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景英
(广西荔浦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荔浦县 546600)
吡拉西坦是γ472-氨基丁酸的环化衍生物,为改善脑代谢药物,具有激活、保护和修复大脑神经细胞的作用[1],临床广泛用于颅脑损伤及高血压脑出血等的治疗。20%吡拉西坦是大分子、高浓度药物,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常引起药物性静脉炎,或者引起上下肢明显不适感或疼痛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降低了其遵医行为。因此,探寻预防该药所导致静脉炎的方法刻不容缓。笔者尝试用654-2注射液联合75%乙醇进行湿敷,以预防或减轻吡拉西坦所致的静脉炎,获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接受静脉滴注20%吡拉西坦治疗的105例患者。(1)入选标准:① 能准确表达疼痛主诉;②CT确诊高血压脑出血或颅脑外伤;③使用20%吡拉西坦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2次/d。(2)排除标准:①乙醇过敏者、痛觉过敏者;②脑出血急性期及颅内压增高;②青光眼者;③肥胖病人血管条件差者。将105例患者按奇偶数随机分为实验组52例及对照组53例,两组年龄、性别及原发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n(%)]
1.2 方法 两组吡拉西坦使用剂量、用药频率及滴注速度、穿刺针及输液管基本相同,所选取静脉滴注血管条件相当,均选择上肢静脉,并避免偏瘫及痛觉过敏肢体的静脉。便用相同型号、相同材质的留置针进行输液,操作者均为技术娴熟的护理责任组长,输入药物均为20%吡拉西坦注射液100mL(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为江苏晨牌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20090924),15min内滴完。观察组静脉滴注20%吡拉西坦前15min,用654-2注射液10mg加入75%乙醇100mL中,用注射器抽吸此溶液喷撒于棉垫至湿透但不滴水,敷于注射部位上3~4cm处,覆盖范围约6~8cm,外用保鲜膜包住,以透明胶布轻轻加以固定,保持纱布处于湿润状态,至输液结束15min。对照组于输注20%吡拉西坦注射液前15min,用0.9%盐水湿敷,方法同观察组。
1.3 评价方法 责任组长倾听患者主诉,观察输液局部情况,专人记录核对。
1.3.1 静脉炎 静脉炎的诊断标准采用美国静脉输液委员会(2006年版)分级标准[2]:0级:没有症状;1级:输液部位发红有或不伴有疼痛;2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或水肿;3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或水肿,条索状物形成,可摸到条索状静脉;4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或水肿,条索状物形成,可触及的静脉条索状物长度>2.5cm,有脓液流出。
1.3.2 疼痛 因上述静脉炎的诊断标准未能反映局部疼痛情况,因此加疼痛指标进行评价,按WHO对疼痛的分级[3]:0级:无痛;1级:有疼痛感但不严重,可忍受,睡眠不受影响;2级:疼痛明显,不能忍受,睡眠受干扰,要求用镇痛药;3级:疼痛剧烈,不能忍受,睡眠严重受干扰,需要用镇痛药。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 t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静脉炎发生率 实验组静脉炎发生率11.54%(6/52),低于对照组组的88.68%(47/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6.980,P <0.001),且静脉炎程度轻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静脉炎发生情况比较 [n(%)]
2.2 疼痛情况 实验组疼痛发生率7.7%(4/52),低于对照组的83.0%(44/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7.380,P <0.001),且实验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实验组与对照组组疼痛情况比较 [n(%)]
药物性静脉炎是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难题,由于药物不同,所致静脉炎的防治方法多种多样,关键是要针对静脉炎的原因进行防治。王洁等[4]采用利多卡因联合654-2防治盖诺所致静脉炎。舒林利等[5]用75%乙醇联合如意金黄散外敷,均取得较好的效果。20%吡拉西坦是大分子、高浓度药物,在临床中用于颅脑损伤的修复,常规为2次/d,间隔6~8h。由于颅脑损伤修复的过程缓慢,所以用药的疗程较长,尤其是脑出血及脑水肿急性期,用20%吡拉西坦进行治疗或预防脑水肿,使用频率为3~4次/d,滴速也更快,要求100mL的20%吡拉西坦在5~10min内滴完。长期、反复、大量使用高浓度的吡拉西坦是发生静脉炎的高危因素。最先的主诉是注射部位疼痛,患者要求减慢输液速度,甚至自行减慢输液速度,这虽然可以减轻疼痛[6],但严重影响了药物治疗效果。部分患者虽经过护理人员的心理疏导、解释工作后勉强接受输液,但负性情绪不能彻底消除,不利于疾病的恢复。因为持续用药治疗的时间较长,静脉炎的高危因素未能排除,局部血管长时间反复受刺激,导致管壁增生,管腔变窄,静脉弹性下降变硬,使1~2级静脉炎发展成3~4级静脉炎。患者不仅疼痛不适,而且影响静脉的利用,使临床穿刺更为困难。减轻疼痛、保护血管、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在护理工作中非常重要。
