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特行的音乐行者---中国著名琵琶演奏家方锦龙的人生故事

2015-09-07 03:11:16王婷
商业文化 2015年22期
关键词:琵琶乐器中华民族

文/ 王婷

独立特行的音乐行者
---中国著名琵琶演奏家方锦龙的人生故事

文/ 王婷

盛夏时节,万物芬芳,当我们走进方锦龙的艺术之家,感受到浓浓的艺术芳香,一个著名艺术家和收藏家的天地里别有一番情趣,一件件价值不菲的乐器琳琅满目,仿佛来到乐器博物馆,流连忘返。

一、二十载军旅生涯锻造世界级乐器大师

60后的方锦龙是中国为数不多的乐器大师,在当下能够演奏300多种乐器的艺术家屈指可数,方锦龙之所以能够演奏这么多的乐器,正是因为他不平凡的军旅生涯,锻造出世界级的乐器大师。

自古英雄出少年。方锦龙刚刚15岁就踏进军旅生涯,幸运之神光顾这一位有志少年,在济南军区前卫歌舞团,成为方锦龙走进艺术天地的起点,后来又到了广州军区战士歌舞团,从1978年到1997年整整20年的锻炼,成为世界级艺术家。

部队是一个大熔炉,特殊的文化环境让方锦龙如鱼得水,本来他具有的艺术天赋,在部队这一块肥沃的土壤里茁壮成长。1978年,当时的中国刚刚改革开放,百业待兴,我国艺术迎来了春天,正在这个时候,方锦龙经过极其严格的选拔,百里挑一,来到我国艺术的一流阵地,对于刚刚满15岁的少年来说,真是天赐良机。当然,部队有优秀的文化氛围,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机会总是给予勤奋者,1980年,对于方锦龙来说是他人生的第一次事业高峰——代表国家参加世界音乐节,第一次出国表演的《春江花月夜》,倾倒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的观众,从此在琵琶界名声鹤起。此后,方锦龙多次出访欧洲、亚洲、澳洲等多个国家,并在荷兰、比利时、德国、奥地利、日本等国家举行个人多种乐器演奏会、指挥多场民族交响音乐会,所到之处观众如潮,气氛浓厚。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国门刚刚打开,出国还是一件十分稀罕的事,况且还是代表中国参加世界音乐节,对于当时改革开放的中国都是一件喜事,当然对于方锦龙个人来说也是天大的喜事,一个刚刚满18岁的青年就有如此的机会,实属罕见,哪怕用今天的标准来衡量,也是英雄早出的黄金年龄。

如今,方锦龙的理想是创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世界上能演奏民族乐器最多的人,要将中国的乐器传遍五洲大地,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传播的使者。

二、乐器收藏其乐无穷,自我修行积淀民族文化

1979年方锦龙开始收藏乐器,成为一大爱好和兴趣。1979年他为了收藏一件明末清初的乐器,拿出50元来收藏,当时在部队薪金每月6元。这是多么大的毅力。经过30多年的收藏,如今淘得近千件稀世乐器,成为乐器收藏界的大家。在方锦龙眼里,收藏乐器的标准:凡是保存民族文化精髓的乐器,就是最好的收藏品。如今,在方锦龙家里最古老的乐器是9000多年前制作的乐器——籥,滥觞于人类早期的生活炊具——“吹火管”,曾在两周时期被隶定为“文舞”的代表性乐器,是华夏礼乐文明的重要标识之一。这种古代乐器有编管之形,似为排箫之前身,斜吹演奏,“呜呜”然的奇妙音乐便从方锦龙的嘴边飘逸出来,百听不厌。在方锦龙收藏的乐器中,最悠久也是最珍贵的乐器是独特型制的仿唐五弦琵琶。

在方锦龙收藏的乐器世界里,有九千年历史的籥,七八千年历史的口弦,三四千年历史的古琴,二千多年历史的琵琶,一千多年历史的尺八(隋唐时期宫廷中的主要乐器,1300多年前尺八东传日本)……这些乐器是中华民族文化精髓的浓缩,凝结着古代中华民族的智慧,彰显着中华民族的个性,代表着中国文化的辉煌历史,方锦龙费尽千辛万苦收藏这些稀世乐器,就是为了保持中华民族文化的“血脉”,希望能够在当今社会发扬光大。

三、恢复和发展民族文化失传的乐器,彰显一代艺术大师的历史责任感

在方锦龙的艺术生涯里,最辛苦也是最值得骄傲的一件事:1994年将敦煌壁画的乐器恢复和发展了60多件。当五弦琵琶成为敦煌壁画上、文人诗词中所描绘的失传的艺术文物,国人不为熟知,却躺在日本的正仓院里接受世人赞叹,甚至连中国最具代表的四弦琵琶,走出国门之际,还被一部分国人误认为吉他时,倾注全部心血保持民族乐器精华的方锦龙,内心产生了强烈的失落感,激起了他的民族自尊心,他决定要让已经失传千年的宝贝重现舞台。经过他近二十年的辛勤努力,恢复和发展了五弦琵琶,被称为当代五弦琵琶的代表人物。他在恢复和发展敦煌壁画上的乐器之时,这些古代乐器如今已经失传,没有实物,没有参照物,如何将乐器与乐谱融合起来,在旋律上升华,还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方锦龙终于成功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得到保持,这一功绩多么伟大!保留国乐的灵魂是方锦龙的风格,也是一名世界级艺术家的品德。

