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20年代初(民国十年)国画界出现了折衷派以后,画坛上发生很大变化。在当时有人称之为画坛的革命,也遭到一些国画名手的反对。他们认为折衷派是模仿日本、违反中国画的传统画法,不是国画正宗。而折衷派则认为这是创新伟举,不能墨守成规,食古不化。还诋毁传统国画所绘的山水画只是凭主观臆测,浓淡远近,没有科学根据,看起来没有真实感云云。两派的争论,当时经常出现在大小报刊。而第三者则认为艺术无国界之分,又认为日本画法也是从中国引进的,中国在唐代的佛像和壁画有不少亦从印度学来。不应互相诋毁,而应各自发展和提高。
以赵浩公老画家为代表的国画派,这时创立了维护国画的传统艺术,提倡国画为宗旨的“广东国画研究会”。但是该会址难找。刚巧六榕寺内的“人月堂”这块地方,接到市教育局通知征用,作为邻近小学扩大校舍之用。平素与国画名家有交往的六榕寺主持铁禅和尚,为了避免市教育局的征用,主动向赵浩公等人提出把“人月堂”让出来做国画研究会会址之用。这样,可以使这地方仍归六榕寺所有。
国画会的会址有了着落,广东国画研究会便正式成立了。当时凡是维护国画的画家都纷纷加入该会。在短短年内会员已发展至200余人。该会的执行委员有赵浩公、卢振寰、卢子枢、冯湘碧、温其球、邓芬、黄君璧、黄少梅、潘致中、姚叔若、黄金海等11人。其中以黄金海年龄最小(23岁),而且资历最浅。由于他是“三多轩”的少老板和经营文房四宝的业务关系,结识了不少国画家,同时他也是书画界的内行人。而国画会成立伊始、经费未有着落,所有文房四宝都是由“三多轩”赊出以支持国画业务的开展。因此大家都推选他当执委。
会员方面,可谓来自五湖四海,除在本市的基本会员外,还有各县市、香港、澳门和军政界的中下级人物,也有社会名流和法律界人士。例如有南海县长李宝祥(善画兰)、广东高等法院推事郑承思、广东高等法院第一科长许伯勤、报馆记者、写小说的李健儿(《广东现代画人传》编者)、前铁路部长连声海的夫人唐允恭、广州石印局画师冯润芝、冯少芝父子、金石篆刻家邓尔匹、律师刘庆恩、黎泽恩、居廉学生张纯初等二百余人。
关于经费来源,一是会员会费,每人每月交会费4角。二是南海县县长李宝祥、番禺县县长陈樾,每月各赞助50元(在县文教费开支)。三是卖画,每星期天,都有会员到会即席挥笔作画,公开出售。由参观者自由选购,所订的售价是:小中堂每幅5元,扇面每张25元,如指名定绘的,按价加倍。当值所绘的画卖出后全部拨作画会经费,但也酌留小部分款项给当值人员吃晚饭之用。初时该会的经费来源是比较充裕的,而且扩充了玻璃酸枝画架的经营项目。自“九一八”事变后到“七七”抗战前这段时期,购画者逐年减少,经费短绌。广州沦陷后,会员星散,会务限于停顿。会内所存的画卷大箱和玻璃画架一大批都已散失一空,还积欠了“三多轩”老账数百元债目。
国画会的画艺交流活动自成立以来一直没有停止过。每年都在重大节日开会员作品展销会或参加赈灾义卖,每年还接待来自京、沪等地的国画家,其中如黄宾虹、陈述叔等名家来访时还请他们为会员讲课,同时互相交流作品,宴请来访者的地点多在小北甘泉山馆。
最后谈谈会员二三事。
1.卢子枢善写南派山水;卢振寰善写北派山水。
2.李健儿,广东三水县人,笔名黑旋风,人称之为黑翁。他是《七十二行商报》的特约写稿人,1941年初李曾编写《广东现代画人传》(共记载86位画人)。广州沦陷时,李潦倒于香港,他当时曾声明,如日本鬼来时,则宁死不辱。日寇占领香港不久,他真的狂饮跳楼自杀。
3.张纯初是居廉学生,经营买卖旧书画兼承接装裱。
4.铁禅善写大字,会用象牙筷子作画。
5.李凤廷曾为“菱花艳影”全女班名正花旦苏州妹配画行乐图,笔金为港币五百元(当时等于白银五百多元)。
香港沦陷后,邓尔匹在港曾替日寇香港总督府写过招牌,故邓以后的作品署名曾改为邓宠恩。
6.香港沦陷,邓芬亦留港。有人讥他为“落水狗”,故邓芬为此特地刻一个“香江泳人”的闲章。
7.折衷派与国画派在报纸上的笔墨官司,前者是方人定;后者是黄般若所拟稿。
8.赵浩公善于宋元花乌画。
9.据说冯湘碧还在台湾。
10.黄金海(又名汉写砖斋主人)他的书法解放后曾送日本展出过。
(徐振驺整理)原文刊《广州文史资料》第28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