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氏:历史巨变中的士大夫家族

2015-09-06 09:42段崇政
齐鲁周刊 2015年33期
关键词:孙立人休宁舒城县

段崇政

单单从某个时代节点来看,孙立人确实属于异类,但纵观历史,像孙立人这样投笔从戎、投“医”从戎、投“商”从戎者甚众,他们带着先辈的传统和家风,驰骋沙场。孙氏家族,一个处于时代巨变中的士大夫家族,因为孙立人,放下了书香,握起了战刀。

孙武之后,书香伊始

孙氏来源,据《中国姓氏寻根》记载有三支,其中一支出于齐国的田氏。田完六世孙田书,在齐国为大夫,因为伐莒有功,齐景公将乐安(今山东博兴县)赐封给他,并赐姓孙。著名军事家孙武就是田书的孙子。孙武的后人孙膑也是著名军事家。孙膑的儿子孙胜,曾在秦国为将,传40世至孙万登。孙武即是孙立人之祖。

孙万登在唐时曾官至金吾上将军。906年,孙万登奉令率军沿赣东进入皖地,屯军徽州休宁。不久,唐亡,孙万登无主可从,无令可奉,遂率部在休宁定居并选派军中身体强壮、精于农事的士卒就地辟荒耕耘。据《龙舒孙氏家谱》记载,孙万登定居休宁后,安居乐业,人丁兴旺。经历宋、元两朝,到明朝宣德三年,居住在休宁、祁门、款、黯四县的孙氏人口总数已超2万人。这些人皆尊孙万登为孙氏始祖,也有的称孙万登为“休宁一世祖”。

孙正仁是孙万登的第33代孙。清雍正初叶,孙正仁带全家到达庐州府舒城县东乡三河镇南岸定居。到孙立人时,已是第8代。

龙舒孙氏可称得上是书香世家。据《续修庐州府志·世族表》和光绪丁未年《续修舒城县志》记载,正仁公的后人中出有进士3人,举人3人,贡生3人,太学生7人,庠生4人,三品、六品军功做官的9人。而清代舒城一县仅出有进士13人,孙家就占了3人。

祖父迁户从商,父亲捉笔从文

孙炳炎是孙立人的祖父,在当地是很有影响的秀才。咸丰三年10月中旬,太平军攻下庐州后,在三河建城踞守。孙炳炎投奔时任杭嘉湖兵备道的堂叔孙观。待战事平息,孙炳炎回到三河,看到好端端的家被战火烧得只剩下断垣残壁,无奈只好举家移居庐江北乡金牛镇山南重建家园及孙氏宗祠。

移居后,孙炳炎着意经商,凭借显赫的家世和手中留存的家资,不几年就成为当地巨富。

孙炳炎生有3子,除长子臻泽过继给长兄德蕙外,次子熙泽、三子春泽均留在身边。 孙立人的父亲就是次子孙熙泽,生于同治八年,字焕庭,光绪甲午年举人。由于他中年蓄须,胡长且粗黑,当地人称“孙二胡子”。

孙熙泽在“江南乡试”中举时才26岁;朝廷派他去担任福建龙泉县教谕,他却以母亲年老拜辞,想必是年少得志,志不在此。光绪二十六年,孙熙泽参加进士考试,名落孙山。失意回乡后,与长兄臻泽共同编纂《续修舒城县志》。之后,孙熙泽曾被授为山东候补知县,济南、烟台地方审判厅丞,署理登州知府等职。光绪三十年,徐世昌创办青岛警察学堂,孙熙泽应邀出任总监,家眷也随着迁往青岛。民国元年,孙熙泽举家由青岛迁往北京,得皖籍军政要人相助,曾任山东全省高等审判厅厅长、国会议员、总统府谘议、中华大学副校长等职。民国十年,许世英主持皖政,特邀孙熙泽回皖任职。

孙熙泽的原配是金牛旺族方家的小姐。他与方氏育有三子(同人、立人、衡人)和三女(静人、作人、之人)。

孙立人在山东:

与德国人的第一次交锋

孙立人出生在1900年,当是时,满清已入耄耋之年,日薄西山。

6年后,孙立人进入私塾学校,如果大清的龙脉还能继续绵延,他就会像他的父辈们一样,沿着秀才、举人、进士的道路一直走上去,按照孙立人的天赋和努力,他最后一定会头戴花翎,脚蹬高靴,官拜御史大夫或者钦差大臣,甚至还会走得更高。

然而,1912年,大清王朝轰然坠落。学生们此后不再学之乎者也,而改习西学。这一年,孙立人随父到山东青岛,进入了一家德语学校就读。

现在,能够找到的最早关于孙立人的记载,是他在青岛上学的一个故事。有一次,孙立人在海边捡到一个漂亮石头,几个德国人想要,他不给,被打了两个耳光,石头也被抢走了。“这件事是我终生的一个耻辱。”60多年后,孙立人说。

那种情势下,幼小的孙立人肯定是打不过德国孩子,尽管孙立人明白这一点,但他还是冲上了,这反映出他从小就具有勇敢和正义的品质。他在遭到德国孩子打了耳光后,没有像莽夫一样冲上去拼命,这又能看出他懂得隐忍以行,审时度势。被打后不流眼泪,反映了他倔强和不服输的性格。

古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幼时孙立人的表现,与其日后的作为确有共同之处。

(文据《孙立人籍贯考》)

猜你喜欢
孙立人休宁舒城县
二战名将——孙立人(下)
孙立人(下)
孙立人(上)
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模式探究
大别山区精准扶贫的做法、问题与对策
——以舒城县开展精准扶贫为例①
孙立人『兵变』背后的谜团
山川盛开科技花——记安徽省舒城县河棚镇老科技员詹昌炳
休宁中学非搬不可吗
一年到头不得闲:记舒城县龙塔社区关工委副主任肖启瑞
舒·霍·岳炒茶摆擂台 传承弘扬茶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