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围棋特色项目,促课程文化发展

2015-09-05 16:42林彦
新教师 2015年8期
关键词:晋江市课题活动

【编者按】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的核心元素,体现了学校的人文。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福建省晋江市陈埭镇求聪中心小学结合学校实际,以学生为本,以围棋为切入点,挖掘校内外资源,打造富有学校特色的课程文化。近日,本刊编辑部主任林彦与该校校长洪佳钦围绕该校“围棋”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经验进行深入交谈,现予以整理刊发,以飨读者。

记者:校园环境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隐性课程,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鲜活教材。在打造校园环境,夯实课程文化发展上,您校的设想是什么?

洪佳钦:围棋是中华民族优秀的古典文化。我校在打造校园环境,夯实课程文化发展上,主要设想是营造围棋特有的“益智教化” “陶冶性情”的氛围,旨在能对学生发展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我们主要从两方面下工夫:

一是打造围棋场馆设施。在近百平方米的围棋功能室中,配置了专用棋桌、棋具、教学棋盘、宣传标语、宣传栏,还在窗帘印上了围棋的起源、名人故事、应用口诀等,不断优化学习围棋的外在环境。

二是打造围棋班级文化。由于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在教室,班级文化的布置对他们的熏陶和感染力是巨大的。我校除了“班班配棋具、人人有棋下”之外,还开展班级“棋文化角”布置评比。通过活动,以“棋”传道,以“棋”育德,以“棋”养性,以“棋”育智,这些都激发了学生了解围棋的兴趣,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记者:围棋活动是一种包含着丰富文化内涵与育人功能的教育形式,有助于提升孩子们的综合素养。请您具体介绍一下,您校是如何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课程文化的。

洪佳钦:我们主要从三方面着手,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课程文化。

(一)课题支撑,创建课程文化发展之魂

1. 健全机构、规范发展。2013年4月25日,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题组,并结合课题研究计划,向晋江市教师进修学校申报课题研究。5月17日,被晋江市教师进修学校确认为晋江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第二批)立项课题,编号:JG1252-091。

2. 开题论证、明确方向。2013年12月4日,我校举行了开题活动。学校邀请了晋江市教师进修学校小学教研室郭琪琅主任,晋江市围棋协会王其红会长、邱国作秘书长,陈埭教委办王路远副主任,教委办吴秀春教研员莅临指导,兄弟学校的教导、老师参与本次开题活动。此次开题活动,对本课题开展的目的、意义进行宣传和解读,同时,也对申报课题以来实验研究的可行性和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课题的内涵和外延进行论证,使全体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研究有了一个清晰、准确的方向和明确的目的,为课题的开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师资研修,构建课程文化发展之本

学校采取灵活多样的研修方法,着力构建校本研修高效平台,促进教师全面和谐地发展。主要做法是:

1. 专家引领。在课题的研究实验中,邀请晋江市教师进修学校郭琪琅主任、施丽聪老师多次下校指导,还结合活动的进程,邀请泉州幼高专初等教育系吴建荔主任、泉州特级教师李惠珍、晋江市围棋协会王其红、刘岩林等专家老师对本课题进行指导。

2. 外出学习。学校经常组织课题组成员外出学习和参加相关活动,如参观泉州刺桐棋院、参加安海成功小学承办的晋江市中小学生围棋赛。通过这些活动,让课题组成员了解并借鉴其他学校在围棋研究方面的一些做法。2014年5月26日,我自己还利用挂职学习机会,参观了上海黄浦外国语小学的围棋室。

3. 师资培训。2013年秋季以来,结合每周一晚上的教师例会,进行围棋教学师资培训。我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讲学,化难为易,运用通俗的语言,帮助教师掌握了围棋的基本功:“气”“打吃” “逃”……为了学以致用,还借助书本练习、“实战”。

4. 课堂论证。一是课时保证。自申报课题研究以来,我校每周每班至少一课时围棋课,针对棋力较高的学生,每周还开设一次围棋兴趣小组活动。二是教材开发。教材的开发过程,大体可分为初稿编写组——研究模块内容——搜集课程资源——形成书面教材——实验与修改等几个基本阶段。三是教学实施。根据教材初稿编写组的材料进行课题研讨活动。以 “集体备课——课堂教学——反思——再实施——再反思”的流程进行,强调执教前的专业学习,执教后的深入反思与专家引领,以课例为载体带动教师发展。

