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现代价值

2015-09-06 10:10夏雯洁
博览群书·教育 2015年3期
关键词:天人合一理想价值

夏雯洁

摘 要:儒家所谈的天人合一是在强调人必须与天相认同、相协调,更多的是带有自然哲学味道而非宗教神学之类的东西,这是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主旨所在。言价值,重在致用。言现代,则应关注现今时代的特点。本文试从儒学强调实践性、致用性的特点出发,以现时社会之现状来看,人们的生活与生产实践与“天人合一”有怎样的出入,以及人们又应该如何去纠偏归正,合于大道,达致天人合一之理想境地。

关键词:天人合一;价值;致用;理想

儒家所谈的天人合一强调人必须与天相认同、相协调。“无论在汉儒那里或宋儒那里,无论‘天作为‘气的自然或作为‘理的精神,虽然没有完全去掉那原有的主宰、命运含义,但这种含义确乎极大地褪色了。汉儒的阴阳五行的宇宙论和宋儒的心性理气的本体论从内外两个方面阻碍了‘天向人格神的宗教方向的发展。” 从这一总结来看,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更多的是带有自然哲学味道而非宗教神学之类的东西,在他们那里没有那种宗教式的虔诚皈依,作为核心部分的是那种由天所代表、所指称的道或理或说规律,而他们所提倡的正是人要与天道合一,这样人类才能够吉祥。

我认为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可以直接地归结为“下学上达”,即下学人之道,尽其善尽其美,以达致天之道,使人的所作所为都能与天之德性相合,而达到圣人之境,按照圣人的标准为人处事。“天人合一”不应仅仅是一种理念性的思想,而更应该是一种实践,也就是说“天人合一”或“下学上达”更应该是一个过程,以及过程的结果——“合一”或“上达”。言价值,重在致用。言现代,则应关注现今时代的特点。现在来谈“天人合一”思想的现代价值意义,显然应以现时社会之现状来看,人们的生活与生产实践与“天人合一”有怎样的出入,以及人们又应该如何去纠偏归正,合于大道。

这是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自西方工业革命以来可以说全球相继都陷入了这样一种境况。为了发展,你争我夺,甚至拼抢厮杀。其结果无非是各有伤损,某些物质或资源之占有发生了转移。而其目的也总是逃脱不掉满足人们感官的或心理的刺激性需求。这种刺激性需求就是人们过乎其本然的欲望。人与天本无间。天人之流通贯彻,初无间隔。然而,现实中我们所看到的却是天人两分的局面。从现代人的作为上看,常能见到的是一种躁动与乖戾,而那天与人所共同本有的明德与仁爱已是难得觅见。看看人类对地球的狂挖滥采,似乎他们的所在已不是地球一般;看看现代工业的乱排乱放,似乎人们的生存已不再需凭藉水土之滋润;看看那快速增长的濒危野生动植物名录,似乎只有当人独存于地球后才罢手;看看全球化背景下人类自身内部的种种悲剧的不断上演,似乎恐怖事件、核威慑是人们习以为常而且需要时不时上演的电影一般……

人类,如何使自身不断增长的知识与如何运用这些知识的智慧保持平衡?如何平衡知识和智慧正成为非常紧迫的问题,以致爱因斯坦警告,人类的未来取决于这种平衡的结果。 而我认为这种“平衡得好”,从儒学来看应该就是“天人合一”思想所指引的实践境界。并且,“天人合一”思想也为解决现代社会发展与如何发展的问题提供了方法。按照儒学话语,便是实现天人合一的方法。儒学认为天与人本然上是合一的、相通的,只是由于人之私欲而使天人相隔而有异。那么,为了达致“天人合一”,应当“存天理,灭人欲”。从这种“天人合一”思想出发,解决现代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应当“灭人欲”。当然这种欲望是指“私欲”,而非指为人类共同利益之所需所求。那么这种人类共同利益又是什么呢?我认为,人类共同利益也可称为天人共同利益,是一种无人天之别、无人他对立的利益。因为只有这样的利益才能从根本上、永恒地对人类有益。人类共同利益不是个体的人的需求的简单组合。比如,每个个人都欲取象牙以制筷,那么人类这个整体似乎也有这个意愿。而这不可视为人类共同利益,因为这只是个体私欲的简单相加,未曾加入圣人之心怀,未曾顾及天之生发大德。再来看“天人合一”,这是一种境界,但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境界,而是圣人之境界。达致此境界,需人之修养功夫,由一般之人到君子终到圣人之境。这看来也是一种功利欲求,似乎也应予以消灭。如此认为的话,便是忽视了“公”与“私”的区分。求“天人合一”,求圣人之境,其发心是为公的,是视天下为一家,其修养功夫也是去尔我之分、去人我之别的。因此,现代工业与科技文明的发展之路,应体认圣人之廓然大公的“天人合一”的姿态与境界,灭人之私欲,弘天地生发大德,仁民爱物。

