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元诚(1、上海大学经济学院 2、上合组织公共外交研究院上海 200444)
基于GTAP一般均衡模拟的金砖国家自贸区经济效应分析
■ 周元诚1、2(1、上海大学经济学院 2、上合组织公共外交研究院上海 200444)
当前,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尚未完全消除,国际贸易环境仍面临诸多不稳定的因素。在重构的国际贸易格局中,中国可以依靠不断完善的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积极推进金砖国家自贸区的建设。近年来,金砖国家相互间贸易总量持续增长,贸易份额不断扩大,成为各自对外贸易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各国间产业发展的差异化和贸易产品的互补性也为自由贸易合作提供了现实基础和广阔空间。本文通过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的GTAP软件模拟了金砖国家自贸区的经济效应,结果显示自贸区对各国的社会福利水平、国内生产总值及进出口贸易规模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积极影响。同时,各国具有比较优势行业的产出和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显示了自贸区较为显著的贸易创造效应。
金砖国家 自贸区 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 GTAP
目前,国内关于金砖国家贸易合作的研究已较为深入,其视角主要集中在合作的现状、潜力和展望三方面。金砖国家经济的持续增长、产业的差异发展、贸易的有效互补是开展自由贸易合作的坚实基础和潜在空间。赖平耀、武敬云(2012)认为,金砖国家的产品和资源具有较强的互补性,相似的发展阶段也使各国在国际贸易体系中有着共同的利益诉求。通过分析比较近年来中国与金砖国家的贸易数据,康燕萍(2010)认为金砖国家在我国贸易伙伴中的地位已越来越重要。
李春顶(2013)认为由于资源禀赋的不尽相同,金砖国家具有各自比较优势明显的贸易产品,而产业结构的差异则决定了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存在着较大的贸易发展潜力。通过相关的贸易指数分析可以发现,当前金砖国家间的贸易结合度还处于普遍较低的水平,各国仍存在巨大的贸易合作空间(武敬云,2012)。李付忠(2012)运用扩展的引力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对金砖国家的出口发展潜力,结果显示中国与俄罗斯和印度间存在着较大的贸易发展可能。
然而,金砖国家在合作过程中也暴露出贸易结构失衡、贸易地位低下、合作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冼婷(2013)指出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金砖国家抵御外界波动、维持经济持续增长的能力。因此,建立金砖国家间长期、坚实、稳定的合作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基于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指标,郑伟、徐紫光(2013)研究了中国对于金砖国家的贸易优势、劣势及结合点,提出中国要把扩大合作规模、优化产品结构、深化战略交流、密切能源合作四个方面,作为金砖国家贸易往来的有效策略。就产业发展趋同性带来的市场竞争问题,欧阳 、张亚斌、易先忠(2012)提出金砖国家要通过产业链的“雁行”布局,强化以互补性为主导的贸易关系,从而实现贸易的“共享式增长”。
由于在自贸区的功能定位和利益诉求上存在的差异,蔡春林、刘畅、黄学军(2013)认为,短期内金砖国家对自贸区建设存在着彼此排斥的可能性。因此,在积极倡导建立金砖国家自贸区的过程中,需要建立相应的利益评估与冲突化解机制。另一方面,基于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和贸易规模的迅速扩大,黄玲(2011)提出中国应在发展金砖国家贸易关系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努力扩大贸易规模并缓解贸易摩擦,巩固贸易关系的稳定性,从而有效提高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2011-2013年金砖国家主要进出口产品情况,如表1所示。
随着贸易合作的不断深入,贸易占比和贸易增速数据显示了金砖国家区内贸易(指某个金砖国家与其他金砖国家的贸易,下同)对于各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地位。从2013年的情况看,金砖国家区内贸易均占各国对外总贸易量的较大比重,其中占比最大的巴西达到了21.0%(见图1)。
然而,中国与其它金砖国家的贸易份额只占到其对外贸易总额的7.5%,表明相互间仍存有较大的贸易发展空间。相比而言,巴西和印度的区内贸易份额都分别超过了其与美国和欧盟的份额,显示出区内贸易对于两国对外贸易活动的重要贡献。
