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彬彬
(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 浙江 东阳 322100)
浅析话剧《鹿鼎记》创作中的思考
赵彬彬
(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 浙江 东阳 322100)
【摘 要】话剧《鹿鼎记》在创作形式与人物性格塑造方面有着大胆的突破和创新,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因此我根据这部话剧作品进行了改编,通过2个月的创作过程,有了一些心得体会,同时对话剧创作中的剧本与角色、话剧市场和话剧的商业价值等方面进行了相对详细的阐述,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创作;戏剧市场;商业价值
我一直很喜欢金庸先生笔下的武侠小说,深深地被里面的人物性格、故事情节所吸引。在我内心深处一直有一种冲动,想要将金庸先生的作品搬上舞台。起初在接触到话剧《鹿鼎记》的创作时,我的心理是非常矛盾的,因为《鹿鼎记》是一部武侠剧,故事情节发生在古代,演员在创作这类题材的作品时,因年代久远,当时的社会情况、生长环境、角色性格等极其复杂,往往不易把握;又不能够通过观察生活和生活素材的积累进行创作,只能通过剧本和查阅相关资料来获取信息,在角色塑造上难度比较大。同时,这部话剧又是喜剧类型题材的作品,而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导演过喜剧题材的作品,在这类作品的创作上没有经验,因此担心会在处理戏剧结构、表现形式、表演方式等关键环节出现问题。基于这两方面的原因,我一直犹豫不决。但最终,我没能抵挡住内心真实的想法——对金庸先生作品的喜爱,使我决定导演此部话剧作品。
在排练初期,我对剧本与角色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定位,经过反复的斟酌最终确定好了角色,进入到正式创作排练阶段。在排练中,演员的创作热情与创作状态特别好。但好景不长,我发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演员对角色的把握不够准确,而且塑造的角色性格过于单一和表面化,没有内心体验。在与演员进行沟通后得知,演员们因为话剧《鹿鼎记》是一部喜剧,所以在塑造角色上特别注重去“演角色”“演笑点”“演古代人”,只注重角色外在的表演而忽略了角色内在的情感体验,片面地认为喜剧就是搞笑,这就造成了角色没有灵魂,只是演了一个角色的“空壳”。在这种情况下,我对角色进行了重新的梳理与定位,明确在演喜剧的时候,演员更要专注于对角色性格的准确塑造,以及对剧本的深刻理解。最终,通过不断地排练,演员逐渐深入到了角色的内心,将角色演活了。
虽然排练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排练的氛围特别好。创作排练自始至终都是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中度过的,而且每次排练都能迸发出“火花”,激发出演员创作的“种子”,将它无限放大,最终形成了很独特的表现形式。这是我在以往的创作排练中可遇而不可求。
在两个多月的排练与打磨中,演员们不知付出了多少辛勤的汗水,除了吃饭和睡觉,其余的时间都是在排练场里度过的。话剧《鹿鼎记》最终在我们学院的实验剧场隆重上演,600个座位的剧场座无虚席,包括观众通道都挤满了站着的人群。整场演出下来已经记不清观众笑了多少次、鼓了多少次掌。演出是成功的,只是带有一点点遗憾,那就是我们只演了一场。话剧《鹿鼎记》的演出是我所导演的作品中上座率最高的一次,在以往的话剧作品演出中,剧场的座位是坐不满的,更何况是站着了。话剧《鹿鼎记》的剧本台词与人物性格设定本身就带有轻松、幽默的元素,同时又根据经典的武侠小说改编而来,剧中人物的台词又融入了现代人的语言交流习惯,在表现形式上采用了多样化的独特表演方式,因此迎合了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与心理需求。
这样一部话剧,在学院里演出的效果已经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期。在现如今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小剧场话剧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了,每天都在上演着不同的话剧,票价也是水涨船高。只要有市场,话剧就有它的商业价值存在。话剧如果要打开市场,必定要在作品的形式与样式上进行大胆创新。我们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观众需要什么样的话剧,喜欢什么样的话剧,我们就要在相应的方面下足功夫。对于作品本身所要表达的价值观念,我们也不可忽略,切不可一味地迎合市场、迎合观众,最终走上极端。
在导演了话剧《鹿鼎记》之后,我在想,院校中的话剧是否可以进行商业化的尝试?
这样是否更有助于创作出更加优秀的话剧作品?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只要能够创作出符合时代潮流,能够与主流价值观相符的优秀作品。
学校是知识与精神财富的聚集地。在一所学校里,主要的人群是学生与老师。我们不得不去思考另一个问题:我们要创作出什么样的作品,学生才愿意买票进剧场看戏?对于这一点,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摸索与尝试才能总结出来。
话剧《鹿鼎记》让我看到了潜在的市场和商业价值,但在发展迅速的今天,电视、电影、互联网等,能让我们对信息的获取变得更加方便和快捷,我们能够轻易地在电脑前搜索到想要的一切信息,包括话剧音像资料。如此一来,人们是否还愿意到剧场里观看话剧?话剧《鹿鼎记》就可以说明一切。只要作品足够优秀,人们还是愿意到剧场观看演出的。
我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创作心得体会,与读者进行分享,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中图分类号:J8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8-00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