下走过的校长“逮”了个正着。
校长停下脚步,把小林从教学楼上叫下来,不问原委就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年级主任在一旁心想,自己年级的学生犯错误被校长亲自逮着,多没面子,于是当着校长的面也好好地训斥了小林一通,并气势汹汹地把小林交给了班主任。
小林在班上被认定为“后进生”,平时就不讨班主任“喜欢”,遇到这样被校长及年级主任逮着的“大事”,肯定躲不过班主任一“劫”,只见班主任面带怒色地把小林叫到面前,不分青红皂白地数落不说,最后还撂下一句:“今天你不把家长请来,就别想进教室……”之后,班主任扬长而去,只留下满面泪水的小林呆呆地立在教室门口。
事情到此还没完,政教主任听说一大早就有学生乱扔废纸,气呼呼地寻到小林的班级,冲着站在教室门口的小林就是劈头盖脸的一顿教训,什么“给学校抹黑吧”“加重处罚吧……”
中午放学后,小林没有回家吃饭,选择了离家出走……
上述案例,发生在校园里,可能类似的事会发生在不同的校园,但我相信,绝大多数老师都不希望类似的事发生在校园里。但往往事后,我们才会从心思考,从“事情”的深处思索答案。
首先,教师应当温和地包容孩子的差错。教育是一门情感艺术,动辄批评学生,不去深入孩子的想法,不去问问原因,只能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许多时候,孩子反抗的不是教育的内容,而是教育的方式。有句俗话:“孩子犯错误,上帝也会原谅。”诸如乱涂乱画,随手扔废纸,乱扔垃圾,可能是孩子行为习惯的问题,并无恶意,不是孩子的品质问题,偶遇的老师只要提醒一下或讲讲道理,让学生知道做的事情会产生不好影响,达到教育目的就行了,何必把“祖国的花朵”当作敌人,更何必如此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呢?如此羞辱、冷漠,会让天真幼稚的孩子失去尊严!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应能感觉到孩子产生不愿意去学校的原因,不是不能接受批评,而是不敢面对众多“教育方式”带给他的心灵伤害。
其次,教师应该利用学生的错误,产生有效的教育资源。人们常说:“面对孩子的错误,想想我们的童年。”犯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然,问题的关键是教师以何种心态、胸怀对待孩子的错误和犯错的孩子。如果把学生的错误变成一种教育资源,表现的是教师教育的智慧,能够微笑面对出错的学生,体现出教师的教育情怀。所以老师不要怕学生出错,更不要对学生的差错一棍子打死,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爱心,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想象到,如果每一个施教者能微笑着处理此事件,把学生的错误变成自我教育和教育同学影响他人的有利资源,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从根源深处认识到问题的原因,而且也不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对教育者的德育水平也能在具体问题中得到实践。
最后,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美玉也会有瑕疵,何况是一些还处在成长阶段、各方面正处于发展中的孩子。让我们给孩子一份犯错误的权利,还孩子心灵一份温暖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