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互联网+”标签化

2015-09-06 16:35张为志
中国新闻周刊 2015年16期
关键词:社群电商互联网+

张为志

许多地方政府开始推动“互联网+”相关领域的投资,积极投入智慧城市建设的计划。图/CFP

公开报道显示,最近多地政府开始积极推动“互联网+”相关领域的投资,短短的几个月,各地政府计划投入智慧城市建设的规模已超过千亿元。

在政府大力带动下,各企业也纷纷加入“互联网+”行列。日前,阿里就启动了“互联网+城市服务”战略。据悉,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宁波、南昌、青岛、太原等首批12个城市已正式入驻阿里城市服务平台。阿里计划,该平台今年将在全国50个城市上线。腾讯则依托微信启动“智慧城市”战略,目前已有广州、深圳、佛山、武汉和上海等5个城市上线。

自2015年全国两会政府报告发布之后,“互联网+”这个词就非常的热。一时间,从学界到社会,从产业到资本,从互联网业界到传统产业,“互联网+”成为社会探讨的话题。

尤其在TMT(通讯信、媒体和科技的融合)投资领域,言必称“互联网+”,投资标的非“互联网+”不看,大有“互联网+”脱缰之势。各行各业,不论国企民企,不论转型创业,谁也不甘落后。一时间“互联网+”思维泛滥。

“互联网+”是社会发展历史进程中特定时段的一个进步符号。但是,面对社会超乎寻常的狂热,浑然不顾社会发展、科技发展和市场经济价值的基本规律,过度地去解读或片面解读“互联网+”,很容易把人们带到了一个狭窄的急功近利的歪路上!

我们必须冷静下来,冷静地观察和思考“互联网+”问题,以及“互联网”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套用误区

1995年10月24日,美国联邦网络委员会给了Internet第一个清晰的官方定义。实际上Internet表示的意思是互联网,又称网际网路,是网络与网络之间所串连成的庞大网络。这些网络以一组通用的协议相连,形成逻辑上的单一且巨大的全球化网络,在这个网络中有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各种不同的连接链路、种类繁多的服务器和数不尽的计算机、终端(包括个人终端)。

说得更直接一些,就是使用互联网可以将信息瞬间发送到千里之外的人手中,也即一个数据传输体系。过度夸张的“互联网+”概念,极易误导人们脱离互联网的基本属性。从而把原本的数据通道属性误导成无所不能的神器。

互联网作为一个新科技催生的工具与传统产业结合时,更多的是通过数据流去改变传统行业的高成本与低效,是企业克服信息不对称、供应链透明、无疆界客户服务、新社群营销、协同通路等等的有效工具。

但是在现实中,无论是个人还是政府,在套用“互联网+”概念时极易产生一些误区。

许多传统行业“互联网+”,特别是在流通领域,一些人以为开辟网站,加了个电商平台,或者进行了网络营销就等于实现了“互联网+”,这是一种比较危险的认识,也是造成企业升级转型失败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倘若区域经济体或企业仅仅把电商当成一个新生业务渠道,或者把互联网业务当成一个新业务模块,贴上一个O2O的标签就完成了“互联网+”,不仅实现不了经济转型,产生不了新业务,也难免跟自身原有的线下渠道恶性竞争,导致内部资源耗损激增,反伤其身。

电商、移动电商只是一个顺应社群发展变化的新社群经济窗口,其最终的核心竞争力还是在于“服务于产品、服务于人”。

中国产业互联网之路在于智能科技的共享体系带动传统工业、传统农业和其他领域的协同发展,这才是可持续中国优势发展之路。

技术创新是区域经济和企业成长的重要动力。然而一些传统业务公司,仅仅因为贴上了一个互联网或“互联网+”的标签,也迅速得获得了高倍的溢价,市值随之膨胀飘飘悠悠浮到空中。

因此,我们应该关注和警惕由“互联网+”所引发的新一轮开发区、电商产业园和互联网企业高估的泡沫经济潜在风险。

迈入“非现场”经济时代

“互联网”是科技发展的成果,是近代科学技术成果卓越表现的代表性之一。

蒸汽机和电气化为代表的两次工业革命,造就了人们社会活动向高度现场化集中,这导致了生产流水线和都市等等的产生,人们的生活活动被引向了相对集中的固定地点、固定场所和定点的时间。于是,与其相对应是经济学理论、就业理论、都市理论、社会公共管理理论等等纷纷出台。

如今,人们借助于智能科技的高速发展,造就了人类新文明正进入了另一个崭新时代。正如近年来,一些科学家认为,就像天体物理学上存在着一个让所有物理定律都失效的“寄点”(singularity)一样,信息与智能技术业正朝着“超人类智能”的“寄点”迈进。

智能科技发展迅猛,使得信息经济进入了一个高级阶段。高新智能科技推动的智慧共享体系正在逐步形成,且这个人类共有的社会智能大脑初步发育完成并开始发力了。

这个社会智能大脑的成熟与发力,直接导致人类进入一个崭新的文明时代,其突出表现在于人们社会活动的主形态再次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人们正从工业革命的高度集中式现场生活主形态,开始转向了更自由的非现场活动为主形态。其对应的经济主形态也随着新社群感的变迁而转为了非现场经济为主,标志着人们开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非现场经济时代。

智慧共享体系的充分“感知与应用”与“充分自由”,再次把劳动者从固定劳动时间和固定场所中解放出来,非现场经济时代真正到来。

至此,由智能科技重新建构的非现场新产业文化也将脱离现场为主的经济土壤,建立在非现场经济的新大地上。

非现场的社群结构和形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对应的社群经济核心要素在非现场经济环境中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新社群边际模糊化和去疆界化带来了弱化了现场社群要素的影响力,甚至是去现场社群属性的趋势。这种由智能科技推动的智慧共享体系所带来的社群边际弱化力,使得新社群经济的再发展逐步从现场要素的索博中解放了出来,由此而产生的新经济机遇也将变得“一视同仁”。

非现场经济的渗透力直接间接地决定了社会的主形态发展趋势,非现场经济活动的时空还将分别表现在了非现场新社群经济、非现场服务业、非现场金融业、非现场实业经济、非现场制造业经济,以及非现场区域经济、非现场公共管理、非现场民主、政治、军事等等。

显而易见,我们不能再停留在大工业革命的思维惯性之中,也不可错误地、片面过窄地去理解智能科技推动下的社会主形态发展态势。因此,我们要提倡以非现场经济意识去替代传统互联网思维了。但与此同时,不可简单地将“互联网+ ”标签化、狭隘化。

猜你喜欢
社群电商互联网+
社群新玩法:分层和快闪
营销的最短路径
社交电商,春天来了?
社群短命七宗罪
社群到底怎么玩才能黏住用户?
大型电商十大热卖玩具排行榜
大型电商十大热卖玩具排行榜
VC和电商的互相绑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