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玉芹 副教授(盐城师范学院 江苏盐城 224002 )
新平庸时代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与挑战
■ 接玉芹 副教授(盐城师范学院 江苏盐城 224002 )
当前世界经济进入了新平庸时代,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经济体复苏乏力,以单一美元为中心地位的国际货币体系已不能适应当前世界多极化发展的需求。世界经济增长需要寻求新动力;中国经济要走出中等收入陷阱,提升国际影响力,中国企业必须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国际国内两方面的需求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现实的机遇。但不可否认的是人民币在实施国际化的进程中,仍面临着诸多挑战,中国人均GDP滞后,国内金融市场监管存在严重不足,人民币尚未实现完全自由兑换,国际政治因素和美元惯性正阻碍着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一带一路 亚投行 贸易结算离岸中心 人民币国际化
世界经济经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与欧洲债务危机的冲击,复苏缓慢,一直无法回到危机前的常态,仍处于“后危机时代”,也正呈现出一种“新常态”:即“脆弱、不均衡并被风险所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针对这一时代特色,提出了“新平庸”时代这一概念。这一时期世界与中国经济表现出其明显不同于危机前的特点。
当前美国仍然是世界经济体的老大,但是相对于危机前遥遥领先的状况已不复存在,如今,中国的排名不但超过了日本,而且与美国的差距也在缩小。危机爆发以来,以美、日、德为代表的世界经济增长相当缓慢,而中国经济却一直保持着一个中高速增长的态势。经过危机后的几年,各国的实力此消彼长,发达国家占比在下降,新兴市场国家的占比却在逐年上升。IMF组织预计2015年金砖国家将继续引领全球经济增长。原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主要是美国,而现在则是美国与新兴经济体一起成为世界经济的引擎,完全改变了过去美国单一引擎的格局,新的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形成。
随着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新兴市场的外资大规模撤离,新兴体的资本市场损失惨重,金融动荡不断;发达国家为重振经济,试图将转移出去的产业召回本国,实现“再工业化”,“去全球化”的思潮和行为不断涌现。此外,以美国为首谋划的TPP(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规则试图成为超越WTO的新规则,为其重返贸易保护时代创造条件,借以改变世界贸易格局。世界主要经济体正寻求通过各种措施度过艰难的调整期,但其结构性改革进展缓慢仍使实体经济的发展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诸多困难。因此,世界经济复苏的内生动力不足,依然处于不稳定与不确定状态。
受国内外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中国的经济面临内需回落、外需疲软不振,雾霾要治理,过剩产能要化解,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的落后产能要淘汰的大背景,必须在未来一段时期内调整经济发展方式与结构,中国经济的增长正从超高速状态向中高速状态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调整成为常态,要素和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成为常态,各类不确定性风险显性化成为常态,宏观调控理念和思路创新成为常态。
以2009年7月由人行与相关部委联合发布的《跨境贸易人民币试点管理办法》实施为标志,人民币国际化拉开了其帷幕。试点这几年来,人民币的国际化主要体现在国际收支经常性往来账户的贸易渠道领域。具体做法是以进口支付的形式对外输出人民币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水平,目前人民币在中国对外经贸往来居于第二大结算货币地位;随着经常项目下人民币净输出增加,境外人民币资产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得到稳步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七大支付结算货币和第九大外汇交易货币;人民币在跨境交易中的使用活跃度越来越高,人民币无论是在境外的货币市场、资本市场,还是在外汇储备等方面的存量规模和使用份额都有较大提高,人民币随着其使用市场领域的扩大正被越来越多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周边地区所接纳。目前我国的人民币国际化已初步形成以“跨境贸易结算与境外离岸市场相结合”的发展主线。
欧元能够顺利实行国际化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其在欧盟与地中海和北非部分国家具有较大的使用规模与较高的使用水平。近几年伴随贸易结算推动的人民币国际化主要是在远离中国的欧洲、非洲、澳洲地区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在中国的周边经济体中人民币的使用主要是伴随旅游业的兴起与边境贸易、边民互市贸易的发展而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这些地区人民币结算的使用水平还比较低,规模还比较小。做好人民币国际化不可逾越的重要一环的工作,就必须做实区域化这一工作,必须在中国周边的中亚、东亚、南亚国家和地区做好人民币跨境使用的问题,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对外直接投资对所使用货币的计价结算职能有非常重要的支持作用,此外,直接投资还对全球供应链的计价结算有影响。国内外学者研究表明,一国的货币要成为所在区域的锚货币,除要求该国金融市场发达、币值基本稳定、经济规模和贸易份额达到一定的量以外,还要求该货币所在区域的生产要素诸如资本、劳动力等流动比较自由,经济往来、贸易投资联系比较紧密等外部条件。因此,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推动人民币货币区的形成,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另一发展主线。