从金砖国家区内贸易份额的走势看,(见图2),除印度外的其他金砖国家均呈现出逐步上升的态势。巴西和南非两国的上升趋势最为明显,分别从2008年的13.9%和13.4%上升为2013年的21.0%和19.9%。另一方面,中国与俄罗斯的区内贸易份额上升并不显著,中国还在2006、2008、2013三年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这说明中国与金砖国家的贸易价值和贸易规模存在较大的改善空间。
近年来,金砖国家区内贸易量的增长率变化情况较为一致(见表2)。在金融危机爆发的2009年,各国的区内贸易都发生了较大幅度的下降,而在2010和2011两年中出现了强劲的反弹,增长率均超过了24%。近两年来,各国区内贸易的增长率基本维持在-3.0%到10.0%之间。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逐步转好,金砖国家区内贸易具有较为积极的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区内贸易总量呈现出强劲增长的同时,贸易份额却没有出现较大幅度的提升,仍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于同金砖国家贸易合作的重视程度。
在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各国的政策制定往往要从国家利益出发,对决策的成本与收益进行权衡。然而,本节假设金砖国家自贸区合作将不受政治因素的干扰。这样的假设并不是要忽视政治因素对于经济决策的重要影响,反而是希望单纯的经济分析能够为其它视角的研究提供更为客观的实证依据。
本节模拟金砖国家自贸区所采用的工具是由美国普渡大学研究开发的全球贸易分析软件(Global Trade Analysis Project,GTAP)。GTAP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它将个别国家或地区的生产、消费、政府支出作为子模型连结成多国多部门的均衡模型,从而以量化数据描绘各国的贸易关系。进一步,使用者通过改变贸易政策参数,并分析相关变量的均衡变化,即可得到贸易政策冲击对于各国或地区的经济影响。
GTAP软件包含GTAPagg和RUNGTAP两部分。GTAPagg可将软件中所包含的世界区域和产业部门数据进行重新整合;RUNGTAP可用于模拟贸易政策并求解最终的一般均衡结果。本文将世界区域重新划分为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度、南非和世界其它区域;将产业部门划分为农业、矿产品及原油、轻工制造业、重工制造业、其它制造业、服务业等六个部分。本文假定金砖国家自贸区成立后,各成员国间将实行货物贸易的零关税政策。为了使数据能够真实反映政策冲击的影响,文中变量均为剔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变量。金砖国家自贸区的部门划分如表3所示。
金砖国家自贸区的成立对各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社会福利、进出口总量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见表4)。其中,实际GDP增幅最大的是印度的0.14%,南非与之相当;社会福利方面,中国收获的正效应近100亿美元,是其他金砖国家总福利增长的两倍多,而各国社会福利的全体上升反映了自贸区具有较强的贸易创造效应。
各国的进出口总量均有较为明显的增长,印度的出口和南非的进口增幅分别达到了6.24%和7.00%;相比于中国、巴西和南非贸易条件的改善,俄罗斯和印度则出现了小幅恶化,反映了两国主要贸易商品的出口竞争力较低,盈利能力相对较弱的状况;中国是唯一取得贸易差额正增长的国家,而巴西的贸易差额减少最多,达到了34.27亿美元。这说明其它金砖国家对于中国商品的进口需求较大,而巴西对于其他金砖国家的商品依赖则较为明显。
金砖国家自贸区的成立使各成员国的社会福利水平都有所提升,但是各国的提升幅度却出现了较大差距。以实际GDP和出口总量增幅最大的印度为例,其社会福利正效应却是金砖国家中最小的,这主要是由于社会福利水平的改变要同时受到资源配置、贸易条件和投资储蓄三种效应的制约。福利效应分解图(见图3)可以解释造成福利效应偏差的原因所在。
为什么中国获得的福利正效应是印度的30倍之多?随着出口需求的扩大,各生产部门间的资源配置效率将得到有效提升,印度由此获得的福利正效应也仅次于最大的中国。然而,贸易条件恶化所造成的实际购买力下降,也导致印度的福利水平大幅下降。进一步,自贸区带来的收入增长还会通过投资和储蓄效应影响各国的社会福利,而投资储蓄结构的不合理也再次降低了印度的福利水平。
金砖国家自贸区的成立对各国行业部门的产出和进出口总量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见表5、表6)。其中,巴西各行业产出受到的总体影响最为显著,其5个主要行业部门的产出变化均超过了1%。此外,俄罗斯农业和制造业的产出、南非的制造业产出也受到了非常明显的影响。
在进出口变化方面,农业部门的增幅最为显著。俄罗斯、印度的进出口量分别增长了13.4%、37.6%和46.8%、22.1%,巴西的农业出口增幅也超过了10%。此外,中国、俄罗斯、巴西和南非的其它制造业进口,印度和南非的轻工制造业进口也出现了大幅增长。总的来说,各国行业部门的进出口变化均以大幅增长为主。