四、持之以恒的乐器收藏,成为方锦龙的一种生活方式

爱好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一个人成功的必要条件。在30多年的乐器收藏中,方锦龙其乐无穷,尤其是不少稀缺的乐器,能够重现,是一件意义十分重大的事情。例如,篪,原是中国古老的横吹竹管乐器,早在周代,它常与埙一起和奏,隋唐时期,它是当时艺术性最高的清乐乐队的一员。宋代以后,因主要用于宫廷雅乐而逐渐失传,如今方锦龙费尽千辛万苦终于收藏了篪。

乐器收藏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责任,还是一个修行过程,需要大量的时间,查资料,采风,也许在一本书里只有一点点发现,好比在原野里探宝一样,进入老祖宗的生活时空,与老祖宗对话,这一过程往往会伴随着孤独感,非坚韧的毅力绝对不能实现的,非强烈的民族文化责任感也不会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的。一切功利思想都是徒劳的,强大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始终是方锦龙从事收藏的永恒动力源泉。例如,古琴作为东方文化的代表之一,大象无形。这是民族文化的一个缩影。

国乐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最大特点就是民族个性化,完全西化没有出息,我们要做最东方的东西,方锦龙怀着对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强烈使命感,30多年来一直在收藏着最具有民族文化价值的乐器。方锦龙说:“中国的音乐源远流长,宛如天籁,我们不能崇洋媚外,要有民族自信心,比如钢琴六百年,古琴三千年,一个民族、一个人只有内心强大了,才是真正的强大。”

方锦龙收藏了外国的弹拨乐器,中国少数民族的乐器多达100多件,每一件乐器都是民族悠久文化的浓缩,蕴含着深远的文化品位、丰厚的文化渊源和民族创造精神,这些古代人民的杰出智慧,能够在方锦龙手中得到传承,这是一件多么骄傲的事情!

民族音乐是野生的而不是圈养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方言就具有一种音乐旋律,方锦龙认为:“中国的音乐就是两个‘道’,一个味道,一个地道。没有味道,没有地道,就像中国菜一样没味道、没地道就少了精髓。”民族艺术在世界百花园里争妍斗艳,中国的民族音乐必须深深根植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在新时代创新中传承,以我为主,革故鼎新,自成一派,独树一帜,展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这是增强文化自信、自觉、自省的基础。

在多年的收藏生涯中,他发现我们老祖宗的文化自信非常强烈,中国作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文化的一根“独苗”,在当下世界文化交融中应该当仁不让,成为世界文化的“教师爷”。这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历史渊源和现实根基。如今中国经济已经崛起,但是在文化建设方面出现不足,不了解就不可能有文化的自信、自觉、自省,一旦了解了就会有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自省。问题是如何了解呢?收藏是其中的一个捷径。

方锦龙:著名琵琶演奏家,当代五弦琵琶的代表人物。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中国琵琶学会常务理事。

1980年,方锦龙被派往芬兰参加演出,以一首《春江花月夜》倾倒了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的观众,让他在琵琶界名声鹊起。

1989年,方锦龙在广州举办了一场琵琶独奏音乐会。在当地被人称作是第一个公开售票、最大阵容的独奏音乐会,广州天河体育场15000个观众,欣赏他演奏的“黄河魂”,8个交响乐团上千人为他一个人演奏。这一盛典号称中国艺术界的顶峰。

2004年,时尚国乐组合“方锦龙•芳华十八”诞生。

2005年9月,参加年度“奥地利夏季传统音乐节”,方锦龙作为东方第一人在阿尔卑斯上的“世纪冰川”与来自欧美的音乐家联袂举行挑战极限的音乐会。同年出席了“西安国际流行音乐节开幕式”。

2006年1月再赴维也纳,作为中国音乐组合首次进入霍夫堡皇宫,在“印象中国——2006中国经典音乐会”上,与来自全球的华人音乐家联袂演出。

2006年9月,随国家文化部赴泰在“泰国国王登基60周年大庆”巡回演出中用中国乐器演绎了由国王普密蓬作词作曲的《雨丝》。

2006年9月,参加“哥德堡号大型熖火晚会”为瑞典国王古斯塔夫及索菲亚皇后等贵宾表演《中瑞组曲》。

2007年9月、11月,出席“俄罗斯中国年”、“挪威中国节”和“上海国际音乐节”,将民族文化的精髓传扬海内外。

2009年春节期间,“方锦龙•芳华十八”前往英国和法国巡演,因表现突出,群体团员获颁发“法国留尼旺省圣皮埃尔市荣誉市民”的称号。

2010年7月,出席2010年上海世博会“广东活动周”的开幕仪式,并在宝钢的大小舞台及庆典广场进行为期一周的表演和花车巡游。

2011年春节期间,访问法国及参加“第28届马来西亚华人艺术节”均受到好评。

猜你喜欢
琵琶乐器中华民族
El instrumento predilecto de la música folclórica china La pipa es una combinación perfecta entre herencia e innovación
学乐器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09-22 05:39:06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北广人物(2020年51期)2021-01-10 11:26:28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当代陕西(2019年21期)2019-12-09 08:36:10
乐器
小太阳画报(2019年5期)2019-06-25 10:56:04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窈窕淑女琵琶妹
学生天地(2016年15期)2016-04-16 05:15:03
我的“反弹琵琶”
中国火炬(2014年7期)2014-07-24 14:21:11
琵琶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