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学情 关注实践 落实“语用”

2015-09-05 19:45
新教师 2015年8期
关键词:松鼠尾巴猴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低年段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从语言文字入手,引导学生把握文本内容,体会情感而“得意”,关注语言形式、表达方法而“得言”。《比尾巴》是一首极富童真童趣的儿歌,作者用对话的形式介绍了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等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语言通俗易懂,欢快活泼,抓住了孩子们的心理特点,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基于以上文本特点和语言特色以及新课标精神,笔者努力从以下三个教学环节落实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

一、 在识字中进行语言实践

低年段教学的重点在于识字学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课文本身的语言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好生字。教学《比尾巴》一课时,笔者先让学生初读课文,随即拿出六张小动物的图片(图片上都标注着拼音与汉字),让学生喊出每一个小动物的名字。当有学生念出“猴子”时,笔者故作惊讶地说:“哇,老师还没有教呢,我们这位同学就已经知道这个小动物念‘猴子了!”此时,学生很天真地告诉我:“老师,我是看到图片画的是一只猴子呀,就知道这个词就是猴子。”有的学生说:“我是看着图片上的拼音‘hóuzi自己拼出来的。”对于学生的回答笔者都一一给予了肯定,并且告诉他们:“不管是看图片认识汉字,还是用拼音拼出汉字,都是很好的认识汉字的办法。”也有同学说:“我是因为爸爸妈妈带我去过动物园,看到猴子园里面挂着猴子的指示牌认识的。”笔者就肯定了他并顺势告诉大家:“是呀,生活中有很多美好让我们发现,也会帮助我们认识更多的字,这同样也是一种认识汉字的方式。”这个教例说明了教师只有充分备课,才能根据学生的回答有的放矢地予以点化,让学生既轻松识字,又扎实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

再如,教“把”这个生字的时候,笔者先问学生松鼠的尾巴像什么。学生回答:“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降落伞。”笔者接着问:“还有什么可以说是一把呢?”然后出示课件“一把()”让学生练说。学生纷纷举手:“一把刀。”“一把尺子。”“一把椅子。”……再接着,进行字形教学。在这样的语言实践中,学生学习了生字,对数量词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二、在品读中学习语言表达

低年级的课文大部分是以童话的体裁呈现,浅显的儿童化语言、生动形象的描写对学生很有吸引力。教师应该创造特定的朗读环境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与文本进行交流对话,从而体会文本思想感情,习得其表达方式。如教学《比尾巴》一课时,笔者采用了分角色朗读的方式,先是教师与学生分别扮演狮子大王和小裁判,进行对读并配上适当的动作;接着男女生分角色对读,教师提醒男生注意读出问句的语气,请女生读好自豪的语气,还可以互换角色对读。通过分角色朗读,学生了解了动物尾巴不同的特点,理解了课文内容,也从中初步体会到文本的语言特色。

儿歌《比尾巴》内容简单,韵律美。比如,“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猴子的尾巴长,兔子的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学生在读这段话时,教师应有所提示,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动物王国,读出课文的情感。再通过读一读、想一想等方式,让学生在画面欣赏与朗读训练中感受动物的活泼可爱,明白动物尾巴的不同特点。当学生的情绪被充分调动起来,处于比较兴奋的状态时,可以让学生结合朗读演一演。这样,既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调节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乐趣。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也认识了文本的语言特色,为发展书面语言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在拓展中运用语言文字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教材所选的科普类课文,语言都非常精练、优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文本自身的特点,结合每篇课文的主要特色进行有选择的侧重练习,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解内容,内化语言,形成积累,提高“语用”能力。

如《比尾巴》一课教学中,当教师出示一张图片问:“小朋友看看松鼠的尾巴像什么?”学生齐声回答:“伞。”教师追问:“什么伞?”看看学生的表情教师出示降落伞图,并配上解说:“原来是一把降落伞。大家再看看松鼠的尾巴还像什么?”学生们争先恐后回答,有的说松鼠的尾巴像被子,有的说松鼠的尾巴像海绵,还有的学生说松鼠的尾巴像笤帚……教师接着顺势引导:“松鼠的尾巴大家都说得很形象很生动,现在其他动物也想让你们来称赞称赞!”随之,出示课件:燕子的尾巴像。猴子的尾巴像。小马的尾巴像。学生们已经领悟了这种句式的要领,跃跃欲试,越说越丰富,思维也就越拓展越开阔。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中想方设法挖掘教材中的语言因子,找准训练的点,再加以精心指导,就能增强学生语言的敏感力和准确运用语言的执行力。

为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还可以通过恰当地迁移文本知识与表达形式,通过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比尾巴》一课,教师在学生学习课文后创设一个情境:得到礼物的小动物们开心极了,其他的小动物也很羡慕,大家都围着狮子大王,拼命地介绍起自己的尾巴。顺势出示乌龟、老鼠、老虎和小狗的图片,并说:这是谁?哪位同学能模仿《比尾巴》课文里有问有答的特点,用“谁的尾巴?的尾巴。”的句式练习说话?学生们兴趣盎然,畅所欲言,思维火花不断迸发。这样的拓展练习,对文章语言形式的吸收和学习非常有利。学生在这样的环节里既拓展了知识,又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低年段有关科普类文章的教学,教师不但要立足于科普常识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学习实践,对科普知识有更全面的了解,同时更要立足于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以语言训练为落脚点,切实结合学生的实际,真正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融合。

(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实验小学责任编辑:辛铭)endprint

猜你喜欢
松鼠尾巴猴子
淘气的猴子
猴子出海
谁的尾巴最奇妙
比尾巴
永远的新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