世界经济政治正在向多极化发展,单纯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已经难以适应世界多极化的发展。美联储持续实施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弱势美元再也无法独自承担国际货币体系之“锚”的职责,全球掀起一股“去美元化”浪潮。 尽管目前美联储已退出量化宽松,但是已难以力挽去美元的势头。尤其是伴随美国对他国动辄施以的制裁,使得一些国家正在加快去美元化的进程,比如:俄罗斯。自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美欧先后对俄罗斯展开制裁,针对这一制裁,俄罗斯也出台了一些反制裁的措施,放弃石油美元,加快去美元化进程则是其措施之一。我国的人民币与卢布之间推行本币结算已历时十多年的时间,跨境人民币结算的规模也不断的扩大,俄罗斯是第一个在中国境外实现人民币直接挂牌交易的国家,目前,俄罗斯央行和中国人民银行正积极加强合作,扩大卢布与人民币在贸易结算中使用的机会,有力推动其去美元化的进程。全球去美元化浪潮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2008年金融危机后,各发达经济体纷纷采取各种措施试图走出经济困境,但是德国权衡美国复苏乏力的实际情况,将目标转移到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国家,目前,德国产品出口到中国的数量远远超过其出口到美国的。德国这一典型范式给除美日以外的其他发达经济体提供了成功的案例。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经济体试图将德国制造业的成功复制到金融服务业中。因此,出现了全球各地纷纷争建人民币离岸中心的这样一种局面。 在国际市场需求日益旺盛以及相关政策的合力下,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人民币离岸中心正在迅速崛起,跨境人民币使用规模呈逐年递增长之势,且增长速度较快。根据有关资料统计显示,我国大陆已分别与台湾地区、新加坡、伦敦、法兰克福、巴黎、卢森堡、首尔、多伦多和温哥华设立人民币清算行。至此,我国的人民币离岸中心已基本部署完毕,从远东的首尔到欧洲的伦敦,再到北美东西部时区,在全球的三大交易时区都可以使用人民币进行交付。我们可以借助这些发达的离岸金融市场来进一步推动我国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使人民币在当前激烈的国际货币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
2015年3月底,我国政府正式对外发布“一带一路”的规划愿景文件,这一战略的实施,无异于给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复苏乏力的新兴体经济注入一剂活力 。这既可以帮助一些新兴体经济渡过难关,为未来长久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有力促进区域经济稳定与繁荣,推动全球经济发展,也为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剩余产能转移,新的目标市场开拓,获得新的发展动力提供了保证。“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主要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在区域内实现互联互通,在这一战略带动下,我国的对外投资和贸易都将出现一个爆发式的增长。一方面,我国可以主动出击,通过提供出口信贷、成套设备信用保险融资、服务贸易项目融资等系列服务,加强与沿线国家实体经济的往来,满足对方的实际需求,带给对方实实在在的好处,使当地产生对人民币金融产品的需求,扩大人民币在沿线区域内使用的范围,提高人民币的使用水平,推动人民币区域化的进程。另一方面,为了解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贸易中使用结算货币不统一的问题,确保沿线这些国家有效实现贸易互通的公平性、便捷性和收益性,也迫切需要将人民币尽快上升为地区主要国际货币。
为了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我国政府出台了系列政策助推这一过程的实施。首先,在中国政府的积极倡导下,21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包括中国、印度、新加坡等在内)的财长和授权代表于2014年10月24日在北京签约,达成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的共同意愿。 截至2015年4月15日,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确定为57个,其中域内国家37个、域外国家20个,涵盖了除美日之外的主要西方国家。亚投行采用人民币结算,即中国将具有更大的话语权。亚投行的建立势必极大地推动人民币在上述国家的结算与流通,从而实现更加广泛的区域化,即人民币国际化迈上新台阶。其次,于2014年11月17日,沪港通正式开通。一般而言,一国货币的国际化程度取决于其自由兑换的程度,而自由兑换程度不仅取决于货币的境外结算水平,更主要的取决于一国资本金融账记户下相关项目的对外开放的程度。而我国政府决定成立沪港通这一举措正是有效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实质性步骤。沪港通的成立,推动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双向开放,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采用人民币进行结算,并逐步放开对人民币的管理,有效地提升香港离岸中心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地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5年1月5日在深圳考察时表示,沪港通后应该还有深港通。无论是沪港通还是深港通,都将提高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中国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联系也会更加紧密。此外,2015年3月24日,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同时明确了进一步深化上海自贸区的改革方案,为人民币国际化搭建了一块突破制度性障碍的平台,提供了一份试验田。上海自贸区发展的核心是投资自由化和金融制度改革的深化。当前主要货币国际化的经验已充分表明,资本项目下货币可兑换是其国际化的一个重要先决条件,通过自贸区这块试验田,中国将稳步放开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最终达到人民币自由可兑换的目的。
中国是经济大国,却不是经济强国,人均GDP落后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人民币国际化需要以中国较强的综合国力为支撑。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12年,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过, 就我国当前的综合国力,尤其是人均的经济实力,与世界上主要国际货币国家相比较还有相当大差距。图1是2013-2014年世界主要国家人均GDP对比图。
图1 2013与2014年世界主要国家的人均GDP对比图
可以从图1中看出,中国的人均GDP和欧美发达国家人均GDP还有很大差距。不过,在当前世界经济普遍低迷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仍然能以中高速发展,人均GDP的增速远高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可以极大的提振我们的信心。在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上,中国需不断地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向经济强国的目标迈进。
