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间离化”效果在The Freedom of the Fly译文中的再现

2015-09-08 12:12姜慧
校园英语·中旬 2015年8期
关键词:布莱希特苍蝇感情

【摘要】“间离化”理论作为一个美学概念,是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提出的一种新的演剧理论和方法。艺术与审美是相通的,戏剧舞台的“间离化”效果对翻译批评研究也同样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约翰·罗斯金(John Ruskin)的The Freedom of the Fly为例,从分别词汇、叙述角度和感情基调方面分析原文的“间离化”效果在译文中的再现。

【关键词】“间离化”效果 The Freedom of the Fly 再现

The Freedom of the Fly是19世纪英国著名散文作家、艺术评论家约翰·罗斯金的一篇优秀散文作品,它立意独特,语言优美,广受读者好评。该散文选取为众人所熟知的苍蝇为描写对象,通过巧妙地语言和“间离化”的表达技巧,形成了新奇的“间离化”效果,增加了小说的可读性。要想成功翻译该作品,需要译者准确把握作者的笔调特征,深入理解原文的深刻含义,在译文中准确再现原作的“间离化”效果,尽可能地接近原文的表达和审美效果。

一、布莱希特的“间离化”理论

贝托尔特·布莱希特(1898-1956)是二十世纪德国著名的戏剧家、戏剧理论家。在以什克洛夫斯基为代表的形式主义的影响下,他提出“间离化”戏剧理论。“间离化”即“把一个事件或者一个人物性格间离化,首先意味着简单地剥去这一事件或人物性格中的理所当然的、众所周知的和显而易见的东西,从而制造出对它的惊愕和新奇感。”“在布看来,间离就是人为地与熟知的、不言自明的东西保持距离,使看似一目了然的事物突然变得非同一般,令人好奇、惊讶和费解,从而引人深思,并最终获得全新的认识。”

布的“间离化”表演技巧之所以能达到给人以新奇甚至吃惊的感觉就在于 “有意识地在演员所演的戏剧事件、角色之间,观众与所看演出的戏剧事件、角色之间制造出一种距离或障碍,使演员和观众都能跳出单纯的情境幻觉”使演员既是剧中人物的表演者,又是剧中人物的评判者,使观众既是观赏者,也是旁观者,“以‘旁观者的目光审视剧中人物、事件、运用理智进行思考和评判,获得对社会人生更深刻的认识。”以超乎寻常的方式,表现人物、生活、世界,以便让观众用新的眼光来观察、深入理解司空见惯的事物。布莱希特说:“这种效果的目的是使观众能够从社会角度做出正确的批判。”

需要指出的是,布的“间离化”理论在广大的艺术领域具有普遍意义:一方面,“间离化”这一概念属于认识论的范畴,是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方法。它拉开了人与其思考对象之间的距离,引导人们用陌生的眼光、理性的思辨力重新审视身边的人和事,以及这个世界,从而得到正确客观的认识,同时还可能对此产生陌生惊异之感。另外,“间离化”也是一种美学理论,一种审美效果。艺术和审美是相通的。“间离化”理论不仅可以被专门用来探讨戏剧学领域中的美学问题,对于同为审美艺术的文学翻译活动也同样适用。文学作品中所使用的“间离化”表达技巧,是指作者面对读者理智,选取那些鲜为人知、具有新奇感的事件和角度,挖掘社会生活的本质及深层结构,促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新奇,在阅读后进行反思,从而以一个更冷静、更客观的局外人的身份来看待世界。对于翻译者而言,需要体会作者的“间离化”意图,并在译文中保持其话语间的“间离化”效果。

二、The Freedom of the Fly译文中原作“间离化”效果的再现

约翰·罗斯金是英国19世纪独树一帜的散文家、艺术评论家。The Freedom of the Fly是他的一篇代表作。翻译该作品时,要求译者在吃透原文的基础上准确再现原作的“间离化”效果。本文将分别从词汇、叙述角度和感情基调方面选取典型例句,分析译文如何再现原作的“间离化”效果。

1.词汇层面的“间离化”效果。原文:and in every step of his swift,mechanical march,and in every pause of his resolute observation,there is one and the same expression of perfect egotism,perfect independence and self confidence,and conviction of the worlds having been made for flies.

译文:在它每一个敏捷而机械的步伐里、每一次果断的驻足观望中,都体现着一种唯我独尊、遗世独立、自信满满的气质,坚信着这个世界就是为苍蝇而生的。

分析:此句翻译的关键在于egotism,independence,confidence,conviction这几个非常正式表赞赏的词如何作译。本文在用词方面新奇、大胆、一反常态,多用一些正面之词,而非贬斥之语,营造出一种“间离化”效果,表达反讽之意。因此在翻译这句时不宜“大词小译”或“正词反译”,即不能将egotism译为“骄傲自负”、“自私自利”、“傲慢自大”、“无比自负”等带有明显贬义之词,而要将egotism,independence,self-confidence,conviction分别译作“唯我独尊”、“遗世独立”、“自信满满”和“坚信”,以使译文显得同样庄重大气、有一种高度赞扬之态,遵照原作“大词小用”的表达方式,同样以“间离化”的方法传达出作者的反讽之意。另外,选取四字短语来对应原文,简洁凝练、概括力强、富有韵律美,使之在文风上与原作类似,在形神上与其美学效果相接近。

2.叙述角度层面的“间离化”效果。原文:The earthworm has his digging; the bee her gathering and building; the spider her cunning network; the ant her treasury and accounts.