本研究用654-2注射液联合75%乙醇进行湿敷,以预防20%吡拉西坦所致的静脉炎及疼痛,效果显著。探讨其机理主要为:①654-2、75%乙醇均有扩张局部血管作用,从而对抗20%吡拉西坦注射液致静脉或毛细血管痉挛的作用,使局部血流量增加,药物蓄积现象得到改善,吡拉西坦对血管的刺激减轻,药物性静脉炎的危险因素降低,再加上乙醇兼有局部麻醉及镇痛功效,在不影响吡拉西坦的血药浓度下快速缓解了高浓度药物对血管 刺 激 所 致 的 疼 痛 感[4,7],稳 定 了 患 者 情 绪。②654-2有抗组胺作用,可预防20%吡拉西坦高浓度药物刺激局部血小板聚集后形成血栓,分解的组胺所导致的炎症,减少了细菌性静脉炎的危险因素[8~10]。③75%乙醇湿敷可使穿刺局部皮肤温度降低,血管内皮抗损伤增强,有利于穿刺导致的血管内皮损伤修复,避免血管进一步损伤[1]。④75%乙醇有扩张皮肤及血管作用,湿敷时乙醇可经皮肤进入细胞,发挥消毒防腐功能,降低穿刺部位的细菌活力,从而减少细菌性静脉炎的发生[1]。⑤75%乙醇可增强654-2注射液的渗透作用,可起协同作用,且无配伍禁忌。
本研究还观察患者使用吡拉西坦所致的疼痛缓解情况,故入选标准为能正确主诉疼痛的患者,对未能正确主诉疼痛的患者如高血压脑出血期及颅脑外伤脑水肿期不在研究范围。但是,高血压脑出血期及颅脑外伤脑水肿期患者使用吡拉西坦频率更高、滴速更快、时间更长,为增强效果还需要联合使用甘露醇,这更增加了发生静脉炎的危险因素。静脉炎的发生率更高、程度更重,发现时局部已肿胀、静脉变硬,静脉炎已发展为3~4级,不但给患者身体带来损害,也给下一步的静脉治疗带来困难。因此,在进行20%吡拉西坦静脉注射时,应多倾听患者的主诉,对意识障碍的患者还应该多观察局部皮肤、血管情况,安排好给药次序、控制室内温度等多方面进行静脉炎的预防。
此外,因654-2注射液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对于颅内压增高及脑出血急性期,不宜静脉用药及肌肉注射[1,11]。本研究使用654-2湿敷,临床观察未发现有血压升高等副作用,亦未有尿潴留现象。因乙醇可致接触性过敏,使用前要详细询问过敏史,使用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及皮肤情况,及早预防过敏发生。
综上所述,静脉注射20%吡拉西坦容易发生药物性静脉炎,使用654-2注射液联合75%乙醇湿敷,预防20%吡拉西坦所致静脉炎及疼痛有非常好的临床效果,且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陈新谦,金有豫,冯 光.新编药物学[M].第1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11.
[2] 刘梅丽,徐沛纯.PICC置管并发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进展[J].现代消化及介入治疗,2009,14(1):59 -61.
[3] 石 英,王 强.癌症疼痛的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9):68 -69.
[4] 王 洁,胡 敏,郭文琳,等.利多卡因山良菪碱联合芦荟喜疗妥防治盖诺所致静脉炎[J].护理学杂志,2010,25(3):44-45.
[5] 舒林利,李 莉.75%乙醇联合如意金黄散外敷治疗静脉炎[J].护理学杂志,2010,25(11):18 -19.
[6] 于少杰,吕春晓.静脉输注吡拉西坦局部致痛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学杂志,2010,13(2):91.
[7] 张新平.局部湿敷对化疗性静脉炎的预防[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4):690 -691.
[8] 郑 萍,郁亚波,邱佩红.山莨菪碱预防盖诺所致静脉炎的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3):371-372.
[9] 李献莹,何淑郁,朱淑兰,等.酒精加654-2湿敷对于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防护作用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10 -11.
[10]刘月利.硫酸镁联合山莨菪碱低温湿敷减轻阿奇霉素所致疼痛及静脉炎的方法[J].护理学杂志,2009,24(21):46-47.
[11]张亚军,吴 莹.山莨菪碱在老年性脑供血不足临床应用的效果评价[J].实用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18(10):1467-1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