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地区产业园规划策略初探
——以宜宾现代竹产业园概念规划为例

2015-09-08 10:22朱启雁丁雯琳沈心妍王益鹏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5年3期
关键词:产业园景观规划

朱启雁, 闫 晨, 丁雯琳, 沈心妍, 王益鹏, 张 恬

(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乡村地区产业园规划策略初探
——以宜宾现代竹产业园概念规划为例

朱启雁, 闫 晨, 丁雯琳, 沈心妍, 王益鹏, 张 恬

(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以四川宜宾现代竹产业园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如何以景观规划设计手段来实现乡村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并结合试验地现状探讨新型经济发展模式与生态循环之间的关系。

风景园林; 乡村规划; 生态产业园区规划; 循环经济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在快速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显现出许多相关问题,包括日益严峻的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破坏以及乡村经济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目前,我国面临着城镇化思维与技术变革,城镇化不仅是物理条件的规划建设,更是主体经验的认同建构[1]。

受城乡资源分配不均衡影响,我国农村的教育、文化、医疗水平以及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产业结构单一,不能满足年轻人自身的发展需求,导致农村年轻人口向城镇迁移,使得农村人口结构不均衡,老龄化程度高。同时,乡村开发程度低,生态环境好且具有景观价值,发展潜力巨大[2]。因此,乡村地区产业园规划的合理性显得尤为重要。

规划是在尊重自然环境,了解当地人文环境,顺应客观经济发展的前提下进行。费孝通[3]认为在提高农业收入的基础上,应当丰富农民的经济来源,形成多元循环的生态链条,才能实现乡村建设的良性发展。笔者分析了国内外生态产业园区的经典案例,对比我国现阶段乡村地区产业园的发展,总结以下5点规划原则:(1)区域范围内的产业链必须能形成理论上的闭合回路;(2)具备各产业之间,产业与当地居民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影响的生态循环链条;(3)产业与当地居民之间文化、教育、科技的相互扶持与成长;(4)各个环节废弃物的合理利用;(5)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整合当地居民意见与需求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本文遵循以上规划原则,探讨宜宾现代竹产业园规划策略,以期为竹产业园规划提供参考。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四川省宜宾市宜宾县西北部,面积约133 hm2。区内西北部地势高,东南部地势低,山地占总面积的80%,其中可供建设的平坦谷地和山顶仅13.7%,约18 hm2。该区西北部有一条河流环绕而过,河道宽15 m左右,水量丰沛。区内有2个大面积的汇水点,其中较大的位于区域北部,可以与西北方地表径流相连形成活水系,进而结合周边林地形成中心景观区;另一个位于区内中南部,面积较小,可深挖为湖泽,涵养水源,净化水质,供给耕地用水。

该区植物种类丰富,生态环境良好。植被以竹子为主,主要分布在西北河岸两侧及中东部地区的山坡地,主要种类有毛竹、毛苦竹、慈竹、金刚慈竹、凤尾竹、湘妃竹、四川刚竹、硬头黄竹等,主要乔木有小叶榕、黄桷树、樟树、阴香、大叶榕、桂花等。山区土地资源有限,当地居民结合地形,沿山坡等高线开辟梯田;农田主要分布在西北聚居区周边,围绕住宅的山谷坡度较缓、地势较低的区域。

基于山地地形,该区建筑以穿斗式结构为典型[4],同时形成独具特色的吊脚楼形式,以竹、木结构为主。区域内建筑大多聚集在西北部沿河的山坡地上,占区内总建筑量的38%。乐宜高速公路自西北穿过。村内另有一条宽约5 m的环形土路与乐宜高速相连,路况较差且距离西南人口聚集区较远,不能为西南高地的居民出行提供便利。

2 竹产业园规划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2.1 存在问题

(1)规划区域产业结构单一。居民以农耕为主要经济来源,受气候、降雨等自然条件影响,收入不稳定;(2)生态环境的破坏。居民为了增加收入开垦荒山,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群落;(3)人口结构的不协调。年轻人口不断向城镇迁移,社群空心化严重、老龄化程度高;(4)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住房布局不合理,建筑老旧,卫生环境较差,无公共开敞空间,景观丧失。