(三)活动驱动,拓宽课程文化发展之域

1. 举行千人围棋赛。4月29日,我校举行围棋比赛,学校全体学生参加,经过三轮的淘汰赛,约170名学生在本次比赛中获奖。本次活动是我校实施校本课程“小学围棋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研究”的一次综合体现。

2. 举行围棋精英选拔赛。1月8日,举行了“贺岁杯”围棋赛。经过两天多轮的激烈角逐,最终棋手丁煜锟、蔡东鑫、林湘蕾分别获得了本年段比赛的第一名。在校园里营造了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3. 承办市级比赛。2014年11月22日,晋江市首届少儿围棋定段定级赛在我校举行。来自全市各棋院、学校近250名小棋手参加了本次比赛。2015年4月25日,承办了晋江市中小学生幼儿围棋赛。通过承办市级活动,让学生感受赛场气氛(播放赛事录像),为提升课题研究质量提供了契机,同时也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围棋活动中得到发展。

记者:请您谈谈您校在提炼成果,推广课程文化发展上的成功经验。

洪佳钦:回顾与围棋一路相伴走过的道路,有起步时的困惑,有迈步中的艰辛,也有进步后的喜悦。现在,围棋已成为我校校园生活的一部分,成为学校的一种隐形文化。校园里,刻有围棋盘的石桌边,总是人潮涌动。教师例会讲讲围棋,自然而常态。主要成果表现在:

(一)理论成果

1.构建了适合小学生的围棋教学模式。

针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孩子,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

一是游戏中学习。针对“零”起步的学生,以“玩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喜洋洋与灰太狼的故事情景图导入课题,让学生在“此景此情”中,学会“怎样玩”。从而让学生掌握围棋基本知识,最终达到“弈棋增智”的目的。

二是目标中驱动。针对学习一定阶段后,“会玩但不会赢”的学生,以“怎样围(赢)棋”( 赢棋则加分)为目标进行任务驱动教学,引导学生观察职业棋手的着法,知道“什么是赢”,用“什么策略好”,从而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围棋着法概念。就这样帮助学生举一反三,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

三是自主中感悟。针对一些自尊心强,实力又不强的学生,我们需给予足够的耐心和时间,采用让其在自主的环境下学习的模式。实际上,学生着棋的感悟,需要在一个安全、自主的环境下进行,也只有这样,棋力才能厚积薄发。

2.总结出围棋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

通过学习,我们发现学习围棋的孩子比不学习围棋的孩子在智能、注意力、挫折、情操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综合素质发展较好。通过课题实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围棋的乐趣,使自己的德智体美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实践成果

1. 开发教材“快乐围棋”,规范教学。近两年来,我们边教学边总结,在全体课题实验教学教师的反复教学尝试和修订的基础上,开发了2册的实验教材“快乐围棋”。

2. 形成浓厚科研氛围,提高教师科研素养。两年前,围棋对于全校教师几乎是陌生的,是门外汉。两年后,学校教师人人皆会下围棋,并从不会到会,从会再到初步精通,从讲师到裁判。我们不仅学习了围棋,还见证了围棋的发展。在这过程中,无不经历了学习、研讨、交流、授课、反思,自然形成了科研氛围,提高了教师的科研素养。

3.师生成绩硕果累累,推动学校特色发展。经过2年来的课题实验,教师的努力,我校已全面普及围棋,曾于2014年4月举行千人围棋赛,我校95%以上的学生棋力通过25级检测。在2015年的陈埭镇围棋赛中,我校7人获一等奖。丁锦杨同学还获泉州市级比赛第四名。洪佳钦荣获晋江市围棋协会“2014年度普及围棋先进工作者”称号。

(责任编辑:朱蕴茝)

猜你喜欢
晋江市课题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三位一体”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晋江市实验小学
“三位一体”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让每处校园成景——晋江市第一中学简介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