天人合一思想对现代人类社会之发展有着纠偏归正的指引意义,对人的个体同样也具有拨乱反正的意义。中国俗话有“一更人,二更锣,三更鬼,四更贼,五更鸡”。 这个俗语反映了古代中国人看待天时运行与人之作息的一个方面。在古时,一更时人们还尚有些活动,而到了二更时,人们就已经开始休息入睡或准备入睡了,并且还有锣声来提醒大家关门闭户安详入睡。而三更到五更的时间,不应该是一个人所应该活动的时间了。因此,古时中国人多从此作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多么地随顺自然的一种生活方式啊!然而,工业文明和电气化时代的到来,将古时农耕时代的人的几乎所有的生活方式与习惯给颠覆了。颠覆似乎是进步,但此后人们的生活方式所参照的标准或所暗合的道理,已经不再是自然,不再是天道。单从古今人们的作息习惯来看,现代人尤其是城市居民,一百人当中没有多少人能做到早睡早起,没有多少人能在晚九点前后准备休息,晚十点之前进入睡眠状态。早睡早起,与天地日月同行,是个好习惯。无论中西何种医学,都早已提倡之。大家都晓得此理,但又有几人做得到。尤其是当下的年轻人,大多都会在子时或更晚才去休息。而且大多数年轻人也未曾懂得子时究竟是何时,更不会过问“一更人,二更锣,三更鬼,四更贼,五更鸡”的道理了。仅从这作息上讲,现代人可谓“道不远人,人自远”。再看现代人其他的生活方式与习惯,几乎没有一个不背道而驰的。现代人交通的便利是文明的进步之一,但本应限制在公共交通设施的发展上,而如今私人交通工具的急剧扩张,早已让我们的资源、环境和安全等等承受着巨大的威胁和压力。现代人大吃特吃,近来又把人类胎儿、活体猴脑搬上了餐桌,而不曾看到先圣大贤如释迦牟尼、达芬奇和爱因斯坦等等早已提倡吉祥的素食。人们大量地搬进了城市,住进了钢筋混凝土之间,几乎天天承受着快节奏的生活与工作压力,偶尔得闲才去山野觅得一丝清新。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人们离纸和笔越来越远,人们所受到的辐射越来越多,声色污染更是无所不在,人们的精神多半浪费在了这上面。躁动的现代人多半在肆无忌惮地放纵自己驰骋的欲望……总之,现代社会的所谓诸多创新,就是来放纵人之欲望,不断满足人们本不该有却能激发出来的刺激性需求。现代人,越来越远离自然,越来越躁动难安,越发的身心俱疲了。其实,人啊,生活得平淡些才能得到真正的喜乐。只有平淡,不去放逸,才能与天地合其德,才能存神知化有所乐。

纵之以人之欲,拔之以天之道。人与天同本一源,其发用流行也有一致性。不尽人道不足以与天地并,人道即天道,天道即人道。无论个体,还是人类族群,皆应以“仁民爱物”治其心、干其事,与天地同德,成圣以合天人,至少也应该在这个道路上去努力。否则结果只会是自取灭亡。endprint

猜你喜欢
天人合一理想价值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一粒米的价值
“中国学派”动画片的审美解读
“给”的价值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浅谈传统审美对当代艺术的影响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