All these are comparative slaves,or people of business.

译文:蚯蚓辛辛苦苦掘土松地,蜜蜂勤勤恳恳采蜜筑房,蜘蛛兢兢业业吐丝织网,蚂蚁忙忙碌碌觅食填仓。

而在苍蝇眼中,它们不过都是些事务缠身,疲于奔命的囚奴而已。

分析:翻译这两句话关键是要弄清楚它们的内在逻辑,理解上下文的语义衔接。从形式上看,前一句话是分写蚯蚓等的忙碌状态,后一句话是对前者的总结。从内容上看,由comparative可知两句话之间是对比关系,前者描写蚯蚓等昆虫的忙碌劳作,后者突出苍蝇的闲适自由。而且后者是从苍蝇的视角出发,把前者描写的种种辛勤身影都看作是“奴隶”,对它们的辛勤付出和可贵品质不屑一顾,以此使其与读者的传统认知形成反差,营造出一种“间离化”效果。翻译第一句话时,要注意突出蚯蚓等昆虫的辛勤劳作身影,所以可连用四个叠字形容词分别来形容其四字动词短语,以突出原文动名词的紧张忙碌感,同时也使语言更加平衡紧凑,富有音韵美。翻译第二句话时,关键是要在开头将comparative一词隐含的对比关系指出来,弄明白上句话为什么要描述以上昆虫,要为读者点明“更像是奴隶”这一结论是从苍蝇的视角得出的,这样才能传达出原文的“间离化”效果。所以此处将comparative一词译成“而在苍蝇眼中”,不仅保持了上下文之间的语义连贯,而且准确再现了原作在叙述角度层面的“间离化”效果,增强了译文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感情基调层面的“间离化”效果。原文:But your fly,free in the air,free in the chamber—a black incarnation of caprice—wandering,investigating,flitting,flirting,feasting at his will,with rich variety of choice in feast,from the heaped sweets in the grocers window to those of the butchers back yard—what freedom is like this?

译文:然而,我们的苍蝇大人却屋里屋外、逍遥自在,俨然就是一个黑色的精灵,一个自由的化身,随它四处游荡,各地造访,翩飞嬉闹,打情骂俏。上至杂货店橱窗里上好的糖果蜜饯,下至肉铺子后院丢弃的碎骨细肉,美味佳肴应有尽有,任它品尝。试问,世间哪种自由可以与之比肩?

分析:本文除了大量运用褒义词表达反讽之意外,在很多地方也使用了感情色彩不是很明显的中性词。如何将这类看似不带感情色彩的词语在句子中译出反讽口吻,也是译文再现原作“间离化”效果所需要考虑的问题。此句的翻译问题多出在a black incarnation of caprice这一短语上。caprice意为“反复无常”、“变化莫测”、“幻想曲”,是抽象名词,无任何感情色彩。翻译本句时要避免将其按字面意思译成似懂非懂的中性抽象名词,如“一曲狂想化成的黑色游魂”,而是要将其翻译成能够传达原句情感目的的具体可感之物。而且这种中性词是翻译成褒义、贬义还是中性,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和文章整体的感情基调来定。根据上下文和作者笔调的特点可知此处并不是要对苍蝇大加贬斥,而是要对其自由进行全面的描写,wandering,investigating,flitting,flirting,feasting 这一连串的动词几乎把苍蝇所有的动作形态都涵盖在内,将苍蝇的自由自在表现的淋漓尽致,与文章最后的强烈感叹相互照应。所以不能将a black incarnation of caprice译成“黑无常”等贬义词,否则完全颠倒了原文的感情基调。不妨将其译作“俨然就是一个黑色的精灵,一个自由的化身”,“精灵”一词赋予苍蝇一种正义美好、可爱善良的形象,“自由的化身”对“精灵”进一步补充,增加了“自由”的成分。此翻译将苍蝇的自由上升到了一个不可超越的境界,与结尾形成完美呼应。由此可看出,对原文感情基调的准确把握是再现这篇文章“间离化”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总的来说,本文通过原文和译文几个方面的对比分析,得出了这样的结论:The Freedom of the Fly是一篇以“间离化”表现手法为特征的散文作品,要想翻译好这篇短文需要译者把握好读者在审美需求方面的特征,使译文在体现用词风格、叙述角度和感情基调方面基本再现原文的“间离化”效果,做到达意传神,将原文最有表现力的特征展现在译文读者面前,使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相似的审美感受。

参考文献:

[1]布莱希特.论实验戏剧[A].外国文学研究资料丛刊·布莱希特研究[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2]王晓华.对布莱希特戏剧理论的重新评价[J].外国文学评论, 1996(1).

[3][4]蒋孔阳,朱立元.西方美学通史(第六卷)[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

[5]布莱希特.布莱希特论戏剧[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

作者简介:姜慧(1990.7-),女,山东临沂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目前就读于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研究方向,英语口译。

猜你喜欢
布莱希特苍蝇感情
花园
献给母亲
带着感情
带着感情
布莱希特为什么要提出“叙述体戏剧”?
感情强烈的叹号
你永远等得起一份对的感情
布莱希特教育剧对剧场的应用
打自己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