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玉凯
互联网+的本质是什么?
汪玉凯认为,互联网2.0+创新2.0,使得运算速度+网络带宽+存储能力大幅提升,造就无所不在的网络、无所不在的计算、无所不在的软件、无所不在的数据、无所不在的知识以及便捷的获取方式、无所不在的创新(以创客为代表的个人设计、个人制造、群体创造层出不穷)、无所不在的互联网+。最终结果:造就各种新的经济业态,造就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云、网、端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基础设施,新的信息技术的融合,借助互联网创造出无穷无尽的创新。”
互联网+几乎可以和任何行业融合。包括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消费互联网走在世界前列,产业互联网相对落后,继续后来居上。
“没有信息化就没有政府治理现代化。”汪玉凯说,习近平总书记的判断: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这个判断也包括国家治理现代化。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内涵:国家法制体系现代化、国家组织体系现代化、国家制度体系现代化、国家政策体系现代化、国家价值体系现代化。
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涵:决策能力、执行能力、应变能力、驾驭市场经济能力、行政治理能力。
政府治理处在国家治理的第一线,涉及内政外交各个领域,首先要现代化。
汪玉凯表示,“互联网+政务”改变政府的形态。
汪玉凯认为,政府现代化的逻辑是,随着产业互联网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将改变政府现代化进程,现代政府从整体政府、开放政府、协同政府、智慧政府,形成基于信息网络的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服务型政府。
“我国信息化历史进程,是从数字化到网络化,最后到智能化。借助信息网络技术,构建整体政府、开放政府、协同政府、智慧政府”。
汪玉凯的观点是,“互联网+政务”为政府治理现代化提供强大的技术保障。
原因有三点:
第一、从宏观背景上看:互联网应用的普及,为大数据等新的技术应用提供广阔的前景;信息消费需求的强劲推动,为大数据等新技术的运用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的强势崛起,为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引用,提供巨大空间。
第二,从政府自身的属性看,政府是各类组织中最大的数据源和信息源,政府每时每刻都在产生权威性信息和数据。
第三,从政府对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应用看,其需求不可估量。对内:政府的公共决策,需要不断改善;政府自身的管理运作需要更加高效、透明;政府对公权力的行使更加严厉。对外:公众对政务信息消费的不断增长,公众对基本公共服务的诉求不断上升,政府对社会管理和市场监管能力不断受到挑战,政府在公共安全、应对危机等方面的责任更加凸显。
在上述所有领域,政府如何盘活这些海量的数据资产,使其为国家治理、企业决策乃至个人生活服务,必将成为互联网+政务的核心议题。
中国政务信息化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起步阶段:政府上网标志,办公自动化。融合阶段:电子政务与政府部门核心业务结合。协同阶段:跨部门应用。智能化阶段:未来方向。
“中国政务信息化最大的问题是,互联互通难,业务协同难,资源共享难。其核心是体制障碍,部门利益,数字难以开放,大数据、云计算等难以派上用场。”汪玉凯说。
对政府治理现代化的路径,汪玉凯提出以下发展路径:
一是变革体制机制,打通制约政务信息化的体制机制障碍;二是构建政府统一的三张清单一张网;三是开放政府数据,为云计算、大数据提供用武之地;四是以政府的宏观决策、民生服务、市场监管为中心,构建综合性的跨部门应用系统;五是加快政务信息化的法治建设,改变法治滞后局面。