分行业看(结合表5和表6),农业产出变化最大的巴西和俄罗斯的增幅分别为2.76%和1.3%。可见,金砖国家自贸区的关税削减使得两国农产品的出口需求被大量释放。俄罗斯和巴西的农产品出口增幅分别达到了37.6%和12.9%。相反,印度的农产品则是进口增长近五成,是出口增幅的两倍之多,所以其国内的农业产出出现了小幅的下降。
在轻工制造业方面,南非的出口总量虽然发生了较大增长,但是其产出却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巴西和南非的重工制造业变化情况相似,两国在该行业都存在着较大的进出口增幅缺口,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其产出水平的下降。在其他制造业方面,中国、俄罗斯、巴西和南非都出现了进口的大幅增加,而南非则是唯一实现出口大幅增长的国家,这可能得益于其在初级产品制造和劳动力成本方面的比较优势。
金砖国家自贸区对于各国进口规模的整体影响要大于出口(见表7),各国贸易差额总计减少69.83亿美元,只有中国实现了贸易差额的正增长。同时,金砖国家贸易差额变化较大的行业也反映了其在国际贸易竞争中的比较优势或劣势地位。
中国的轻工制造业实现了贸易差额正增长111.77亿美元,这是自贸区内唯一达到百亿美元增长的部门,说明中国的轻工制造业在自贸区内占有绝对优势;随着出口量的大幅上升,俄罗斯和巴西的农产品部门成为两国贸易差额增长最大的部门。但是由于在其它部门中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贸易差额下降,这也导致巴西成为贸易差额减少最多的国家;印度作为自给自足型的农业生产大国,农业部门贸易差额的减少可能是由于其国内的农产品需求多样性造成的;南非在资源禀赋方面的比较优势使其矿产品及原油部门获得了贸易差额正增长10.91亿美元。
综上,本文从金砖国家合作的背景、贸易合作的现状、自贸区的政策模拟三个维度,分析了金砖国家开展自由贸易合作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有效性。从必要性看,金砖国家对于国际贸易发展的贡献不断增大,各国在重构的国际贸易格局中又有着共同的利益诉求,通过自贸区合作有助于建立和维护更符合自身利益的国际经济秩序。从可行性看,金砖国家区内贸易总量持续增长,份额逐步扩大,成为各国对外贸易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各国间产业发展的差异化和贸易产品的互补性也为自由贸易合作提供了现实的基础和广阔的空间。从有效性看,通过模拟分析金砖国家自贸区所产生的经济效应,各国的社会福利水平、国内生产总值及进出口贸易规模均收获了不同程度的积极影响。同时,各国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进一步扩大了产出和出口规模,贸易创造效应较为显著。
当然,对于中国提出的金砖国家自贸区战略能否顺利实施,必然会受到其它金砖国家对于政治与经济利益的综合考量。例如,在减少对于能源经济过度依赖的政策引导下,俄罗斯即便参与金砖国家自贸区的合作,也会对资源部门进行较为严格的限制;而制造业作为金砖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各国始终面临着产业发展的趋同性和竞争性挑战,“中国制造”突出的比较优势反而成为其他成员消极应对自贸区合作的原因;另外,金砖国家各自占据着重要的地缘政治与经济地位,对于中国主导的自贸区合作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政治因素的干扰。
从当前情况看,中国应当分阶段推进金砖国家自贸区战略。短期内,通过自贸区早期收获计划的方式,中国可以首先扩大与金砖国家在各领域的自由贸易合作,并在加深各国政治互信的同时,逐步完善金砖国家自贸区合作的机制建设。长期内,金砖国家自贸区战略可以使我国自贸区布局更为多元化,经济外交手段多样化。新兴经济体间大规模、多层次、高水平的自由贸易合作能够帮助其在全球贸易格局变动中,重构更符合自身利益的国际经济秩序。
1.赖平耀,武敬云.“金砖国家”经贸合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统计研究,2012(2)
2.康燕萍.中国与金砖国家双边贸易研究[D].外交学院,2010
3.李春顶.中国与金砖国家贸易发展的前景[J].中国经贸,2013(1)
4.李付忠.中国对金砖国家出口贸易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2
5.冼婷.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货物贸易研究[D].广西大学,2013
6.郑伟,徐紫光.拓展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贸易往来的策略研究—基于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分析[J].中国市场,2013(2)
7.欧阳 ,张亚斌,易先忠.中国与金砖国家外贸的“共享式”增长[J].中国社会科学,2012(10)
8.蔡春林,刘畅,黄学军.金砖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3(1)
9.黄玲.论“金砖四国”的贸易关系构建[J].财经科学,2011(4)
F752.7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