2.2 解决策略

2.2.1 新型经济发展模式 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包括产业生态化与产业循环发展[5],实现从单一的农耕产业到多元产业的过渡。以竹产业为先导,通过产业园的建立逐步发展工业、餐饮业、旅游服务业、环境保护教育业等多元化产业结构(图1)。

2.2.2 生态循环 实现生态循环的具体措施包括水系统循环、有机物质循环以及竹林的修复与保育。(1)水系统循环。西南地区夏季多暴雨,秋冬季干旱。根据现有地形,计算山区下雨时地面的汇水区域,小幅度改造地形,使汇水区水面集中、扩大,可长时间储水,作为旱季灌溉农田,雨季防洪储水的重要设施。(2)有机物质循环。主要利用试验地内的景观设施和公共设施,收集落叶以及动物排泄物,进行堆肥处理,为区块运转提供能量。(3)竹林的修复与保育。在厂区周边种植多品种的竹子,满足科研需求的同时,可以丰富景观层次,吸引游客。(图2)。

A.单一生态结构;B.多元生态结构。

3 竹产业园规划成果

3.1 分区规划

试验地共分为入口景观区、中心景观区、工厂区以及村民安置区(图3)。

图3 宜宾竹产业园总平面图

图4 入口景观区效果图Fig.4 Landscape rendering at the gate

3.1.1 入口景观区 入口景观区靠近乐宜高速路,分布有小型咨询处、小卖部、卫生间及停车场(图4)。其北部稻田上零星分布着12栋钢构吊脚小屋。小屋结构简单,易建造且灵活性大,可供游客住宿,主要采取当地居民自建、自营的模式[6],当地政府相关单位定期检查、维护。

3.1.2 中心景观区 中心景观区现状为山坡地,被大量植被覆盖(图5)。规划后的中心景观区沿大面积水面周边山坡地分布有游客中心、竹类植物科普教育厅、宾馆、商业街、茶室等(图6)。其中竹类植物科普教育厅为旧建筑物改造;茶室临水而建,风景极佳;宾馆依山就势而建,结合中国传统民居院落结构形成建筑群,游客可以穿过宾馆直接到达湖滨;商业街展售竹制产品,展现西南地区的竹文化,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山坡竹林等生态敏感地带的道路以木栈道为主,一直延伸至湖边扩出形成木质观景平台。当前农田大量荒废、闲置(图7)。建设后,在稻田上搭建结构简单的小屋供游客使用,以当地人自主经营管理为主(图8)。

图5 中心景观区现状图

图7 田野现状图

3.1.3 工厂区 工厂区位于试验地的西南部,主要有厂房、科研楼、宿舍区及公共活动区。整个厂区采取半开放的管理模式。竹子培育基地可供村民和游客参观,并提供生态科普信息。工厂周边的山坡地作为竹子品种培育用地,主要引种龙丹竹、越南巨竹、乌尾麻竹、甜竹、吊丝竹、粉单竹等[7]。

3.1.4 安置区 安置区位于试验地的西北部,此处地势较高,原本聚集40%的居民,地表径流环绕而过,靠河谷的平坦地区为农田,建筑质量较差(图9)。良好的居住环境能够吸引游客观光[8]。建设后,建筑主要分布在山顶平地上,吊脚楼形式的建筑与普通平地民居建筑相结合,主要包括配套综合办公楼、医疗站、幼儿园、小卖部、公厕、活动中心、亲水广场、农家乐等(图10)。该区预计安置40户居民,共计180人,其中公共设施由村民自主维护。

