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 琦
饭局先“三问”
文 / 王 琦
如何防止误陷“饭局门”,怎么样才算合情合规的参加饭局呢?
党员干部赴饭局前,必须做到“三问”:谁埋单?和谁吃?在哪吃?搞清楚了这“三问”,饭局就能吃得放心了。
俗话说:“吃人的嘴软”,吃了别人埋单的饭,必然嘴软、手软,因此,一问“谁埋单”除了要防范公款吃喝局之外,更要防范企业、上下级关系等主动埋单请吃。须知,炮弹往往包裹在蜜糖之下。
易中天曾说生人和熟人之分在于厨房,一起进过“厨房”,吃过饭就“熟”了。这句话虽有戏谑成分,却不失为我国“请吃”文化和词语解释的一大总结。饭局往往是套近乎,生人变熟人的好场所,一场酒喝下来,陌生人俨然成了亲兄弟。企业、下属等有权力金钱纠葛的关系往往热衷于饭局,甚至想方设法地请权力入局,利用朋友关系网,建立权力金钱的朋友圈。因此,二问“和谁吃”,方能认清真朋友,避免碰上和权力交朋友的伪友,避免陷入陷阱泥潭。
公职人员有几个地方不可去,不能吃。无关人身自由,只关纪律规则。三问“在哪吃”,避开明文规定不可去的私人会所、高消费娱乐场所等,是对自己最基本的保护,也是对纪律规则最基本的遵守。
简单的饭局“三问”,却能解决分辨饭局的大难题,是对公职人员的要求,更是公职人员的自保秘方,应成为时刻敲响在官员心中的警钟,成为公职人员每一次面对邀请时的必问项目,成为参加饭局基本标准。
其实只要公职人员真正严格律己,管住嘴,管住腿,管住手中的权,什么饭局能吃,如何分辨,自然也就了然于心了。当然,不论是面对饭局,还是面对其他贪腐诱惑,公职人员只要心中有“问题”,心中有警醒,心中有正气清廉,“三问”等提醒方能奏效,否则也只是白问罢了。
近期各地的相关条例、意见都不是为禁止饭局而去的,正常的交际生活并不在被禁之列,而是给公职人员上一道紧箍,经常念念紧箍咒,让公职人员提高对饭局的认识和警惕,避免轻易入局。毕竟有所求者,使手段、下陷阱拉权力上饭桌等现象在社会中并不少见,最后权力者往往被一个小小饭局所害,最终走上不归之路。当然,面对饭局贪腐,仍应加强监督惩处,细化调查投诉等机制,只有“问题”饭局曝光于人前,方能让公职人员不敢也不能参加问题饭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