一个国家金融市场的繁荣与发达程度通常影响着该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与前景。从当前国际货币的国家来看,其国内的金融市场都比较发达。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相比,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则明显滞后。一方面中国是一个贸易大国,另一方面中国的金融市场又管制太多,呈现出一种“贸易大国和金融小国的结构性冲突。我国的金融市场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里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结构问题也日益凸显。我国的金融体系主要由银行主导,并且是在政府的直接控制下运行的,证券行业和保险行业的发展也存在很多明显的不足,外汇市场的发展则刚刚起步,外汇衍生品的发展更是严重滞后。我国的金融法规还不健全,没有一个完善的法律系统,政府对金融市场的监管也只能是句空话。因此,中国政府亟待建立一个完整的金融法规系统,完善金融体系,加强金融监管。人民币国际化需要中国建立一个开放、流动、有深度的金融市场。
通常一个国家的货币实现国际化有三个阶段:其一是不可兑换;其二是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可兑换;其三则是国际收支的资本项目可兑换,指一种货币既可以在国际收支经常性往来账户中,将本国的货币自由兑换成别国货币,又可以在资本账户项目上进行自由兑换。中国自1996年宣布接受IMF的第八款义务,开始实行经常项目下可自由兑换,这一举措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长足发展。但是,对于国际收支资本账户项目的开放,中国则持一贯谨慎的态度。一直以来,中国资本账户项目对外开放程度较低,管制的程度则相对比较高,人民币尚未实现自由可兑换,这势必影响着人民币国际化的历程。2015年两会,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稳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可以预测资本项目开放将会是一个长期且漫长的过程。
通常一国货币国际化会给货币所在国带来巨大的铸币税收益,人民币国际化也不例外。因此,美国的核心经济利益将会受到威胁,对此美国定会不遗余力地阻挠中国成为全球政治和经济体系中的重要支配力量,包括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自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黄金不再和美元挂钩,信用成为国际货币流通的唯一基础。而美元长期以来一直占据着国际结算货币市场与外汇市场的主导地位,在国际储备中也占据绝对优势地位。中国要想建立起人民币在全球的国际信誉和声誉,并使人民币能被美元所主导的世界经济所接受,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西方很多学者通过长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发现,国际货币的使用具有一定的历史惯性,其使用的规模经济及转换成本和使用的网络外部性等等因素决定了国际货币的替代并非一蹴而就,美元也不会迅速衰落。作为后起货币,人民币要得到国际市场普遍认可并被接受,这一过程势必非常缓慢,而且中国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更大的成本。因此,人民币要想跻身于与美元、欧元相匹敌的国际货币行列,在国际货币竞争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必将任重而道远。
不管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我们面临着多少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无非就是实现货币的三大常见功能:即支付的工具、定价的尺度、储值的功能,我们的策略必须紧紧围绕这些功能去扎实的推进。
提升人民币贸易结算的地位,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进一步建设离岸人民币清算中心,便利贸易双方透过双边本币直接清算,提高效率,节省成本,实现人民币计价结算功能;进一步建设以人民币计价的期货市场,便利我国大宗商品的进口;进一步建设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实现人民币外汇交易,降低交易费用;进一步实行央行货币互换,中国人民银行应加大与境外央行和货币当局,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的力度,扩大人民币在境外的持有份额,使人民币成为国际贸易的结算货币。
金融市场的健全和开放可以极大地便利货币的获取与配置,可以让货币自由地进出。我国应在维护金融体系稳定的前提下加快国内金融市场的改革,逐步放开资本项目,实现资本账户的开放,此外,应加快包括债券、存贷款、保险以及以人民币计价的股票市场在内的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建设,积极开发人民币投资的各种金融产品,同时要积极推动该市场中人民币基准利率的建设,扩大境内外合格投资者的数量,全面推进国际货币的双向流动,使人民币成为全球重要的投资货币。
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要实现储备货币的功能,首先要争取加入SDR,目前按照2011年IMF的相关定义,我国已经满足第一个大类的要求,即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权重,因为早在2013年,我国就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但是第二大类的要求“可自由使用”是IMF更加强调的,而目前我国的资本项目还不可能一步到位、立马实现彻底的可自由兑换,所以当前最核心的任务是加快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其次是积极推行利率市场化,只有国内金融市场完善的基础上,才能有效促进人民币国际化,最后要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实现资本账户自由化,使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
1.陈四清.开启人民币国际化新格局[J].中国金融,2014(24)
2.王景武.结合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J].南方金融,2014(11)
3.刘志中.美欧俄制裁战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J].理论学刊,2015(2)
4.姚大庆,约翰·沃雷.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对中国资本管制的影响[J].新金融,2015(8)
5.陈雨露,涂永红,王芳.人民币国际化的未来[J].中国经济报告,2013(1)
▲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资助课题“FDI与江苏沿海经济带产业集聚互动性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12SJB790048)
F822.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