图9 村庄现状图

3.2 分期规划

目前,试验地内主要为自然林地及耕地。村民是该区域的主要活动人口,产业结构单一,大多数村民从事农业劳动。区域内的环形小路路况糟糕,且未与村民聚居区相连,交通不便,村庄相对孤立,与外界联系少。宜宾竹产业园的建成和发展主要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建设竹产业工厂,铺设道路,引入水系,改善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供电、供水。区域内林区、农田、工厂并存。竹产业厂的建成吸引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回流,同时也吸引了外来的务工人员。该阶段年轻人群增加,区域更有活力,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升,产业结构比重由最初的农业为主转变为农业、工业并重。第二阶段:区域内竹产品加工区及中心景观区全部建设完成,形成功能完备的空间格局,常住居民人口稳定。第三阶段:为守护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免遭破坏,村民逐渐投入到生态保育科研以及地区竹文化发展的工作中。规划区域成为富有魅力的生态社区,吸引外来游客到此感受良好生态环境的同时,加深对生态保育理念的认识,形成良性循环[9]。区域内的产业结构也逐步成为农业、工业、旅游业混合发展的多元稳定结构。

4 结语

与城市建设项目相比,农村地区往往表现出更为复杂的综合性问题,一般包括农业发展、农民就业保障、公共服务均等化、土地制度、乡土文化以及农村地区规划建设管理体制和乡村管理结构关系等,以上问题的统筹兼顾和梳理往往优先于具体规划设计技术问题[10]。在四川宜宾竹产业园概念规划过程中,笔者以竹子循环产业链为先导,丰富产业结构,建立以土地生态价值为核心的集体经济制度,加强社区营造管理[11],吸引外流人口返乡,发展竹产业的同时发展生态教育与文化教育[12],形成生态与经济的双重循环结构体系,促进该区良性发展。

在乡村建设规划过程中应紧抓两点:(1)壮大农村集体经济;(2)力求本土化、低成本的适农建造和工程技术。在项目操作层面应更多采取田野设计和驻村规划的设计方式,亲近农民,熟悉农村生产及规律,务实设计。

[1] 刘昭吟.乡愁经济——城镇化的新范式[EB/OL].(2014-04-04)[2014-11-02].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MjQ4NzIwMg==&mid=200133239&idx=1&sn=73152d0c79a74963478c6a04358bd89f#rd&ADUIN=825578276&ADSESSION=1416297716&ADTAG=CLIENT.QQ.5311_.0&ADPUBNO=26325.

[2] 俞孔坚,李迪华,吉庆萍.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概念与原理[M].北京:中国园林出版社,2001:6.

[3] 费孝通.重读《江村经济·序言》[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4):4-18,126.

[4] 曹正伟,欧阳桦.四川传统山地建筑的文化特色[J].天府新论,2012(2):119-122.

[5] 王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生态化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3.

[6] 井晓鹏.边缘效应与乡村旅游规划优化设计探讨——以临潼区乡村旅游规划实践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1):334-338.

[7] 向性明.四川省竹类引种的研究[J].竹子研究汇刊,1993,12(2):1-14.

[8] 于立,那鲲鹏.英国农村发展政策及乡村规划与管理[J].中国土地科学,2011(12):75-80,97.

[9] 张尚武.城镇化与规划体系转型——基于乡村视角的认识[J].城市规划学刊,2013(6):19-25.

[10] 赵之枫,郑一军.农村土地特征对乡村规划的影响与应对[J].规划师,2014(2):31-34.

[11] 王淑佳.社区营造视角的古村落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3.

[12] 张智强.“社区营造”模式下的农村社区更新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13.

(责任编辑:张云燕)

Strategy of industrial park planning in rural areas—Taking Yibin bamboo industrial park planning as a case

ZHU Qi-yan, YAN Chen, DING Wen-lin, SHEN Xin-yan, WANG Yi-peng, ZHANG Tian

(Colleg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350002, China)

The planning of Yibin bamboo industrial park in Sichuan Province was investigated, to illustrate how to bring abou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and ecology by the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method. Meanwhi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 new 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cycle was explored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village planning; eco-industrial park planning; cycle economy

2015-01-20

朱启雁(1993-),女。研究方向:乡村景观规划设计。通讯作者闫晨 (1987-),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风景园林遗产保护。

TU986.2

A

1673-0925(2015)03-0206-06

10.13321/j.cnki.subtrop.agric.res.2015.03.014

猜你喜欢
产业园景观规划
“城中村”改造与规划的思考
景观别墅
景观软装在地产景观的应用及市场前景
山西打造首个电商快递产业园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景观平面图》
规划·样本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江苏宿迁建成扶贫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